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可耻,但是…真的有用吗?

Via:Mindful

作者 | 林立晴

审校 | 酷炫脑主创

美工 | 老雕虫

编辑 | 坚果迪

为什么面临同一件事,有人怨天尤人,有人主动出击?相比事件本身,防御机制更能直接决定我们的反应。

01 你是选择主动找解法,还是消极面对?
曾经有句广为流传的格言: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有的人面对困难,能被激发出无穷的战斗力;而有的人则会萌生退意,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
电影《心慌方》中营造的绝境里,每个人的表现恰好折射出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一觉醒来之后,一群素不相识的人被困在神秘的立方体迷宫里。
为了逃出迷宫,一开始大家还能平静地抱团寻找出路。可慢慢的,迷宫呈现出它凶险的一面:走错了出口就会踩中机关丧命,但是留在原地也不见得是个好选择,因为没有食物和水,人迟早也会饿死。
《心慌方》
是继续想办法往前走,直到逃出生天,还是被动面对一切,成为横亘在大家眼前的选题。
建筑师作为曾经参与设计这栋迷宫的人,知道它是个难以摸索清楚的谜题,因而从一开始就灰心丧气,不相信有人可以逃出这里;
警察则挺身而出,召集大家团结起来共同解开谜题;
其他人里,有的摇摆不定,只能跟着大部队走;有的则沉着镇静,仿佛像个局外人一样,一直在克制自己不要慌乱失神。
《心慌方》
这个场景,像不像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难题时的不同表现?
总会有人站出来主动迎接挑战,也会有人一直怨天尤人,逃避面对问题,或者只是在一旁保持沉默。
你可能没有想过,不同的反应,其实不完全是由性格决定的,更和我们的防御类型有关。而不同的防御类型,又反过来影响着每件事情的走向。
02 你的防御类型,决定了你的反应
面对让你感到压力、紧张甚至威胁的情景时,你会作何反应?
在原始社会里,人类祖先总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也许是凶猛的野兽,也许是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总之,随时做好战斗、逃跑的准备,已经形成了本能。
这一本能反映在人的大脑里,就是有个重要的结构,叫做杏仁核,它是参与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能够对社会性刺激和信息的感知对于快速自动地评价,并产生情绪应答。
这样的情绪就是焦虑、恐惧,杏仁核也因此被称为“恐惧中心”。
Via:CogniFit
在我们感到害怕、想要逃离的时候,杏仁核被高度激活,并快速作出决定,选择与之对抗或是找个地方躲起来。这就构成了防御机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识别威胁,保护好自己。
在现代社会,虽然人身危险早已不像人类祖先们那么常见,但恐惧焦虑却并未减少,取而代之的就是种种内在的不安全感:
也许是工作上马上要考核业绩了,自己却还没达标;也许是生活中遇到了难题,一时半会不知道如何解决;也有可能是人际交往中表现不佳而受挫。
总之,在这类时刻,我们就会启动内在的防御机制。
Via:Verywell
防御机制的形成和成熟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你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功能,用于解决源自于自身或外部世界的,与个人意愿和感觉冲突或与关于自我的公开或秘密意见相矛盾的感知。
简单地说,它是内心的“底线”,在你面对威胁/压力时,能够保护好自己,不受到伤害。而每个人防御机制的类型不尽相同,有的人偏积极,有的人偏消极,有的人则可能兼而有之。
对应的,有的人表现更为积极主动,能乐观应对挑战,有的人则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里唉声叹气。
了解自己的防御类型,我们也就能更清楚,为什么面对困难的时候,自己会下意识有某种反应,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向你推荐《防御类型测评》,它将帮助你了解自己的防御类型,以及防御类型是如何影响着你的行为表现,最后给出建议,帮助你获得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它能给到你:
1. 分析你的防御类型
具体有哪些表现
2. 了解防御类型给你带去了何种影响
3. 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角度分析,
防御类型背后的生物、神经学因素
4. 了解如何应对消极情绪、
建立积极思维,从而更好应对压力
 报告样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