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的人生正在被“舍不得”而拖垮,但你却不自知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成年人要想过得舒心,就一定要懂得“舍”的智慧。很多人过不好现在,往往不是因为当下的条件无法给自己幸福感,而是因为无法舍弃过去。
舍不得不再穿的衣服,结果屋子里到处堆满了衣服;舍不得很少会用到的家电,于是居家空间越来越小;舍不得过去的自己,于是止步不前不再改变。恋旧并不是绝对的坏事,但过分的恋旧会拖拽你前进的脚步。
小雅,是一个独自生活的单身女孩,空闲的时间喜欢买买买,用各种物品填充自己的生活,长期下来她的住所里堆满了各种几乎一年都不会用一次的物品。
堆积的物品严重影响着她的生活质量,她常常因为找不到东西而迟到。当下定决心要处理掉部分物品的时候,却又发现似乎什么都有用,什么都不想丢掉。
当下的很多年轻人,想必都有和小雅一样的苦恼。明明都是身外之物,我们究竟为何如此放不下呢?
萨特曾说:“人类期望不断占有私人物品的目的,是扩展自我感知,因此仅仅通过观察我们拥有什么,我们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也就是说物质承载了部分个体的自我意识,人们在谈论“我”的衣服、“我”的家具、“我”的电视时,都带有某种占有欲的自我定义。
当理智告诉大脑需要舍弃掉这些物品的时,大脑很容易将其解读为要将物品承载的自我一同舍弃掉,这会导致个体的主观意识被削弱。而人类本能的趋向于追求完整,因此其潜意识会发出阻止主体断裂的信号。
然而物体承载的自我意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客观上物体就是物体,没有任何意识思维,没有生命。它之所以能在某个人的生命里扮演与众不同的角色,是一位主体给予了其特别的情感。只要个体有清晰的认知,舍弃掉这些物品,并不会损害自我。
我们的生活里不需要的物品太多了,以至于它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放任自己舍不得只会加剧眼前的负担,导致生活找不到有条理的头绪。
断舍离的倡导者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一书中说:
“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开心的方法。”
适当地给人生做减法,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从而迎接更加顺畅的人生。生活周而复始,“断舍离”就像是新陈代谢,剔除掉废旧无用的物质,才能专心做自己,获取真正优质的幸福。
人的大部分麻烦,大多都是来自于过去的牵绊,如果能够将其放下,就会发现眼前一亮,那么烦忧也没有那么难以跨越。和物欲保持适当的距离,个体在追逐的过程中,才不容易迷失自己,从而挑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事情。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明智地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经过取舍后的生活质量,一定高于来者不拒。因为我们生活中存在大量物品并不能带给我们很好的体验,总是差点意思,并且还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通过取舍我们可以筛选出真正能够令我们获得绝佳体验的物品。所以,还在等什么?
老话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给生活做减法,不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以便于让时间精力能够集中在自己真正喜好的事情上。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有段经典独白:“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所以放下即自由,人要学会将自己不需要的污浊之物,之欲,推出自己的世界。
生命,就像一条要远航的船,每一只船的体量都有限,如果装载太多无用之物,注定无法装载真正有用的东西,如此一来,那这条船也无法达到更远的地方,体验更绝妙的风景。
想要扬帆起航,就必须学会定期卸下一定的重量。
生而为人,要懂得适时地整理自己的心,舍弃掉无用的东西,放弃掉无法再让生命发光的欲望,从而走得更远。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