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劳动

义务劳动

“义务劳动”是由苏联老大哥于1919年5月首创,始称“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一种人民自觉自愿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模式。是民族团结互助的象征,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面貌。
在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它作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开端,曾盛行于大江南北,红极一时。那种脚踏实地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是一笔宝贵财富。那段峥嵘岁月,给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亲力亲为者,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村小念书。学校遵照国家教育方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大搞勤工俭学,自觉为“四化”建设添砖加瓦,大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形形色色的勤工俭学活动,把生产劳动融入教学,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同学们在周六上午照常上课,下午踊跃参加义务劳动,或帮烈军属抬水,或帮孤寡老人清扫院子,或拾粪交给学校,各尽所能,绝不偷懒耍滑。
每逢周六下午,我与一同龄同学侄子自由组合,顺着马路抬着筐捡马粪,天黑前交到村小。村后的马路(现为S315)仅有两车道,并不宽敞。白天往来的汽车稀稀拉拉,马车也三三两两,异常冷清。令人好奇的是,路的一半为柏油路,供汽车行驶;另一半居然是打了路基而不铺面的土路,由马车专用。钉了铁掌的骡马,如若在柏油路上负重前行,极易“马失前蹄”,轻则滑倒摔伤,重则车毁马亡,得不偿失。后来,骡马改挂胶皮脚掌后,也试探着在柏油路行走,运送货物也省时省力了。
侄子天生瘦矮,通常抬筐走在前面。一天,我俩一边在马路上溜达,一边拉起评书《岳飞传》。当说到“牛皋大战金兀术”片段时,他陡然眉飞色舞,忘乎所以,抡起钢板锨左右翻飞,一不小心铲在了正擦肩而过的油田运输车上。随之“砰”的一声巨响,立马把卡车门子“破了相”,磕出一个鸡蛋大的窟窿。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吓得我俩扔下粪筐,撒腿逃进路边苹果园,爬到树上偷偷地向路上张望,密切关注着事态发展。卡车司机紧急刹车后,跳下来围着车身转了一圈,盯着车门瞅了很久,又冲着果园望了一会,摇着头无可奈何地开车赶路了。也不知他回去后该咋向领导汇报,更不知当月奖金是否打了水漂。现在想来,我俩依然对此“肇事逃逸”事件耿耿于怀,后悔不已。
节假日里,小同学们戴着红领巾,心怀“劳动光荣”梦,伴着上工的钟声,不约而同地跑到大柳树下集合,听从生产队长分工,帮助生产队剜菜喂猪,割草喂牛,捡拾庄稼,看坡护院,甘当一名根正苗红的“编外”小社员,不计报酬,不怕脏累,在广阔天地里自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磨练出了吃苦耐劳、攻坚克难、一心为公、甘于奉献的顽强意志。
秋假里的田间地头,依然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小伙伴们除了干些力所能及的集体农活,还搿伙到坡里拾青草,真切体验了一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滋味。大家一头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青纱帐,任凭蚊虫叮咬,攋些稗草、蔓子草、狗尾草,捆成个子挑回家,晒干后码成堆,一开学就背到学校,超额完成勤工俭学任务。
蔓子草的生命力相当顽强,在每个节骨眼处长满气生根,深深扎在土里,像一张大网撒在地上,随性地朝四周蔓延,极力与庄稼争抢养分,成了名副其实的“抓地龙”。气力小的伙伴,不得不先头后尾一把把地撕攋,无法撼动根部。力大无比的“愣头青”们,可双手抓紧根部,气运丹田,收腹挺腰,一鼓作气连根带蔓通通拔起,颇有成就感。
中学时到红土茬校办农场抢收小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麦田里,人山人海,热火朝天。全校师生大家头顶骄阳,汗水浸湿衣衫,有的在割,有的在捆,有的在拾麦穗,有的把麦个子搬到地头。收工返校时,每人还不忘扛上两个麦个子,井然有序地走在大街上,宛如一支凯旋而归的大部队,引来村民夹道观看。学校食堂精心准备了免费午餐犒赏师生,一起分享丰收后的喜悦。
工作后,除了参加一年一度的义务植树活动,多次到包村点帮忙收秋,还经常帮助同事周末干农活。
春风不燥,转眼到了插秧季。W同事家的稻田分在了村东北角,足有三亩。初次插秧,很不得要领,只好照葫芦画瓢现学现做。几人穿上秧鞋,在冰凉泥水里弓腰前行,不时立起身伸伸懒腰,再把一棵棵嫩黄的幼苗艰难地插下。一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愿景,忍不住咬紧牙关多插几棵,就此播下了无限生机。人多不寂寞,也能欺住活。大家忙活了足足一上午,累得腰酸背痛,饿得饥肠辘辘,抓起他家特意为我们蒸的头刀韭菜拌肉馅包子,一气吃了好几个,鲜香无比。
又是一个周末下午,秋高气爽,阳光正好。几人相约骑车来到草桥沟边的台田上,帮助S同事家采摘棉花。棉田里绿白相间,无数已熟透的棉桃由绿变成棕色,干瘪的外壳裂成五瓣。雪白的棉花脱颖而出,恣意绽开,恰似天边飘动的朵朵白云。大家有说有笑,挥洒着汗水,摘了一垄又一垄。再回头瞅瞅拾过的棉田,又恢复了碧绿。人们把棉花汇拢成两大包,直接运到收购站过称,卖了二百多元。S同事过意不去,非要请客答谢,结果花了三百多,赔了钱却赚足了人气。
近几年,小城加入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同事们身穿红马甲,精神抖擞,时常穿梭于卫生责任区,捡拾垃圾,维持交通秩序,为创城尽绵薄之力。马甲的左胸处,印有红黄色“中国志愿服务”标识,寓意“爱心放飞梦想”,简洁大方,喜庆祥和,展示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我志愿,我奉献,我光荣”如今的义务劳动,展示了新时代风采,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摄影  曹新庆)

作者简介:回眸,利津县人,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看书、写童年回忆。
(0)

相关推荐

  • 风雨相伴 ,倾情十年-我和我的摩托车的故事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风雨相伴 ,倾情十年-我和我的摩托车的故事 作者 |   竹叶青 原 ...

  • 路|| 魏海亮

    路 魏海亮      桃花峪,是一个山高沟深,石头多的小山村,它坐落在太行山余脉的半山腰.      自先民们到此定居以来,就只有那一条坑坑洼洼.高高低低.坎坎坷坷的通往山外的羊肠山道.晴天还能将就, ...

  • 驴行秦岭

        这个周末又是爬山的日子了,看到驴友新发现的流峪草甸挺美的,和老高小边商量了一下,就选它了.刚好同事夫妇也准备爬山,5人小分队就一起了,午餐就由同事夫人准备了,结果证明团队有女士很重要,午餐非常 ...

  • 武 斌丨拾麦穗拾红薯

    回到峨嵋岭,眼前是漫地的苹果树.寻找属于麦田和红薯地的一小片空隙,也是徒劳.根植于我内心的麦田,深植我心中的小麦,还有那成片绿色的红薯秧一直漫过地头爬上田间小路,就这样消失在黄土高原的峨嵋岭上了.我遥 ...

  • 触摸乌桥岛 | “我们常在休息日参加义务劳动,投入生产一线帮工厂增加产量”

    口述者:官顺坚 口述时间: 2021年2月5日 记录者:林芷冰(汕头市丰华学校八年级) 口述地址:面粉厂旧址 前言 那时的面粉厂是粤东唯一的一家面粉厂,它承载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乌桥人奋斗打拼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