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汝州风穴寺及塔林
风穴寺,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市区东北9公里的少室山南麓的山峦中,拥有唐塔等历代古建筑和中国第三大塔林,是一处兼具文化与自然特色的古迹。1988年,风穴寺及塔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原名香积寺,至隋代改名为千峰寺。唐代进行了扩建,易名为白云寺。寺庙地处嵩山支脉少室山的南麓,寺东南山侧有穴,天变而出风,故山又名风穴山,寺也俗称风穴寺。此后历代尤其是五代、明代和清代,都对寺庙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
风穴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建筑依山崖溪流等自然条件布局,整体具有园林的风格。全寺现存建筑140余间,多为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时所建,主要有山门、天王殿、中佛殿、毗卢殿、方丈院、地藏殿、观音阁、钟楼、藏经阁、七祖塔、望州亭等,其中尤以七祖塔、钟楼、毗卢殿和中佛殿历史悠久,保存最好,价值较高。
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造的七祖塔,由唐玄宗赐名,供奉佛教禅宗七祖贞禅师的舍利。塔高22米,为九层方形密檐式砖塔,外廓呈梭形曲线,每层均悬挂风铎。塔刹由覆钵、相轮、宝盖和火焰组成。整个塔造型优美,比例匀称,是中国现仅存的7座唐塔之一。
中佛殿是典型的金代建筑,坐落在高1米的砖砌台基上,面阔、进深俱为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和二菩萨、二弟子像,殿前多明清碑刻。钟楼和毗卢殿建于明代。钟楼又名悬钟阁,建在6米高的石台上,为三重檐歇山顶式楼阁,楼内悬挂一口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铸造的大铁钟,重约800公斤。
寺院周边的山坡上还分布着上下两处大型塔林,包括唐、元、明、清和近代的僧人墓塔及其他砖塔石塔146座,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和山东长清灵岩寺,位居中国第三。全寺周边山清水秀,林木葱郁,风景幽美,现已辟为一处国家森林公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