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得要死,躺床上就清醒”:3步摆脱“睡前觉醒”|每日罐头
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困得不行,眼睛都睁不开了,真要上床睡了,就开始胡思乱想,怎么也停不下来。”
“白天身体一切正常,一到睡觉的时候,就开始心跳加快、手心冒汗……”
说中了?那你再看看这些描述,是不是中得更多:
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时,会出现这些情况:
1、喜欢回顾或思考当天的事
2、总是有沮丧或焦虑的想法
3、担心睡眠以外的问题
4、头脑特别清醒或活跃
5、无法停止自己的思绪
6、各种想法在脑海中飞驰
7、容易被环境中的声音干扰(如时钟的声音,外边马路的噪声)
还可能有身体不适:
8、心跳加快或感觉心跳不齐
9、身体紧张不安
10、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11、肌肉紧张
12、手、脚或身体冰冷
13、胃不舒服(有打结的感觉,或是恶心)
14、手掌或身体其他部位出汗
15、嘴巴或喉咙干涩
上面这些症状都是出自一个量表,这个量表评估的是一个人是否存在“睡前觉醒”(pre-sleep arousal)。
睡前觉醒,一种在睡前杂念过多、身体不适的现象。其中,第一部分是认知反应,第二部分是身体反应。任何一种反应都会让人想睡觉却睡不着,最终晚上来劲、白天犯困。
图 / Farfor
如果“睡前觉醒”的情况也困扰着你,别担心,今天的文章就来说说如何缓解“睡前觉醒”,快速、安心地入睡。
“睡前觉醒”和白天压力大有关,并且很可能导致失眠。
很多研究表明,失眠与重大生活事件(如分手、工作变动、搬家)带来的压力有关,而睡前觉醒,很可能是两者之间的”中介物“。
在一项针对学生群体的研究中,较高的压力被证明和较多的认知睡前觉醒有关,睡前觉醒在压力和失眠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Maskevich et al.,2020)。
成人研究表明,睡前觉醒也与重复性负面情绪和忧虑有关,并最终会导致失眠(Yeh et al., 2015)。
总之,“睡前觉醒”被发现是失眠产生和持续的关键因素(Schneider et al., 2019)。
知道“睡前觉醒”的中介作用有什么用呢?当然是为了解决失眠。
面对失眠这个棘手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解决“睡前觉醒”入手。目前有很多经研究证明有效的方法,可以缓解“睡前觉醒”。
图 / Joey Guidone
“睡前觉醒”不要怕,你可以试试这3个方法:在研究中,这3个方法都成功减少了参与者的“睡前觉醒”,从而提升了睡眠质量。
进行正念训练
进行正念训练可以帮助自己放松下来,慢慢进入睡眠状态。常见的正念训练有呼吸训练和身体扫描。
呼吸训练:把注意力放到自然的呼吸上,如果注意力跑到别的地方也很正常,把注意力放回呼吸上就好,不要责怪自己。
身体扫描:注意力以一定的顺序(如,从额头到脚尖)集中在身体的各个区域,注意当下的身体感觉。
研究中,参与者在睡前参与了10分钟的正念训练(研究中采用的是对呼吸和视觉注意力的训练)后,与没有参与训练的参与者相比,就可以降低睡眠前的唤醒,提高休息水平和整体睡眠质量(Li et al., 2018)。
少在床上看手机
接纳闯入脑海的想法
对入睡总是感到焦虑,除了自己调整认知,你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支持与帮助:
Li et al., Effect of Brief Mindfulness Induction on University Athletes’ Sleep Quality Following Night Traini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8, DOI:10.3389/fpsyg.2018.00508
Exelmans et al., Binge Viewing, Sleep, and the Role of Pre-Sleep Arousal,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2017, DOI:10.5664/jcsm.6704
Maskevich et al., Sleep and stress in adolescents: the roles of pre-sleep arousal and coping during school and vacation, Sleep Med, 2020, DOI:10.1016/j.sleep.2019.10.006
Yeh et al., Pre-sleep arousal as a mediator of relationships among worry, rumination, and sleep qua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Therapy, 2015, DOI:10.1521/ijct.2015.8.1.21
Schneider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pre-sleep arousal and insomnia symptoms in early adulthood: a twin and sibling study, Sleep, 2019, DOI:10.1093/sleep/zsz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