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与中华诸帝国16

十六、明帝国(二)

③弘治中兴与武宗时期

1487年明宪宗驾崩,其子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年号弘治。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自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中兴令主”。孝宗先是将成化年间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免,逮捕治罪,并选贤任能以委重任。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明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锦衣卫与东厂也谨慎行事,法治宽刑。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明史称孝宗为“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

1505年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正德。武宗即位后清代野史常说他极好逸乐,导致正德年间战事频生,外有鞑靼达延汗进犯、内有叛乱和民变等重大事件。1520年武宗借出征江西宁王叛乱为由而南下游玩,以大将军朱寿为名前往南京,亲自俘虏已被王守仁击败的宁王。班师回京途中,于南直隶清江浦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1521年于豹房驾崩。因死后无子使孝宗一脉绝嗣。

④嘉靖时期

明武宗驾崩后,明孝宗之侄、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入嗣大统,是为世宗。登基前后,因时任内阁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权臣引宋濮安事强令世宗皇帝尊亲生父母为皇叔父母,导致大礼议之争。最终世宗扫灭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

1534年后世宗即不视朝,但仍悉知帝国事务,事无巨细仍出于世宗决断。世宗信奉道教,信用方士,在宫中日夜祈祷。先是将道士邵元节入京,封为真人及礼部尚书。邵死后又大宠方士陶仲文。1542年十月,乾清宫发生杨金英、邢翠莲等宫女十余人与宁嫔王氏趁世宗熟睡之际企图将其勒死,史称壬寅宫变。此事后,直至世宗驾崩前一晚,世宗迁离大内移居西内。

嘉靖一朝,国家外患不断。北方鞑靼趁明朝衰弱而入据河套。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进犯大同,宣大总兵仇鸾重金收买俺答,让其转向其他目标。结果俺答转而直攻北京,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后西去,明朝军队在追击过程中战败,此为庚戌之变。东南沿海由日本浪人与中国海盗组成的倭寇与沿海居民合作走私,先并且后袭扰山东、浙江、福建与广东等地区。戚继光与俞大猷平定浙闽粤等地的倭寇,为隆庆开关奠定基础。 另葡萄牙人于1557年移民澳门,但及至明亡,葡萄牙人及澳门始终为广东布政司香山县管辖。1566年明世宗驾崩,皇太子朱载垕即位,即明穆宗,年号隆庆,翌年为隆庆元年。

(5)改革与中兴

明穆宗即位后启用在藩邸的老师高拱、张居正。隆庆初年,位处执政之首的世宗旧臣徐阶策动朝官弹劾高拱,高拱辞官回乡。高拱亦不甘示弱,一年后策动朝官弹劾徐阶。徐阶也被迫正式退休。朝廷的实际政务渐渐落到了张居正的手上。隆庆末年,高拱回朝出任内阁首辅。

隆庆朝名臣名将荟萃,陆上与蒙古达成和议,史称俺答封贡;海上开放民间贸易,史称隆庆开关;因为这两项措施,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史称隆庆新政。

1572年,明穆宗因中风突然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 由于年幼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因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则得到冯保的鼎力支持。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督蓟、昌、保三镇练兵镇守长城,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张居正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 张居正整顿朝正,改革体制,史称万历中兴。

1577年秋,张居正父亲去世,按常理他需要丁忧,但张居正以为改革事业未竟,不愿丁忧。他的政敌借此大做文章,史称夺情之争。最后在明神宗和两太后的力挺下张居正被夺情起复,使得其改革并未被中断。但是,这成为了他的政敌之借口。同时张居正利用职权让亲子通过科举进入翰林院。张居正死后被反对改革的政敌清算。张府家属被囚禁于内,饿死十余口,生前官爵也被剥夺。

(6)日落西山

张居正死后初期,明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在位期间有东林党争、国本之争等重大事件,对外有朝鲜之役与萨尔浒之战。万历一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国本之争主要围绕着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明神宗于国本之争对大臣极度不满,自1587年后,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仅处理一些重要事件。自1588年后,早朝也经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

东林党源于顾宪成组办的东林书院。东林党争起因是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因此兴起,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阉党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年间东林党才重新被启用。

在东北,由于深受明神宗信任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期腐化堕落,大肆谎报军情,骗取军功封赏,军事打击目标上偏袒努尔哈赤势力,致使明末边患严重,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 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在军事方面,以万历三大征最为功勋卓著,三战皆胜以巩固明朝边疆、守护朝鲜王朝,但也消耗了明朝国库存银。 1617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反明,两年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1620年,明神宗驾崩。其长子朱常洛登基,为明光宗,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九月一日五更时猝死,时年39岁。

明熹宗继位,改元天启。在位期间政治更加腐败黑暗。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号为阉党。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并大肆打击东林党,借“梃击案、 红丸案、移宫案 ”为由,唆使其党羽伪造《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 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1626年北京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王恭厂大爆炸,造成2万多人死伤。当时东北方的后金逐步占领辽东地区。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凭借坚城固守抗敌,最终击败后金军,并击伤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不久后,努尔哈赤死去,其子皇太极即位。

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因霍维华之药而驾崩,信王朱由检继位,即明思宗 ,年号崇祯。崇祯即位后,锐意铲除阉党改革朝政。他下令停建生祠,逼奉圣夫人客氏移居宫外,最后押到浣衣局处死。下令魏忠贤去凤阳守陵,魏忠贤于途中与党羽李朝钦一起自缢,明思宗将其首级悬于河间老家,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然而崇祯用人多疑、刚愎自用、举棋不定导致局势愈加糜烂。

1629年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以入侵北京,袁崇焕紧急回军与皇太极对峙于北京广渠门。经六部九卿会审,最后杀袁崇焕,史称己巳之变。其后皇太极多番远征蒙古,终于在六年后彻底击败林丹汗,次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五次经长城入侵明朝北直隶、山东等地区,史称清兵入塞。当时北直隶连年灾荒疫疾,民不聊生。辽西局势亦日益恶化,清军多次与明军作战,最后于1640年占领锦州等地,明军主力洪承畴等人投降,明朝势力退缩至山海关。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

(0)

相关推荐

  • 明朝亡国之君本不应该是他,只叹造化弄人,悲剧的崇祯帝朱由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从朱元璋建立到崇祯手中灭亡时,期间共计16位皇帝统治中原达276年.而从第13位皇帝明神宗荒废朝政时,就已经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崇祯是一位不幸的亡国之君,其先辈没 ...

  • 在位四十八年,为明朝之最,三十年不上朝,朝政运转正常

    是的,他就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在明朝算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共在位四十八年,其中有三十年还未上朝,更为奇葩的是朝政居然运转正常,并没有权臣擅政的情况发生,在历史上来看也 ...

  • 《万历十五年》和《万历十五年—欧洲那些事儿》(一)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534天的第534篇原创文章 最近读了两本书,分别是黄 ...

  • 太监这个职业的天花板有多高?

    太监这个职业的天花板有多高?

  • 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不朝不庙不郊不见不批不讲!

    隆庆六年五月,明穆宗病危,留下遗诏:"朕不行了,皇帝你做."这就是圣旨上的原话,一点都没翻译,就是这么的言简意赅.清新脱俗.于是,嘉靖帝的孙子.年仅十岁的朱翊钧继承皇位,是为万历皇 ...

  • 汉族与中华诸帝国18

    十八.古代南洋华人国家 (一)兰芳共和国 兰芳大统制共和国(1776年-1886年),通常简称兰芳共和国,是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间存在于南洋婆罗洲(现称加里曼丹岛)上的海外华人所创立的 ...

  • 汉族与中华诸帝国17

    十七.南明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三帝一王. (1)崇祯失国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q ...

  • 汉族与中华诸帝国13

    十三.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 (1)北宋开国 后周太祖郭威当了后周的开国皇帝,赵 ...

  • 汉族与中华诸帝国12

    十二.五代十国时期汉族诸政权 (一)后梁 后梁(907-923年),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全忠篡唐称帝,国号为梁,建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期间909-913年建都洛阳( ...

  • 汉族与中华诸帝国11

    十一.唐帝国 唐朝(618年-907年 ),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1)大唐开国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 ...

  • 汉族与中华诸帝国10

    十.隋帝国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大一统王朝. (1)大隋开国 北周虽然灭北齐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 ...

  • 汉族与中华诸帝国9

    九.南朝四朝代 公元304年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在南方,虽然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南京 ...

  • 汉族与中华诸帝国8

    八.十六国时期汉族诸政权 (一)前凉 西晋之后,中国北方虽处于十六国时期,但偏踞西北的前凉张氏割据政权仍积极经略西域,使西域一度前曾成为前凉版图之一部分.前凉疆域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十六国时期的 ...

  • 汉族与中华诸帝国7

    七.东晋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 (1)建立东晋 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谥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但晋廷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