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二 十二文 梁亭窃灌 曾参误耘
《龙文鞭影》卷二 十二文 梁亭窃灌 曾参误耘
梁亭窃灌 曾参误耘
liáng tíng qiè guàn zēng shēn wù yún
【注释】
(1)梁亭:梁国的边亭(边地的亭)。战国时在边境设亭,以防御敌人。秦汉时乡以下每十里一亭,掌管捕捉盗贼、留宿旅客等杂事。
(2)窃:私自。
(3)灌:浇水。
(4)曾参:字子舆,春秋时代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人。二十四孝之一,相传著有《大学》、《孝经》,后世尊为“宗圣”。
(5)耘:除草。
【语译】
梁国边亭的人暗中帮楚人灌瓜而使两国友好,曾参耕耘误斩瓜根而被父亲杖打。
【人物故事】
据贾谊《新书.退让》,梁国(战国时代魏国迁都大梁,也称梁国)大夫宋就,为边境的县令,就在与楚国相邻的边界。梁国和楚国边亭都种瓜,各有方法。梁国边亭的人辛勤灌溉,瓜长得好,楚国边亭的人懒于浇灌,瓜长得差。楚国县令当然因为梁国的瓜长得好,而谴责楚国边亭的瓜太差。楚国边亭的人厌恶梁国的瓜比自己的好,夜晚偷偷去搅坏梁国边亭的瓜,被弄死或干枯的都有。梁国边亭的人发觉后,请求县尉也让他们偷偷去报复,搅坏楚亭的瓜。县尉以此事请示,宋就说:“唉呀!这是什么话呢!这是结怨惹祸的方式啊。唉呀!怎么说得这么过分呢!我教你务必每天傍晚派人过去,偷偷在晚上帮楚国边亭好好灌溉他们的瓜,别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边亭的人每夜偷偷灌溉楚国边亭的瓜。楚国边亭的人早上巡行瓜园,就都已经浇灌过了。瓜长得一天比一天好,楚国边亭的人觉得奇怪而仔细巡察,原来是梁国边亭的人做的。楚国县令听闻此事大为高兴,对楚王据实以告。楚王听说后,感到羞愧但心里不明白,告诉官吏说:“暗中察访搅乱瓜园的人,真的没有其它罪过吗?”回报说是梁国人暗中退让,于是楚王以重金酬谢梁王,请求与他结交。楚王时常述说梁王之事,认为他有诚信,梁楚两国友好就是从宋就开始。有句话说:“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说:“报怨以德。”正是说这件事啊!别人既然不好,怎么值得效法呢?
据《孔子家语.六本》,曾参耕耘瓜田,失手斩断瓜的根,父亲曾晰大怒,拿起大杖打他的背,曾参仆倒在地,很久都不醒人事。苏醒后他愉快地爬起来,走到曾晰跟前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父亲用力教导我,没有引起病痛吧?”曾参退回房间,弹琴高歌,想让曾晰听到,知道他身体强健。
孔子听闻此事而发怒,告诉门下弟子说:“曾参来了别让他进去。”曾参自认为没错,让人去请示孔子。孔子说:“你没听说吗?以前瞽瞍有个儿子叫做舜,舜侍奉瞽瞍,要使唤舜时不曾不在身边;索求要杀他时,又未曾得逞。小棍棒就等待责罚,大木杖就逃走,所以瞽瞍不致犯下失于父道的罪过,而舜也不失孝道。如今曾参侍奉父亲,拿自己的身体去等待父亲的暴怒,被打得仆倒在地而不回避,既己身死而陷父亲于不义,哪个才是大不孝呢?你不是天子的人民吗,杀天子之民,这个罪又该如何呢?”曾参听了之后说:“曾参的罪太大了!”于是造访孔子向他认错。
【说明】
梁亭人听从宋就的教诲,对楚亭人暗中退让,助其浇瓜,一个小动作最终促使两国友好,因祸得福。梁亭人当初若以牙还牙,必将两败俱伤,结怨更深,也是得不偿失。退一步便能海阔天空,放下仇怨,以德报怨,确实是值得效法的善解冤怨之法。
曾参生性至孝,但孝道并非盲目顺从,孔子之言让他明白了自己的过失。其实天下父母心,都疼爱自己的子女,若暴怒之下失手打死儿子,不仅父亲伤心悔恨,更增添为父的罪过。故《弟子规》有言:“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能有力地劝导,又不至于顶撞父母,也是需要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