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45)少阴系统与少阴病的诱因
自2021年开始,国家从小学增设中医教育课,旨在全民普及中医药教育,为普及中医药文化,从即日开始用现代通俗语言深入浅出与大家共同学习中医药知识,使2021年前走出校园的喜欢中医药的同学补上这一课,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让人人都能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享受国家大健康产业政策红利,成为自己、家人、社会的健康管理师。也为西医学习中医及中医夯实理论基础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敬请关注本头条号)
少阴病,是指以心肾两脏虚衰为特征的病变。可从三阳病传来,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阴而引起。由于心肾阳虚,阴寒内盛。其主要症状有脉微细,但欲寐,恶寒蜷卧,下利清谷,四肢逆冷,甚至汗出亡阳等。
少阴系统承担着人体的能源供应中心和水处理中心的双重角色。人体70%以上的物质是水分,正常情况下这些水分需要靠体内五大系统的协同工作,通过蒸腾循环利用。从生化角度看,少阴系统是人体的最主要血液净化系统。少阴肾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体内的血液毒素将快速增加导致五脏六腑中毒。
肾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的根本。肾对生命的生长、发育、壮老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少阴系统而言,里面存储了人体大量的水液和津液。这些水液和津液都需要阳气的调度和运化。如果外寒侵袭肾阳,就会导致少阴系统所负责运化的水液无法被有效调动和循环利用,会造成全身机能的低下。
少阴系统的经脉,从脚心的涌泉穴起入腹,经络连接膀胱的经脉,形成了少阴和太阳的表里关系,而且肾和膀胱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足少阴肾经循行到腹部以后,穿膈过肺,循喉咙挟舌,所以咽痛的证侯在《伤寒论》中也放到了少阴篇,咽喉疼痛可能是因为少阴阴虚,虚火循经上扰所造成,或因外寒闭塞少阴经脉郁结产生多余郁结之火所致,又或是痰热阻于少阴经脉所造成。少阴经脉分支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形成了心肾水火交济的关系。
产生少阴病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寒直入少阴与太阴病相似。当体质的阳虚很严重时,表现为手脚冰凉,体表的太阳无法在少阴和太阴的支持下有效的防护,一旦外邪入侵就直接越过三阳系统,造成手脚冰凉,血压下降,精神不振的身体循环低效能工作,叫少阴伤寒。少阴伤寒病情比较严重,像北方年龄偏大,身体虚弱的老人很难渡过寒冬。
另一种情况是邪气由它经传来。一是表里传,二是循经传。当外邪入侵太阳系统时,如果病人体质素来阳虚很严重,抵抗力非常弱,由于太阳和少阴互为表里,太阳外邪可以直传少阴。
《伤寒论》“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附子汤所治疗的是肾阳突然虚衰,属少阴病范畴,这就是太阳病误治后导致的肾阳被伤,太阳之邪趁虚内传少阴。
二是循经传。上篇讲到太阴脾虚寒不能尽快得到抑制,下利腹泻会越来越重,越拉脾阳脾气越虚,由单纯的脾阳虚导致了肾阳虚,最后发展到脾肾两虚,由太阴病发展成少阴病。
少阴病还涉及到心、肾两个系统。心在五行中属火,任何一个脏器都需阴阳两个方面的功能来实现其生理活动,心阳旺提供动力来源,心血充足提供各种生命活动载体。肾阳旺盛可以调动肾系统里的津液,肾精充足,人体生理活动就有了物质来源。
心和肾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经脉来实现的。简单说少阴病是从心肾阴阳俱衰而又以肾阳虚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弱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肾阳不足,不能有效调动身体的津液、水液而出现的各种脏腑代谢机能低下导致的高血压、痛风、水肿、水脚冰凉等疾病。肾阴不足以供应人体所必须的津液、血液、各种激素分泌不足的生理障碍。情志上表现为心、肾系统严重不足,忧虑恐惧和心情抑郁等现象。
由于阴阳在本质上互为一体,慢性虚损疾病在治疗上要综合考虑阴阳结合的治疗方法。张仲景的炙甘草汤,肾气丸,麦门冬汤,温经汤等阴阳既济的组方,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把握的好,辨证准确都会有不错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