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隐居深山11年,开坑2500亩荒地,富豪同学再见时泪流不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笔下的隐居生活浪漫又清静,当年我们在学这首诗的时候都很向往这种生活,但真的让你放下手机和网络,隐居到山林一辈子,你真的愿意吗?20年前就有这么一个北大才子花光350万,带着妻子隐居11年,有富豪请他出山,他都不肯。

这位携妻子隐居山林11年的人名叫王青松,国家刚恢复高考第二年,他就凭超强记忆力考入北大法律系,3年之后又顺利考上硕士,被学校留下任教。70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绝对值,而且还是法律系毕业的,按理来说王青松思想是比较科学进步的,但1985年全国都在迷信“气功养生”的时候,他竟然也是其中一个追崇者,并且靠教养生积攒到350万的财富。

在“气功养生”浪潮里,王青松除了财富,还意外获得爱情,认识了同样是名校毕业的女孩张梅。张梅北外毕业,比王青松小12岁,也是在校任教的老师,因为看王青松的养生班好玩,随便来看看热闹,就因气质出众被王青松看上,两人一拍即合,不久之后就结婚了。

婚后的王青松开始追求学业上的成就,他准备考我国著名哲学家汤一介的哲学博士,虽然单科和总分都是第一,却因为没有后台没考上。第二年,他换了个目标,准备干老本行,考法学专业,但命运弄人,这次还是单科、总分第一,又没有考上!

北大才子两次考博都被刷下来,妻子张梅也因为评职称不过关,再加上“气功养生”在90年代行不通了,王青松连受打击有点厌世,想起了古人的隐居生活,没想到这个想法还得到了张梅的高度赞同,于是两人收拾好行李,带着350万积蓄,去到张梅父亲的老房子隐居。

刚开始他们还没辞职,上下班需要5小时车程,土地也无人照料,于是他们二人先后在1998年和2000年辞职。放着北大老师光鲜亮丽的职业不做,要来乡下种地,周围的邻居开始讲他们的嫌话,王青松夫妇为了更清静,又往山的深处走了点,并租下一块2500亩的土地自用,租50年还用不到20万。

王青松夫妇隐居生活完全就是与世隔绝,自己种瓜果蔬菜,自己喂养猪牛羊等食物,不通网,甚至连电都不用,种地的肥料用牛羊的粪便,耕地就用骡子来拉。唯一让王青松夫妇困扰的就是,这里有时会有飞机或者外来者产生的污染。他们也会请民工做事,但有三不准:不准带先进设备,不准在此留宿,不准留下垃圾,否则罚款200元。王青松还认为民工来这里做事就是给他制造污染,前3年除了不能要工钱,还要倒付给他们,后3年才能得工钱。

王青松隐居山林的同时期,同学都变成富豪来看他,还提出可以帮他融入现代社会的要求,但王青松认为:“他不知我内心多富有。”,以此婉拒。但最终让王青松想走出林的还是儿子王小宇。

小宇2011年7岁,基本没出过山区,连出生的时候都没有,是在家里靠王青松接生,唯一与外界接触的就是听收音机。有一次,有人拿相机给小宇照相,当闪光灯亮起的时候,小宇竟然被这个陌生的东西吓哭了。小宇小时候的学习也和其他同龄孩子不一样,他一半时间读书,一半时间放羊,读的书是父母教他的国学,《三字经》、《千字文》等等。

随着孩子年纪的增大,王青松夫妇不可能陪他一辈子,孩子也有走进现代社会的时候,他们担心孩子以后融入不了,才决定结束隐居生活。其实这里面还有他们的一个苦衷,隐居的这11年里,他们只有开支没有收入,为了开荒350万在这11年里快花完了,他们准备把自己种的无污染农产品以市场价10倍以上的价格售出,还准备写本书得诺贝尔奖。

佛说“有因必有果”,王青松夫妇之所以隐居,说白了就是经受不了打击,谁还没考博失利过,评职称失败过,他们却因为一两次失败就对人生彻底放弃。另外,他们还算体验过现代生活,还能自由选择想要的生活,但孩子被动选择山林生活,一旦父母离去,或者他独自面对现代生活,谁来教他生存技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