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关福元山水画,看施云翔论中国画的文质品格
关福元,出生于1963年,河北省景县人。大专学历,1991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直属分院,师从王文芳、刘松岩二位老师学习传统山水画。毕业作品在中国画研究院展出并被收藏。2016年又师从清华美院施云翔老师学习青绿和彩墨山水画。其山水画意境高远,浑厚华滋,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现为艺惠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
他的山水气势雄浑,境界奇伟,笔墨精微,变化丰富,开拓了传统山水的现代风格,他的山水画奇伟的境界得益于大胆的构思和构图。创作的山水画气势磅礴,苍茫雄逸而又明净秀美,着力表现北方山川奇峻的风貌,他以尽量丰富多变的笔墨语言及章法结构并来增强画面的可视可读性,他将具有时代感的大自然的美寓于传统的笔墨构架中,作品正大而典雅,壮美而和谐。
作品鉴赏
论中国画的文质品格
文/施云翔
孔子倡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认为美好的语言修辞以彬彬有礼的表述,可以更方便,更有效地推行其质朴的内容,“外处谦卑之态,内处大志之胸怀”,一切朴野之质若以文明人的标准来看,理应加以恰如其分的修饰,这样才能方显出文明人的文化品质。
“文”即是:文德、文理、文思、文风、文采。这需要一个人后天的修为。“质”即是物质或一个人的本质、素质、品质、实质。如一个很本分的人虽然先天纯朴、老实,但不懂礼节没有文明文理的修为,也做不了君子。只有在本性的基础上通过内在的修为,才能有“至善”的品性和“至美”的品格。“至善至美”是儒家推崇的高尚人格精神。
我们现在学习山水画,首先要认识中国画的山水精神。而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与山水精神概括来说,就是我们弘扬的人格精神。只有具备人格精神的中国画,才能得到我们的社会推崇和文化认同。
以前古人画画,画得文气十足,那是因为文人的文采而使其画风更具有高品格的“文风”。而现在有些画家学习文人画却是足不出户、从不写生,文的东西学到了,可质的东西少了,缺少生活,画成一种套路,而这种套路还不是自己的,是从古人那里套来的套路,画的东西与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无关,穿着古人的外衣,操着古人的符号语言,重复着古人的笔墨样式,那不是真正的文人画家,是伪文人画家。
宾虹老人说“师我不如师古人,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是要求我们画到一定程度后,反其道而行之,回到生活中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当我们回到生活中,画面会更有特点,因为生活化,以至艺术语言变得非常质朴、纯真,然而,反过来说,画面有太多这样的东西,文又不够了,若不注意修为,就变成了“文”的反面——“野”。所谓野调无腔是指粗野,粗野而没有了文采就变成了粗俗。子曰:“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中国画的品格是以文质品格而论的。作品的格调高不高总与画家的文化品质有关。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能称之为“画家”者,在过去的千百年来,就其文化身份而言,首先是一个文人。否则,只能称之为职业画工或民间画匠。古人云:“画者,文之极也”。为此,根据中国的传统习惯,所谓“画家”,既是文人而兼习画艺者。这些人还属于按士、农、工、商分别人群的传统社会阶层中的“士”。唐代以来,尤其是元、明、清时代,所谓“文人画”者,都是由这些文人士大夫创造、倡导、传播艺术品,更因为在传统社会中这些“士人”发表意见的特殊能力和权力,后来者指的“中国画”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以“文人画”为主流意识了。古人品评画作优劣之分在于观其作品中有无“士气”即传统文人所重视的“文气”和“书卷气”因此,“文”在中国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上古时期,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则是先以图画演变成文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