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解析|新高考基地学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作文素材

【原题再现】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新高考基地学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作文)

刘秀祥出生在贵州一个边远贫困山村。四岁时父亲不幸病故,母亲患上间歇性精神病,生活无法自理。他从小就挑起家庭重担,并没有放弃学业,相反更加努力,同时在别人的资助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上高中时,他租下了学校附近的一个废弃的猪圈、与母亲一起生活。考上大学后,他又'千里背疯娘上大学',通过打工完成学业。大学毕业,他放弃外面优厚的工作待遇,段然回到家乡,做一名教师,并资助了山区数千名贫困学生,其中有 47人已考上大学。
班级计划举行'学习刘秀祥事迹'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立意角度】

①自强自立;②要有孝行;③学会报恩;④关爱他人;⑤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人物小档案】

刘秀祥→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勇于承担、发奋进取、乐于助人

(注:刘秀祥,男,汉族,1988年3月生,贵州望谟人,中共党员,2012年毕业于临沂大学历史学专业,现任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 。刘秀祥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曾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2020年4月28日,刘秀祥获颁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9月10日,中宣部、教育部授予刘秀祥'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2020年,该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先后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最美教师”称号。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为何能频频获得荣誉?

带着母亲边打工边上学

第一次高考因病落榜

  刘秀祥4岁时,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伤心过度,患上间歇性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哥哥姐姐们先后离家出走,曾经的六口之家,在刘秀祥10岁那年,只剩下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给母亲买药,年幼的刘秀祥开始捡废品、打零工,跟着大人上山采药。生活艰难,刘秀祥始终没有放弃读书上学。没钱交学费的时候,老师为他垫付了学费,老师一句“你来读书就好”,刘秀祥至今记在心里。

  小学毕业,刘秀祥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进县城里的中学。

  他带着母亲去县城读书,因为没钱租房,就用稻草在学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间棚子。屋前空地上挖个坑,架上铁锅,便是厨房。初中三年,刘秀祥放学后就去捡废品,周末则四处打零工,每周能挣20多元,勉强维持他和母亲的生活。

初中毕业后,刘秀祥考入安龙县第一中学,为了赚取学费,那年暑假他跟老乡到贵州遵义的水电站打工。

  烈日下,抬钢筋不仅磨破了刘秀祥的肩膀,因为不分白天黑夜干活,睡眠严重不足,刘秀祥还从100多米高的架子上栽下来过。

  打工挣的钱交完学费后没有什么富余,在人生地不熟的安龙县,刘秀祥租不到一个像样的安身之所。他租了一间闲置的猪舍,简单处理之后,和母亲住了进去。“以前特别害怕过年,不能给妈妈买衣服,不能给她做好吃的。”

  高中三年,刘秀祥一边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赚钱维持生计,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高考前一周,他病倒了,最终以6分之差落榜。刘秀祥一直企盼的黎明,没有到来。

“你抱怨自己没有鞋

而别人却没有脚”

  绝望的时候,刘秀祥想过离开这个世界。他翻开以前的日记,回望自己的过去。过往的窘迫和辛酸一幕幕重现,随时都要把刘秀祥逼入绝境。

  2002年5月19日日记里的一句话,抓住了刘秀祥的眼睛。

  “当你抱怨没有鞋穿的时候,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这句话让刘秀祥一下子就释然了。

  刘秀祥拿着变卖所有家当换来的86元钱,带着母亲离开安龙,到黔西南州的州府兴义市,从头开始。经朋友介绍,他在一家洗浴中心找到了工作。

人间有温情

众人帮助下他再战高考

  在洗浴中心给客人擦背,刘秀祥可以拿到每位客人五块钱的报酬,这样的日子,刘秀祥过了将近50天。

  “从客人的言语中,我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那种生活只能通过读书获得。”就这样,刘秀祥决定复读,他开始在兴义市寻找能够接收他的学校,但连续联系了五六所高中,都被拒绝了。有一位校长,他甚至去拜访了四次。“我第五次去拜访他,我给他跪下了。”

  这一次,校长接受了刘秀祥。

  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刘秀祥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校长的接纳,意义不仅是接纳本身,如果他当时没有接纳我,可能我就带着仇恨离开了,觉得世界很冰冷,人间没有温情,而事实上,人间确实有温情”。

  学校是全封闭管理,因为照顾母亲,刘秀祥选择住在校外。班主任了解到刘秀祥的情况,开始发动全校师生捐款,刘秀祥得以专心致志学习。

  2008年,刘秀祥第二次参加高考,考取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因为自尊心

买下几百份报道他的报纸

  考上大学开心的那股劲儿还没过去,刘秀祥就到铁矿厂打工,筹集上学的路费。2008年9月,刘秀祥带着母亲千里北上,到大学报到。也是在这期间,他的故事被媒体发现,孝子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学”的事迹上了当地报纸的头版。

  他说:“我花了几百块,买下了学校报刊亭所有登我故事的报纸,自尊心强,不希望别人知道。”

  刘秀祥: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同情、可怜,应该让人可亲、可佩、可敬。

  大学四年,刘秀祥利用课余时间做着各种兼职,发传单、摆地摊、做家教、当服务生等等。他将打工所得的收入一部分用于母亲的住院治疗,一部分寄回贵州,资助初中捡废品时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上学。

  在校期间,刘秀祥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诸多荣誉。

回乡教书给孩子们精神动力 

“教育就是人与人的情感”

一路走来,刘秀祥经历了很多坎坷,也感受到了很多温暖。

  大学毕业后,一些单位主动向他发来邀请。其中北京一家公司,给出了年薪55万的待遇。刘秀祥本可以拿着高薪和母亲在城市生活,不再回到那个充斥着苦难记忆的老家。

  但这时候,他捡废品时认识并一直资助的一个妹妹打来电话。电话里,妹妹告诉刘秀祥自己不想读书了。放下电话,刘秀祥开始为回家作准备。

  刘秀祥:我想回去,给他们精神动力。

  于是,刘秀祥带着母亲回到家乡,在农村义务教育基层教师招考中,刘秀祥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特岗教师,成为望谟县打易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后又被调入望谟县民族中学高中部任教,最多时担任五个班的历史老师和三个班的班主任。

  贵州省中考满分700分,而刘秀祥面对的,是最高300分出头、最低不足100分的学生,他们抽烟、喝酒、赌博、谈恋爱、玩手机……如何影响这些对未来迷茫的孩子?

  刘秀祥开始策划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周末邀请学生到家里聚餐,他甚至和学生讲了自己的故事。要知道,即使在自己处境最艰难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向别人提起这些。

  刘秀祥:教育其实就是生活的细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8年骑坏8辆摩托车

为资助学生变得“像乞丐”

  3年后,刘秀祥作为特岗教师的任期结束,他可以双向选择,自行决定去留。

  刘秀祥选择继续留下。

  望谟地区95%以上的土地是山谷丘陵,深山区的老百姓对教育也不够重视,当时,1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6%。刘秀祥想影响更多的人。他骑着摩托车去学生家劝学家访,车上绑着音响,播放着自己的故事。

  8年里,刘秀祥几乎跑遍了望谟县每个乡镇,骑坏了8辆摩托车。

  刘秀祥自掏腰包,资助学生,但他的经济能力毕竟有限。他开始四处筹钱,但借的速度跟不上还的速度,久而久之,就落下了“刘老师像乞丐到处乞讨”的名声。

  刘秀祥:其实人在困难的时候你帮他多少并不重要,你安慰他一句,拉他一把,就是给他希望。

被唤醒的人们

“觉得读书有用”

  向外,刘秀祥发动自己的大学同学,向内,充分利用自己的演讲能力。2018年8月,刘秀祥调任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的职能之一,是对更大范围内的教师进行德育培训。他以《相信奋斗的力量》为主题,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1000多场,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2012年至今,刘秀祥自己资助或对接资助的学生有1900多人。

  截止到2020年9月,他为101名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对接了资助,资助金额共计290多万元。

  另一组数据,更让刘秀祥激动。2020年高考,望谟县本科上线率63.44%,在全州9个县市中排名第三,而5年前,望谟县高考本科上线率仅为12.26%,排名倒数第二。

  谈到变化的原因,刘秀祥说,这里的人们被唤醒了。

  刘秀祥:学生还是那样的基础,教师还是那拨教师,结局却变了。家长被唤醒了,相信学校,学生被唤醒了,觉得读书有用。

  虽然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望谟县至今没有脱贫摘帽,但这座倾全县之力斥资1.6亿元建造的能容纳3000多名学生的望谟县实验高中,让人们看到了当地政府通过教育摆脱贫困的决心。

运用示例:
01.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有责任和担当
刘秀祥发声: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人上人,不是为了更有成就感和优越感,而是为了更有责任和担当,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时会让人推脱责任,鄙人理解应该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每个独立的个体都能将这份担子扛在肩上,人生才更有意义,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02.失去恰是寻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报恩反哺,时代楷模。从小贫苦的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好不容易学成毕业,却放弃了北京55万年薪的诱人待遇,选择回到了大山,回到贵州望谟——那个曾经带给自己无数阻隔的起点,只因为,他想带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奔向光明的未来。他用自己当初的足迹激励年幼的孩子们,告诉他们山的那一边有希望、有未来;他用自己精彩的课堂教授求知的孩子们,贫穷和眼界都可以一一打破……在这个言必谈利的时代,刘秀祥这样的人无疑是少数,但恰恰是这样的人,他们的生命才更加精彩!

刘秀祥失去的是看似光鲜亮丽的“钱”途,寻回的是一个又一个像当初的自己一样的孩子的未来,他舍弃物质的享受和满足,换回了精神的充实与丰盈,他以另一种方式向世人昭告了,什么样的选择才是真正伟大的人生!

雄鹰失去高枝的安逸,才能于云霄碧空寻回翱翔九天的强者之姿;猛虎放弃岩穴的舒适,才能于丛林山间展现百兽臣服的王者之气。人生总不免选择,选择就要面临失去,问题往往不在要不要选,而在应该如何选。我们总会失去什么,重要的是,你能否在失去的同时,以另一种方式寻回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让生命绽放更多的光彩。 03.梦想的力量

  写满付出与奉献的人生,总能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给人以接力前行的力量。像刘秀祥一样,将热血和青春致力于播撒梦想、守护梦想的教师大有人在。放弃高薪工作,扎进大山支教11年的杭州小伙杨明,“在孩子们小时候种下一颗种子,去滋养它,时间久一点,它就能发芽开花”;乌蒙山区里梁俊,用歌声教会孩子们“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们不仅是扎根于贫瘠的大山,更是在深耕教育的沃土,让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这是他们对山区孩子孜孜以求的心愿,也是全社会齐心协力的目标。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正是有刘秀祥们这样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园丁,浇灌与呵护着山区孩童们的梦想,慰藉和重塑大山里孩子们的人生,才让这片久困于穷的土地升腾起无限希望。

04.超越个人主义的成功与价值

似乎在大多数人来看,改变命运最好的出路就是让自己飞黄腾达;再具体些来说,在体面的生活基础之上,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工作地位如何、年薪多少万、拥有多大的名气等等,仿佛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主流”的成功评判标准。
于是在这种价值体系下,在对于个人主义的成功追求之下,很多人只关注于个体利益的得失,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成为了很多人内心所信奉的真谛。
但刘秀祥并没有按照这种价值观念去做抉择,他的选择让我们备受感动的同时也看到了,在个人主义的“主流”成功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判断成功与价值的维度。这种超越个人主义的价值维度,并不以物质为唯一体系,而是以一个人的品质与利益他人的格局为重。
从未向他人张口的刘秀祥,为了山区里的孩子可以上学,一次次地张口向他人寻求帮助;他举办演讲从不收费,只需要主办方资助两位学生既可……至今,他已直接或间接资助近2000名学生。钱在他的眼里,是多少个孩子的学费与未来。
到底什么才是成功,什么才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超越了个人主义与物质标准的成功与价值评价体系,无疑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净化。
时文评论:
用榜样精神涵养担当品格

来源: 贵州日报

时代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

现年33岁的共产党员刘秀祥同志是中国孝心大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中国好教师,是一个敢于担当时代责任的先进典型。

  刘秀祥的担当品格,体现在他坚持不懈用奋斗改变命运的成长经历里。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刘秀祥出生在一个边远贫困山村。他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患重度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随后哥哥姐姐又相继离家出走。面对苦难,刘秀祥没有退缩,为了上学读书,为了照顾母亲,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的活他都做,不管生活有多艰难,不管命运有多么不公,始终没有放弃求学读书的念头,最终考上了大学,成功用读书改变了命运,用奋斗成就了自己。他的成长经历激励我们,要想改变自己苦难的命运,让梦想成真,让人生出彩,必须敢于为自己担当,牢固树立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坚持不懈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刘秀祥的担当品格,体现在他始终如一用孝心书写人生的故事里。百善孝为先,最美是孝心。从小学三年级起,刘秀祥就和母亲相依为命。为筹钱给母亲治病,他利用周末和假期拼命地捡垃圾,上山挖药材。考上了县里的中学后,为兼顾学习和照顾母亲,刘秀祥把母亲带到了县城。没有住处,他就在离学校不远处的山头上搭了一个简陋的帐篷居住。白天读书,晚上捡破烂卖钱。2008年考取了山东省临沂大学,刘秀祥毅然带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远赴山东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挣钱维持生活。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刘秀祥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他的孝心故事教育我们,孝为人之本,孝为德之本,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须勇于为父母担当,培育孝老爱亲的优秀品德,始终如一孝敬父母,以孝治家,以孝立身,以孝显德。

  刘秀祥的担当品格,体现在他持之以恒用爱心温暖社会的感恩行动里。感恩既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刘秀祥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孝子,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新时代青年。他不但有孝心,而且有爱心、有担当。早在读高中时,尽管自己的生活很艰苦,但他坚持从捡垃圾挣到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助三四个贫困小学生。大学毕业后,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先后牵线企业和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先后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以自身苦难、坚强、为梦想奋斗的经历,告诉青年学生,一定要永远相信奋斗的力量,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用个人的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感恩行动感动我们,面对美好岁月,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必须乐于为社会担当,陶冶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常怀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持之以恒用实际行动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

  刘秀祥的担当品格,体现在他矢志不渝用奉献回馈时代的工作事迹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奉献者的时代。2012年7月,刘秀祥大学毕业时,虽然有来自北京、西安、南京、深圳及山东等多家企业为他提供优厚的工作岗位,但他最终都拒绝了,选择回到家乡的大山里担任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承担5个教学班的工作和3个班的班主任并且兼顾学校的德育、团委、教研组和年级部的工作,跑遍全县各个乡镇进行家访了解学生情况,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努力让更多的山村孩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的工作事迹告诉我们,人人生而平凡,要想让自己不至落入平庸而碌碌无为,必须甘于为时代担当,弘扬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不渝用奉献回馈时代,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成为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学习刘秀祥同志的先进典型事迹,就是要坚持用榜样的精神来涵养敢于为自己担当、勇于为父母担当、乐于为社会担当、甘于为时代担当的品格,培育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孝老爱亲的优秀品德、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坚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争做时代先锋,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人担当实干的高贵品质。 (王沾云 作者为黔西南州委政研室副主任)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