美国通胀,对装修有什么影响?
美国劳工部最新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美国5月CPI同比升5%,核心CPI同比升3.8%,创2008年8月以来的最大增幅。
美国放水,全球买单,这是过去的惯例,这一次也不例外。光从粮食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价格指数5月份同比上涨39.7%,是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有这么明确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对我们的装修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一篇就来梳理一下。
一、物料价格
6.18刚过,不知大家发现了一个现象没有:对比去年的购物订单,同样的商品,差不多一半以上,今年的价格更便宜。
形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两方面原因。第一,就是人民币的升值。过去的5月,人民兑美元升1.74%,一度突破6.35的关口,刷新2018年5月以来的新高。从美国的各种金融评论中,比较统一的一个意见是,中国并没有主动寻求人民币的升值。这回从2020年初的疫情开始,就没有走超发货币刺激经济的老路,相当的克制。人民币发行稳定,通过被动升值对冲了美国通胀的风险;再加上对国内CPI影响最关键的猪肉价格连续20周下降,两项共同作用,让我们的物价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形成整体的高通胀。
第二,中国的出口,两年复合增速高于10%。虽然中国5月的出口增速低于预期,但仍达到了27.9%。因为疫情因素,海外供应能力恢复有限,依赖中国供应全球的趋势短期并不会改变,即便是人民币升值,因为广泛的需求在,对出口的影响这一回并没有遵循过往寻常的经济规律。
跟大家在6.18买东西的价格对比情况类似,装修上要用到的物料,大半的物料价格,现在都比较稳定,比如几乎所有的电器,并没有受美国通胀的影响。
价格上涨比较明显的,是对进口原材料依赖比较高的一些物料。因为前段时间铁矿石、铜、铝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涨幅快,导致大家买电线、换窗等成本有所增加。不过,国家发改委6月17号已经表态,将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平抑价格,进入6月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可以想见,接下来对进口原材料依赖高的物料,价格上也会走向平稳。
二、人力成本
以装家多年的统计和观察来看,装修的人力成本,是逐年走高的,每年的涨幅在5-10%左右。人力成本的涨幅,跟美国通胀没有关系。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年中国所有行业普遍的人力成本提升,另一方面是工人数量的逐年减少。工人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是在人口质量提高的趋势下,装修本身的“脏活”、“重活”、“累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极低,进入这个行业的青年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
所以,从施工人力的成本来看,未来还会延续逐年走高的趋势,除非有革命性的施工工具和施工工艺的大范围应用。
三、这种局面下,早装还是晚装好?
里面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是确定性的通胀,早买房,是对抗通胀的共识。但,买了房如果不着急入住,要不要早装修呢?或者,本来打算对自己现住房子做整体改造,但在通胀预期下,早一点动工好,还是缓一缓再装修?
第二问题是,美国通胀,是否会真的形成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如果输入性通胀没形成,要不要观望下再装?
我们做决策,总有干扰因素,像装修这样的重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自然就会更多。所以,首先,通胀是不是影响装修的一个重要决策因素呢?
从经济因素来判断,主要就看装修的机会成本。站在机会成本的角度,装修跟买房不一样,不像买房是一种投资,装修更类似于买车,是一种消费。“车从开出4S店那一刻,就立马折价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什么时候做装修,都不算是合适的时间,跟通胀无关。
从消费来说,形成通胀,通胀越持续,消费的代价越大,所以早装或者预先锁定价格,会更合适。因为美国的通胀,以及中国经济的全面恢复,半年前“现金为王”的说法基本已销声匿迹,即便没有真的形成输入性通胀,国内也不会有通缩,有意推晚装修的时间,不太能带来省钱的机会。
当然,大家在经济上考虑这个问题,更大可能是考虑通胀下的投资机会,只要投资收益大于通胀,那么现在能花在装修上的钱,在一个阶段过去后,未来再装修,能有比现在更大的购买力。事实上,股市的历史数据表明,消费价格稳定时期的投资收益普遍高于高通胀时期,平均要高5%。所以,虽然说通胀时期,买股票能对抗通胀的说法和做法都没错,但如果放入对比环境,通胀期买股票不单不能比非通胀期带来额外更高的投资收益,而且会更少。
所以,从经济上来说,通胀不是影响装修早晚的决策因素,就算有些影响,因为通胀而故意晚装修,并没有额外收益。
抛开经济因素,装修决策的考量,跟通胀几乎就没什么联系了。如果遵循消费和使用心理,住新家的享受,肯定是越早越好。
四、有通胀的预期,怎么判断各种价格合不合理?
通胀带来的压力,很多时候并不是通胀本身,而是在通胀预期下,大家可能会面临的各种提价,而有些提价只是借机而为,没有合理性。装修又尤为特殊,对大家来说,本就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果形成了对通胀的广泛共识,很可能让一些不合理有了转嫁因素。
怎么办呢?
方法一,了解过去的价格,对比是否有涨价。
这一步,如果只靠自己,不是持续关注和了解家装市场,没法做到方方面面的价格了解。但,部分物料的历史价格了解,有一类简单的方法:用一些工具做历史价格查询。因为很多物料在电商平台也会做销售,就会有历史的价格数据。比如,可以上“慢慢买”的网站(http://tool.manmanbuy.com/HistoryLowest.aspx),或者下载它的app,然后照着操作就可以。
对应物料的价格如果没有明显的涨幅,大致可以说明没有借故“通胀”做提价。
方法二,做好预算定位。
装修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哪怕根据收集了很多价格方面的信息,也不一定能了解完整的价格体系。两个原因,一个是即便像iPhone 12这样的标准产品,以目前的市场实际情况,也只能算有个参考价格,对每个人来说,存在购买价差:有些平台有补贴,有些时候有价格优惠活动,等等。购买方式不同,购买时间不同,购买的成本就会不一样。装修的整个过程,远不止买一样东西,一件件事项和物料的差价叠加,可能会形成很可观的总额差异。另一个原因是,一个物料和事项的花费代价,有每家的特殊性。随便举一个装空调的例子,冷凝管的安装长度,可能会形成额外的收费项,内外机的安装位置超出一定的距离,就会产生这样的额外花费。大家很有必要做好装修预算,在通胀预期下,更要把控好总额花费。(关于装修预算,装家有篇旧文,大家可以点击阅读:装一个越住越满意的家,预算怎么做?)
方法三,合不合理,还要重点看是否减配。
这点在通胀预期下,尤为重要。大家在有提价预期时,看到一些物料或事项的价格没有变化甚至变更低,往往会有惊喜的第一反应。但这些价格维持,不排除有些人或厂家是在用减配做诱导。不同于同价位的菜品,一旦份量减少,很容易能直观看出,装修上的不少物料和事项的减配有很强的隐蔽性。不信?咱做个小试验,问:如果换冰箱,你打算买什么冰箱?不查任何资料,记一下马上反应在你脑子里的答案,看看跟下面列出的哪些答案匹配:
预算¥……左右的;
要双门冰箱(或法式的、多门的,等等);
冷冻室要200升以上的;
买“某某某某”品牌的;
双循环的;
必须一级能效的;
如果答案都在这里面的,请心里举下手,遗憾的通知您,很可能您看不出对应产品是否做了减配。
看是否有减配这个方法说起来比较简单,做起来确实不容易。能做出准确判断,有两个隐含条件,第一就是要做对比,相当于信息的交叉验证,也就是要有大信息量的收集和处理;第二更难一些,要找准锚定,跟谁对比很关键。
装修上,说到底,就是一个选择题:花时间精力省钱,还是花钱省时间精力?当然,找不准合作对象的话,也存在即花了时间精力,又花了钱的情况。
我们装修是为了在新家过更好的生活,通胀,会加大我们过更好生活的成本。美国通胀至今还没有造成实质的输入性通胀影响,一方面是在外循环,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出口仍在增长;另一方面,是在内循环,国内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7%。不知大家看具体细项没?跟装修最直接关联的“建筑和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37.1%,“家具类”增长35.1%,都大大高于社消总额的增长。
所以最后,准备装修的大家,放心装修,去实现更好的生活!这同时,就是在抵抗美国通胀变成输入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