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愤怒情绪,如何使用“情绪智力”处理愤怒情绪
昨天写的愤怒情绪文字,源自刚刚经历的失控体验,当然变成文字已经理性化,看不出失控失态来,这又给了几点提醒:不要相信一个人说的写的话而要相信这个人,不要相信语言文字本身而要突破语言屏障,要利用语言文字的记录或复述功能处理负性情绪。
我基于自己的愤怒情绪体验,归因为愤怒是自卑情结的表现,有着无能为力的无可奈何,因此要加强冲动控制。有朋友从另外角度提出有益的看法,“愤怒有时候也是一种力量,也有很多可能获益,所以才维持下来”。
我对此深表同意,愤怒作为基本情绪得以保留,自然是进化的结果,对于我们生存发展意义重大。
可以说,一个从来不会愤怒的人,是无法活下来的。那些看似不太愤怒的“老实人”,要么暂时压抑痛苦万分,要么“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一旦爆发危害特别大,这就是不要欺负老实人的原因。
我父亲脾气特别大,一点不顺,点火就炸,这应该与过去农村贫困情境有关。记得几年前回农村老家,遇到村里一位长者,说起父亲的火爆脾气来,给了一个非常共情式的看法,“你父亲要不是这个暴躁脾气,也没有能力供用你们弟兄上学啊”,这倒是一种积极归因。
的确,负性情绪只不过我们当下直觉感受的消极,本质都是为了我们好,只不过形式不好接受,说到底情绪本身不过信使罢了,其积极方面自然存在,就比如愤怒是力量的展现,愤怒是激烈表达看法,愤怒让我们心理平衡。
那么,如何理解愤怒这种情绪,又恰当处理愤怒情绪呢?
首先,区分愤怒的意识与无意识两种情况。
只要知道自己在发怒,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愤怒就是使用,当然可以调整程度,而如果总是愤怒上来不由人,情绪处于失控,处于无意识爆发,这种无意识状态就要先变得有意识,需要控制管理。
其次,利用“情绪智力”理论来理解并管理愤怒。
情绪智力提出管理自己与别人情绪的四个要素,包括感知、理解、管理、利用。
啥意思呢,比如对于愤怒来说,先能感受到愤怒,“我是一只愤怒的小鸟”,这是感知愤怒情绪;其次理解愤怒来源,如生理上大脑特点,急脾气人格特质,社会情境力量如生活压力,以及心理认知解释,如自卑、完美、力量感等;再次管理愤怒,表达诉求,等待12秒;最后合理化利用情绪,用作处理事情与决策。
举例说明。
假如平时都是爱人回家做饭,偶尔一次加班回家看到还是冷锅冷灶,另一个看着手机无动于衷,自然出现愤怒情绪,会有三种应对情况。
一个是吵闹言行表达,“在家一次还不做饭,这日子没法过了”,一个是情绪性表达,说着不满,带着生气情绪去做饭,再一个是压制怒火理性表达诉求,“我加班很累,你能不能做顿饭呢”,当然平和语气是关键。
毫无疑问最后这个愤怒情绪的应对方式最好,也最难,因为心理健康标志就是能表达诉求。
具体分析本例情绪智力的使用。“我很累、很生气”是感知情绪,“希望你提前做好饭,回家吃上热乎乎饭菜”是理解生气情绪的内在需要,“能不能现在去做饭呢”管理情绪,耐心点等着积极反应是利用情绪。
反过来,面对爱人这个发火愤怒的情绪,最好的积极应对就是闭嘴忍住12秒,研究证实人的愤怒情绪最多持续12秒,只要期间不激怒自然风平浪静,怕的是同频共振,那就麻烦大了。当然,意识到愤怒是不正常心理状态,除了不说话还可以顺着说“我错了”,然后赶紧下厨房最好。
当然了,只要你确保厨艺确实差劲,好好的食材做得能吃不下去,以后对你失望了也就不强求了。
应对愤怒情绪容易吗?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才重要,保持有意识的觉察练习,终会有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