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有“味道”的研究:公共厕所可能是空气传播疾病的“温床”,不宜久留...

去年的一项研究估计令很多人印象深刻,即一次冲马桶会产生数千个含有细菌和病毒的气溶胶液态颗粒,足以污染6英尺(约1.83米)以外的物体表面。
近日,发表在《Physics of Fluid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研究团队又对公共厕所内的气溶胶进行了测试
众所周知,气溶胶在各种传染病的传播中发挥着潜在作用。包括埃博拉病毒、诺如病毒(导致食物中毒的病毒),以及新冠病毒。除了物体表面以外,它们还会潜伏在水、尿液、粪便和呕吐物中。随着冲马桶的行为导致细菌或病毒的气溶胶化,并通过动力学传播到空气中。
在新冠大流行的时代,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因为上述物质在公共厕所普遍存在,而且公共厕所通常空间狭小、通风不良、人流量又很大,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室内传播病原体的风险。因此,公共厕所可能成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温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一个大学校园内的中等大小公共厕所里进行了测试。在实验前24小时,厕所停止使用,研究人员对厕所内部进行了深度清洁。厕所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1°C和52%。研究人员在马桶和小便池旁放置了不同高度的粒子计数器,并在实验前后对环境中的气溶胶水平进行了测量。
通过分析粒子计数器的测量值,在大约3个小时内,总共发生了100多次冲水。研究人员发现,在周围环境中测得的气溶胶水平大幅上升,每次冲洗测试中产生的液态颗粒总数高达数万个。
在实验过程中,气溶胶出现在马桶上方高达109厘米和小便池上方高达69厘米的空气里,并且可以停留长达20秒。这与之前观察到的结果一致。
研究人员报告称,冲水后,0.3至0.5微米的液态颗粒增加了69.5%;0.5至1微米的颗粒增加了209%;而1至3微米的颗粒增加了50%。
马桶内的水压、马桶的设计以及冲水本身的力量都会影响冲水时产生的气溶胶颗粒的数量。研究人员表示,盖上马桶盖(如果有)会有帮助,但气溶胶可能仍会从缝隙中逸出。
研究人员说,马桶和小便池都会产生大量小于3微米的液态颗粒,由于其体积较小,它们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它们携带传染性细菌或病毒,就会带来很大的传播风险。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在厕所中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但理论上,这个风险是存在的。
因此,无论你去的公共厕所通风状况如何,都应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冲冲)”尽快离开那里,以降低被感染的几率。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63/5.00403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