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胃胀,嗳气?可能是胃气不足!中医2个方子,健脾益胃!

龙南中医院 · 一点号
2天前
. 龙南中医院官方账号
关注

前段时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最新的《2020全球癌症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发病率在所有癌症发病中排名前5。

(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类型)

其中,这份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排名中,胃癌排名第5,而在中国,胃癌发病位列前3。

(2020 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类型)

近十几年来,因为较高的肠胃疾病发病率,我国也被很多人称为“胃病大国”,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共有5亿肠胃病人群,而中国就约有1.2亿,其中,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约为10%,慢性胃炎发病率则高达30%。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曾公布的数据也指出,近年来,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已占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就诊患者的40%-60%。

在这些人群中,临床所见,以胃胀、腹胀、嗳气、反酸等症状最为常见。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越来越多人经常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生活方式和饮食上也常常不规律,出现胃胀等胃肠道不适者也日益增多。然而,胃胀这一病症从长远来看,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不仅可引起胃痛、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等,病程日久,还可能导致出现浮肿,或诱发器质性疾病。

近期就有不少病友询问胃胀的中医调理方法,所以今天的文章主要讲讲引起胃胀的一种很常见的病因及调理方法。

胃胀反复,可能是胃气不足!

胃胀一症属中医“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证范畴,在祖国医学中早有记载,《素问·标本病传论》曰“胃病胀满”。《灵枢·胀论》也有记载:“胃胀者,胀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认为,胃胀其病位主要为胃腑,并与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本虚标实,虚实相合是该病的病机特点,通常来说,以脾胃虚弱为主要特点,进而产生痰、湿、瘀等病理因素。

其中,胃气不足是很多胃胀患者的常见病因。

《灵枢·痈疽》曰:“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指出气在维持机体脏腑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饮食的消化,营养物质的输布需要依靠气机的升降,故《脾胃论》亦言:“胃病则气短,精神少”。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与人体的消化吸收密切相关,为气血生化之源。我们所吃进去体内的食物等,首先经由脾胃的运化功能转化为水谷精微等物质,并通过脾胃的气机升降功能将其输送到身体各处,以濡养全身器官。正如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言:“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 , 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 ,转胃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

若由于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或外感时邪,使得脾胃受伤,胃气耗损,腑气不通则出现胀满不适。这就好比我们的脾胃是蒸煮食物的“大锅”,而气则是锅底下的“火”,若气不足,则火就不够旺,食物就难以煮熟,最终就出现类似于“夹生饭”的结果。诚如《黄帝内经》所言:“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由此可见,胃之气对于脏腑器官等的正常运行有关键的作用。

故此,胃气不足所致胃胀的患者,多有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气短懒言,面色浮白,四肢无力,或伴手足欠温,大小便异常;舌质淡,苔白等表现。此皆胃虚气损,不能消化水谷所致。

那么,对于这一类的胃胀,应该如何调理呢?

2个中医方,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平胃胀!

张绍才龙南中医团队结合其临床实践总结道,胃胀一症,气虚者,则益气升提,健胃治之;阳虚者,则壮阳补虚,温脾为主;气滞者,则理气通达,和胃;血瘀者,则活血通经,养血;寒湿者,则治以健脾除湿,开胃。需注重整体调治,既主治胃胀,也要调理内脏脏腑,全面兼顾。

对于胃气不足所引起的病症,主要以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为治则。在实际治疗中,常用调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辨治。

(1)调中益气汤

调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方由黄芪、党参、甘草、苍术、柴胡、橘皮、升麻、木香组成。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湿邪困阻中焦、清浊升降逆乱等症。方中黄芪、党参、甘草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之圣药;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从阴引阳,行春生夏长之令;苍术内走脾土,燥湿健脾;陈皮理气化浊,推陈致新,协同诸药补而不滞;木香运转气机,合柴胡、升麻以清升浊降。临症加减运用,可有较好的平胃胀的效果。

(2)香砂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古今名医方论》,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化裁而来。方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陈皮、半夏降逆化痰;砂仁、木香温中行气止痛。诸药配伍使用共奏益气健脾、温中行气之功。该方多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之证的治疗。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有效成分具有保护胃黏膜,调节胃平滑肌活动,促进胃液分泌等作用。

当然,引起胃胀的病因并不仅限于胃气不足,加之胃胀一症,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所以在实际治疗中,应当结合具体的病情及辨证,随证用方用药,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药,正如《景岳全书》所说:“看病施治,贵乎精一,盖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天下之方,活法虽多,对证则一。”

医案分享:

张先生,33岁,胃胀反复不适半年有余,近期加重,主要表现为胃胀不适,腹痛腹鸣,痛则欲便,便后痛减,此前胃镜检查显示有轻度胃下垂,Hp阴性。就诊时可见舌淡红,苔薄白。辨证为胃气不振,病及气血,浊气在上,清气在下,故治当消补兼顾,方用枳术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枳壳,白术,太子参,薏苡仁,山药,仙鹤草,佛手柑,百合,荷叶,远志,葶苈子。共14剂,每日1剂,早晚温服,并嘱少食多餐,调畅情绪。药后随访,自述诸症好转。

本案之中,患者为轻度胃下垂,其有腹痛腹鸣,痛则欲便,便后缓解,此为脾胃纳运乏力所致;而气机阻遏中焦,则见胸脘痞闷。故以调理脾胃气机为重点,方选用枳术丸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其中枳术丸出自《医学启源》,方中白术为君,重在健脾益气,以助脾之运化;枳实为臣,破气化滞、消痞除满。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太子参、白术益气健脾,配伍山药、薏苡仁加强健脾之功,更用佛手柑、百合舒肝理气、行气化滞,荷叶、远志、葶苈子行气消滞,使脾气健运。全方标本兼治,使清阳之气得升,浊气得降,则诸症自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