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张坤

以下为张坤先生2020部分公开资料,转载自网络,记录并学习之。

不看新能源:报表没有看到赢家

小雅:有大佬很看好新能源行业,你会去看吗?

张坤:不会,除非公司在行业已经有很强的壁垒,赢家已经出来了。

我不在意我买得晚,我可以等,等这个东西明确了之后,就像制造业买台积电一样,你等它2009、2010年之后再买,一样可以涨三五倍。

晚买可能让你错过前面的10倍20倍,但你也避免了买错、跌百分之八九十的可能性。(宁可错过,也不愿做错)

新能源公司的龙头现在还没有那么强,如果真的强了,会从它们的报表反映出来。

不管是制造业还是其他行业,任何一个强的企业,报表一定要足够强。

但新能源行业,包括大家公认的那几家龙头企业,我不觉得报表非常强,没看到有很强议价能力的企业。

重点研究:长期ROIC超过10%的公司

小雅:你研究的公司多吗?

张坤:很多,在我的自选股里,A股公司大概有200家。但我买的公司不多。

小雅:这200家是怎么挑选出来的?

张坤:我会看ROIC(资本回报率)长期(五年以上)在10%以上公司,但这样的公司本来也不多,可能只有200家,我都看过它们上市以来所有的年报。

小雅:你会不会去看一下同行持仓?

张坤:也会看一下。

小雅:谁的持仓是你借鉴的?

张坤:投资很难抄。别人的办法再好,你可能不信,也学不来。最简单的,你拿他的股票,他拿你的股票,会拿不住。

顺的时候也许可以,但波动你可能就想卖掉了,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抄作业是很难的,看其他人的持仓,只应该作为一种启发,然后自己去深入研究后才能做出买卖决定)

小雅:同业里面,你比较欣赏谁?

张坤:**(私募)做得很好。他们真的不是很在意一两年的公司表现,持仓都很久。

我跟他们创始人*总交流过两次,很有智慧的一个人,对投资的理解真的非常高手。

他说的很多话非常有哲理,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做投资一定要路子对,路子对的话,无非是三年成功还是五年成功。但如果路子不对,你永远不行。(走正道!有人知道张坤说的是哪家私募吗?)

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他的自信,和那种对于投资的专注、热爱。

成功的长期投资人,最重要的就是很热爱这件事,同时你路子对,又一直努力,通过时间的积累,做得越久,别人越难打败你。

因为你看过、比较过很多东西,脑子里就会形成大量模式识别,当在正确的方向上积累很多年,你会有很多感觉,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个东西大概是什么样子了。

“撒胡椒面也是一种极端风格”,均衡策略:重仓股不相关

小雅:你现在的重仓股里面,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加起来大概有30%,会不会担心行业风格比较极致?

张坤:会啊,但是好东西你也要配够量才好。(哈哈哈,不配够量真是犯罪啊)

小雅:从风控角度,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组合在行业上更均衡一点?

张坤:会考虑,行业之间还是要有一些平衡。

小雅:在配够量和均衡之间,你会怎么取舍?

张坤:这是一种主观感觉,并没有一个定量数据。

什么叫做极致?比方说,一个东西配70个点,那叫极致。

之前有些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全是某一个行业,可能完全地走向了一个极端。但我觉得撒胡椒面,什么都配一点,这是另一种极端。

你最终要获得收益,就必须承担波动。又不想承担波动,又想获得收益,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对我来说,比方去年(2018年)下半年,白酒都很差的情况下,我有一些东西可以平衡住我的组合,我不要求说那种时候我一定要正收益,这我做不到,它跌得少一点,就可以了。

小雅:你的具体平衡策略是什么?

张坤:我的平衡策略是,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生意。(相关性)

比方说,我的前十大重仓股里,爱尔眼科和苏泊尔的业务相关性就非常低,华兰生物和茅台的相关性也接近零。

小雅:你有没有某个行业确定、一定不能超过比例的心理底线和准则?

张坤:坦率说,没有很定性。如果特别喜欢它,我可能配得更多。为了获得长期的收益,我愿意承担这个波动性。

当然,它最终会有一个度,但我很难说铁定怎样。你看伯希尔1000多亿美元的股票投资组合,大概40%仓位是金融股,也是很偏的一个组合,这不是问题。

核心问题还是,任何时候要保证你的组合里面,有一些不相关的东西。很多行业看起来不同,但其实相关性很高,可能都是同步的,这其实没意义。最后还是得确保你的组合里,需求的波动、行业的波动确实是有差异的。

小雅:你刚才也提到两个基本面很不错的公司(*地产和*水泥公司),它们也是行业龙头,供给也越来越集中,但是它并没有进入你的前十大重仓股,因为它们是周期股?

张坤:不完全是这个原因。

在海外,好公司CEO有很强的资本配置能力,有自由现金流的公司能投到可以有最大产出的地方,而不是进入到一些越来越低产出的地方。

但是,中国大部分价值股的企业家喜欢做大收入,哪怕牺牲资本回报。这对股东是一个伤害,做大对股东没有任何意义。

企业的资本配置能力的缺失,导致在中国投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股是比较吃亏的。(国内企业,尤其国企缺乏资本再配置能力以及对股东回报的积极性,所以港股给与了很低的估值,有其合理性。这当中我认为存在大量的价值陷阱,但也存在一些机会,还是看自己的甄别能力。)

比如,企业会把钱投到了更低回报的主业,去海外建厂之类。但其实算个账,算你的ROIC(资本回报率),这个时候最简单的应该是回购自己的股票。

小雅:这是被动选择?不投就一点都没有,投只是说回报少一点。

张坤:但是对股东来说,我不希望你有很低的回报。当你的ROIC(资本回报率)低于WACC(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代表公司整体平均资金成本)的时候,这种投资没有意义。

小雅:茅台会不会也面临这个问题?它很难扩产,也很难找到比现在生意回报更高的地方。

张坤:其实它的估值也有这个折价因素在里面,一定程度隐含了这个风险。

怎么控回撤?学习赵军说的一句话“组合里面有开的花和花骨朵”

小雅:你会特别在意回撤吗?

张坤:回撤是个结果,如果选对了公司,公司本身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足够强劲的话,结果上应该是回撤没有那么大。

小雅:2018年基金亏幅在20%以内,就算亏得少,你只亏了14%,是怎么控制回撤的?

张坤:我还是选中了一些比较好的公司,我选择强劲的、最好是没有杠杆的,内生产生现金流强、资产负债表干净的公司。

这种公司跌的时候,大家自然看得到,市场也不傻,会有人买。

如果你的东西跌下去都没人要,要说它是个很好的东西,我觉得也不太对。

因为跌的时候,大家才会用真正意义上用最挑剔眼光去看一个公司。好的时候,大家可能都看亮点。去年下半年跌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剖开来看、把所有公司的弱点全部看一遍。

这个时候大家还愿意接受这个企业,说明这个企业真的好。一个公司跌得少,我觉得大概率企业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另外,不能让你的组合里所有的股票都一起衰。我在2017年表现没那么亮眼的重仓股,2018年都表现不错,这代表了组合的非相关性。

以前赵军讲过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他说,其实你的组合里面有些花是开的,但也有些是花骨朵。

任何时候,我的组合里面有开的花和花骨朵,确保它在不同的时间开。

小雅:你会不会做最坏的情景假设,比如说,假设一下茅台最坏的情景是什么?

张坤:会的。茅台最坏的情景假设是做了一些对品牌有伤害的事情,这可能对茅台长期是一个摧毁性的打击。

小雅: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

张坤:坚决卖掉。影响到一个企业的长期了,绝对是不能留的。

案例解析:一个好公司的买点和卖点抉择

小雅:你重仓A公司(某医疗服务公司)的原因是什么?

张坤:它足够强,在它这个繁荣的行业,它的竞争对手过得并不好。

在中国,通常一个增长15%、20%的景气行业,一定有大量钱往里冲。

但在A公司这个行业,你发现冲进去的钱很少,而且钱冲进去以后,它很难做好。因为它有很多很强的无形的东西。

比方说,你需要有足够多的医生,建立起一个品牌。消费者一定要等运营五、六年没问题,才会去你那里。

这恰好就把那些想挣快钱的业外资本挡在外面,因为培育的时间很长,初期会很累。愿意做长期正确的事情的人很少,大家都愿意短期见效、实时反馈。

它在自己对行业比其他竞争对手强太多,形成了一种最强生存。

在一个很好的赛道里面,你比别人强一个数量级,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

其实我买得也不便宜,我是40倍买进去的,但是没办法,好企业你不可能永远以便宜的价格买进去,合理就可以了。(爱尔眼科就没便宜过,这种企业,张坤40PE也会买,值得学习!)

小雅:假设你不是在它40倍PE的时候看懂它,而是在现在70倍PE的时候看到了,怎么办?

张坤:我可能会等一下,等它稍微缓一缓,或者说,我压根就错过了。

小雅:你已经重仓它,它现在已经70倍PE了,有没有想过卖掉部分,等跌下来再补仓?

张坤:那不会。万一价格不跌呢?如果你判断它的竞争力没有问题,长期的天花板没有到,那可能陪伴就是更好的选择。

小雅:当它在让人难受的位置的时候,会不会用一部分仓位来做选择?

张坤:我不会这么做,这么做很耗费精力,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未必能做得对,很容易做反了,万一做错了,它又涨上去了,你愿不愿意做个负价差买回来?

买贵的公司需要的最基本条件

小雅:从毕业做到现在,你的方法论有什么进化?

张坤:刚管基金的时候,我对短期的东西看得比现在多。

随着做投资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对企业更长期的东西、模式的东西更关注。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容易跟市场产生分歧。

而且,我的管理规模也越来越大,追着去买也不现实,我的持仓又集中,没办法做右侧,只能打提前量。

小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必须要做长期投资?

张坤:它是慢慢变化的。

工作之前,伯克希尔主席的信我就看过。但那个时候我没那么强的感触。做研究员之后,我有不同感触;做投资之后再看,又有些不同感触。

一个东西,你有了经历之后再看,会有更深的感悟,会领略到其中的智慧。

小雅:这几年,你的持仓逐步稳定下来了,跟三年前的自己相比,你有什么进步?

张坤:我的知识面拓展了,公司看得更多,我更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2016年之前,我没买过PE40倍以上公司,连30倍以上公司都极少买,本质上,是我对自己的判断没有很强信心。买贵的公司,需要对自己的判断有很强的信心。(张坤对自我很诚实,这是很稀缺的品质。他的转变也是我需要的进化)

看得多了,研究积累得多了,你才敢于下手去买一个“很贵”的公司。A公司是我买的第一个比较贵的公司,我在40倍PE买的。

我原来也是对静态估值很看重的,但现在,如果企业的质量足够好,我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换取长期的收益。

小雅:你认为,自己现在还需要进化和优化的是什么?

张坤:很多。我最近在看一些海外优质企业的成长历史,过去也看过一些,看得不够多,伯克希尔的持仓我都看过。

海外优质公司是值得研究的,对于中国有哪些企业能够长大有指导意义。

你只有看过好的,你才知道什么是糟的;看过糟的,你才知道什么是好的。

对我来说,我知道A股什么是好的,但这些是不是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好的,需要跟那些最好的去比,比过之后你才知道,它是最好的吗?我是不是能够再调一下结构,把最好的选出来,这是一个全球视野问题。(张坤在持续进化,全球视野来比较)

A股里全球最好的公司

小雅:你比过之后,中国有没有比全球最好的公司还好的公司?

张坤:在食品饮料这个行业,茅台就是全球最好的公司,没有之一。机场里面,上海机场也是全球机场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

小雅:这批公司已经涨不少了,你现在会不会担心估值会跌下来,有没有考虑调结构?

张坤:需要跟踪公司的逻辑。

如果是需求的周期问题,我不会在意,需求侧的问题我不担心,包括去年经济下滑白酒跌很多,我并不在意,它是经济下滑带来的需求侧变化。

我只要确定供给侧永远是这几个玩家在,需求侧只是一个周期的波动,长期仍然是波动向上的,而不是一个结构性下去的变化,就行了。(确定供给侧的格局,需求的短期、周期性波动根本无所畏惧)

比方说,经济危机的时候,LVMH股价也会跌很多,也跌50%,没关系,2009年、2010年全涨回去了,涨得更高,现在可能比2007年的高点又涨了五倍了。

周期判断不是我擅长的事情,如果我确定了这个股票的长期逻辑没错,它应该是一轮一轮波动起来创新高的,如果一轮一轮波动下来没有创新高,那说明我的判断是有问题的。

小雅:很多人更关心需求,你却关心供给。

张坤:因为需求很刺激,它很影响短期的股价波动,大家对这个东西特别敏感,但供给影响的才是长期。(需求影响短期,供给影响长期)

小雅:很多分析师会讨论茅台的周期经营、库存周期,你不care?

张坤:我不在意,包括2013年,需求长期结构性上升中的周期波动,我都不太关注。

最成功的投资:关于机场的商业模式

小雅:你认为自己最成功的投资是什么?

张坤:应该还是**机场,2016年我在研究互联网,一下就想明白它的商业模式了。

当时,大家还觉得它是一个公用事业股。但我认为,它本质就是一个微信,把所有的基础设施、跑道建好之后,就是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所有流量都可以变现,变现的形式可以是商业,也可以是广告。

第一,它的流量是独享的,没有人跟它竞争。

第二,它的流量是零成本的,甚至是负成本的。

第三,它的流量价值巨大,因为它的流量是被筛选过的,而且是在封闭的空间之内,乘客没法走,它的流量变现的单客价值是很大的。这种流量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变现方都是极其具有吸引力的。(对机场的认知真是深刻,现在大家对机场的认知才刚刚达到张坤2016年的时候)

小雅:你把它当作最成功的投资,是因为它赚钱最多,还是因为你最早看到了趋势。

张坤:因为当时我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一个好东西。(笑)

这东西很好,但是市场主流并没有意识到它很好,好东西很多时候在公允价值买,已经有很高的回报了。

但是你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它的价格跟全球资产比都是非常便宜,又重仓持有,能够前瞻性地看到这一点,这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小雅:它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吗?

张坤:取决于中国的经济能不能持续发展。

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出境游这件事是最确定的,因为有形的物质需求有限,你一定会去体验更好的东西,要去不同的环境看,这种体验的消费、旅游的消费看不到任何天花板。

中国有护照的人口才一亿人,随着出境游发展,中国最主要的几个国际枢纽机场会收益。

小雅:它变相成了一个收费桥梁?

张坤:类似,而且它的免税店确实经营得也好。

小雅:免税店可能是一个雪足够厚的行业,但是可能坡不一定够长?政策一旦没了,红利就没有了?

张坤:政策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香港是全港免税的,但是香港机场的销售依然非常大,而且每年都在增长,为什么?任何人在一个封闭无聊的环境,都容易产生很强的购物冲动。(机场的价值不会因为市内免税的开放而下降,全港免税都不影响)

多少商家想把客人引流在自己这里,让客户不要走。机场零成本就可以做到这件事,这种商业模式决定了它的价值。

全球主要枢纽机场的商业销售额非常大,变现能力都很强。而全球像中国免税价格差异这么大的国家是不多的。

亏钱最多的股票:周期股是高难度动作

小雅:你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张坤:从2012年到现在,我组合里面亏钱最多的股票,大概只亏了一分钱,亏了净值的1%,是**水泥,很可笑,对不对?这是一个很牛的股票,但是我亏钱最多的股票。

我也有很多看错了的标的,但只要有警惕性,不一定会亏钱。比方说,曾经我买过九个多点的**汽车,后来发现竞争格局整个恶化了,我在恶化的时候走掉了,最后没亏钱。

投资总是如履薄冰的一件事情,你总是在反省自己的逻辑有没有漏洞,别人的负面意见有没有道理。(要永远保持开放性,不要固步自封)

小雅:你后来有没有总结过**水泥的亏钱原因?

张坤:周期股特别难做,周期股是当所有逻辑都指向你应该卖一个股票的时候,这时候你应该买,当所有逻辑都指向你该买的时候,这时候应该卖。

小雅:你重仓的白酒股也是周期股?

张坤:它有周期,但是它会波动向上,不太一样,一个是这样的(上下震荡手势),一个是这样的(螺旋式上升手势)。

小雅:螺旋向上,你不会管?

张坤:我不会管。从A点到B点,到了就行。我不在意是这样(曲线上升)还是那样(螺旋上升)过去的。

反思护城河的逻辑

小雅:亏钱最多不一定是最失败的投资,你最失败的投资什么?

张坤:最失败的投资是逻辑看错了。

比如**汽车,曾经是我的前十大重仓股,虽然最后我没亏钱,但逻辑彻底看错了,我对护城河判断错误,觉得它本来有很高的护城河,结果很轻易就被攻破了。

小雅:什么是真正的护城河?

张坤:它是一个很综合的考虑,你要对比过很多东西,看过很多的商业兴衰、时代、好的、成功的,才可能以更大概率判断出护城河是否容易被攻破。

小雅:品牌是护城河吗?

张坤:是的。但是有很多虚假的品牌,消费者轻易会背叛。

你可能会比同品质多一点点溢价,但这一点点溢价不能阻止那些价格杀手把你摧毁掉,因为它会用便宜很多的价格,去把你的客户抢走。

小雅:很多人说,低价是护城河,因为它一个结果,反应管理能力。你怎么看?

张坤:我觉得不算,因为你不能确保市场里面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的。

比如,你低价赚钱,我低价不赚钱行吗?非理性的参与者可以用亏钱来把你的客户抢走。

小雅:比如瑞幸咖啡。

张坤:类似于这种。你不能确保每个人都理性,你要确保非理性的参与者也抢不动你的生意,你的生意的强劲度要足够强。

小雅:管理算是护城河吗?

张坤:绝对不算,管理可以加强或者减弱护城河,但形成不了护城河。

就像巴菲特说的,如果你以超长期的视角看,任何一个公司一定都会遇到一个很烂的管理层,只是早晚的问题。

你看美国或者全球,没有一个百年企业死在一个糟糕的管理层身上。

简单说,糟糕管理层也造不死这家公司,一定要找那种造不死的公司,它要很皮实。

小雅:造不死也造成五脏六腑都废掉了,有意义吗?

张坤:有意义,那是亏50%还是亏100%的区别。

一个股票如果造死了,你就亏的一毛钱都没有了。造不死的话,你可能亏掉50%,可能还能走掉,差别挺大的。

关于市场最大谬误的思考

小雅:你写过一篇手记《独立思考》,根据《人类简史》这本书提出,人类的概念、理念和规则都是虚构出来,很多可能存在谬误,你会思考,这些虚构的概念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可持续的。在你看来,A股有哪些法则是人造的谬误?哪些是可持续、有效的?

张坤:大家觉得增长就是好的,这是最大的谬误。

当企业不能适当增长的时候,从对股东负责的态度,公司就要选择停下来。如果做那种ROIC小于WACC的增长,不仅摧毁社会价值,也摧毁股东价值,没有任何意义。(言下之意,无法增长的时候,提高分红、回购比收购有效多啦)

另一个谬误就是,大家太看重盈利,但同样是赚一块钱的盈利,含金量是千差万别的。

很多时候,一些公司的盈利变成股东的钱,但另一些公司的盈利只能变成机器、设备,变成一堆固定资产,没有任何价值。我们股东要的是真金白银。(所以好的衡量标准应该是自由现金流?如果赚同样1块钱的自由现金流,含金量一样吗?)

另外,对于free cash flow (自由现金流)的不够执著,也是一个谬误。

在港股,基本上,没有free cash flow的公司,估值都特别低,低到让你无法忍,都是零点几倍PB。只要你说需要融资,估值就无限低,你说永远不需要融资,估值可以特别高。

但A股现在没有到那个阶段,股权融资的成本这么高,还有很多企业轻易地选用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一件特别需要谨慎的事。在成熟市场,一个公司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动用股权融资的。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断了股权融资,能够断奶,靠自身滚动起来。(这个说的特别好,动不动就定增、配股,这样的公司要警惕)

小雅:这是从上市公司来看的。从投资人来看,你认为大部分人存在哪些谬误?

张坤:大家很看重最近几个季度的增速,这是我不看重的,我看中的是公司的永续性。(关注长期,忽略短期,知易行难!)

小雅:那些被我们忽略太多的正确、可持续的法则,除了长期投资,还有什么?

张坤:其实,很多东西也在慢慢地变正确。

比方,最近市场发生一个变化,提出股权融资那些公司都跌挺多的,大家开始对这件事反感。

另外,公司要专注,专注于自己能做的那件事情,把它做到极致,不要看到别人赚钱,就冲过去做,这种公司没有什么价值。

好的投资人,一定要跟全市场对抗过

小雅:在你看来,一个好的投资人应该有哪些品质?

张坤:独立,不要听别人说。

就像Joel Tillinghast在《Big money thinks small》书里面写的一样,至少应该在你的从业历史上,有过两三次敢于对抗全市场,在全场都说不好的时候,你敢于说好。

哪怕最后失败了,至少你对抗过了。

小雅:你对抗过?

张坤:对抗不止一次。

小雅:最激烈的是哪一次?

张坤:2013年的时候。我买了茅台之后跌了30%,又再加,当时就是很大的对抗。(这是最考验人的时候,判断力、勇气)

小雅:你当时没买满?

张坤:买满了,仓位跌掉了,再加回来。

2017年买华兰生物也算是跟市场对决。中报业绩低于预期后跌停又跌5%,连续买了很多天。

类似这种,你至少应该有几次,你肯定会有失败,但这代表你独立思考过。

因为独立思考的次数足够多,会跟别人产生一些分歧,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但你也不能永远地想对抗,否则,肯定死得都没处找地方。(笑)市场大多时候是非常有逻辑的。

有时候你在跟市场对抗,有时候你顺着市场,但一定要跟市场对抗过。

小雅:很多人说,不要对抗市场,应该顺应市场。

张坤:我不认同。因为作为一个主动投资人,你就是要战胜市场。战胜市场意味着你要跟市场有分歧才可以。

市场好的时候你说更好,市场差就觉得更差,这是不行的,拐点的时候,你就会死得很惨。(经验之谈)

小雅:你怎么看“应对胜于预测”这句话?

张坤:我不认同这句话。

我觉得,预测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首先要想明白,应对很重要,但你不能拿应对作为自己在预测阶段没有做足够工作的借口。(如果说你一直在应对,那么肯定是哪里错啦。买入前做好足够的功课,买入后无需太多的应对)

看过的“九阳神功”

小雅:你怎么评价自己?

张坤:我比较专注,基本上就对投资这一件事感兴趣。

小雅:你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张坤:除了很少事务性的事情,我的时间可能50%在读书,50%在看年报。

小雅:读过的书里面,你最推荐哪几本?

张坤:肯定是伯克希尔的年报。

我经常开玩笑说,这是就是《九阳神功》,武功秘籍很多人都不读,太可惜了,我读了至少有五遍。

另外,马拉松基金写的《资本回报》,非常非常好,写到了很多人都没有关注的地方。

还有一些企业CEO写的自传,吉列原来CEO写的《刀锋上的舞蹈》,告诉你一个企业怎么专注于主营业务,怎么控制成本、控制费用,怎么以股东为导向。

最后,是他主导把吉列卖给宝洁,因为他觉得吉列不够大、不够强。一个负责任的CEO是个什么样子的,你会从他的公司里面看到标杆,写得非常好。

如果中国能有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存在,那是股东最大的心愿。

小雅:假设身边亲友有500万资金,请教你现在配什么,你会怎么说?

张坤:如果你没研究股票,就去找几个你比较认同的投资人买点基金(股票类基金)。

小雅:房子呢?

张坤:No,这个位置我绝对不买,太贵了,60-70倍的估值、5%的成长性,这么高的估值又很低的成长性,靠什么去消化估值?(坤哥旗帜鲜明的不看好房子)

小雅:你怎么看索罗斯?

张坤:天才,不可学习的天才。

小雅:所以,你的偶像肯定不会是他?

张坤:不是他,学不来。

小雅:巴菲特和芒格之间,你选谁?

张坤:肯定是巴菲特。因为巴菲特更专注投资。

芒格是博学家,但是巴菲特这80年就做了一件事,他没有做别的事情,他对生意的理解更深入一些。

易方达张坤最新18个问答:有些企业会涨成相当大的市值,之后很可能不会跌回去

日期:2020-06-11

6月10日晚,张坤在某代销渠道对客户经理们路演答疑,非常真诚和坦率。以下是张坤的路演记录。

这辈子只要富一次就行了
“最差的主意,要比大部分投资人好得多”

我2008年加入易方达,一开始是地产和建筑行业的研究员,然后是基金经理助理;2012年开始担任易方达中小盘的基金经理,2014年担任易方达亚洲精选的基金经理,2018年担任易方达蓝筹精选的基金经理。

从投资理念来看,我们还是以防范组合的下行风险作为首要出发点,收益主要来自于分享优秀企业的业绩增长,实现长期比较稳定的回报。

从投资风格来看,我们非常关注企业是不是真的优秀,我们很看重企业的竞争力,包括它的护城河、商业模式和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

我们会选择一些成长确定性比较强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一定要成长速度很快,但是它的确定性是比较强的。(确定性>成长性)

我们在有比较强的估值安全保护的情况下买入,实现中长期的持股,并且是集中持股,集中持有我们认为最好的企业。

市场上,投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我们的方法是纯粹的自下而上,深度研究优秀企业,去获取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

一定程度上,我们判断企业,不太喜欢去讲到底是价值还是成长,我们更为关注这个企业到底是不是很优秀。

也就是说,过去的5年、10年,它在历史上是不是交出了比较好的成绩单,有没有较高的ROIC水平,是不是有比较强的产生自由现金流的能力?财务状况是不是非常健康?

它的资产负债水平最好比较低,这样,能够经历住各种经济周期的考验;是不是对于它的上下游企业有比较强的议价能力?它的管理层是不是有比较明智分配剩余资本的能力?(这一点怎么判断?我还没弄明白)

对于所有人来说,其实这辈子只要富一次就行了。所以,我们非常关注股票的长期复利的增值,它的复利一定要可以持续。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复利的持续方式,就是在每一轮市场下跌当中,能够保证企业股价的下跌是相对有限度的。

这样,随着经济增长,它的股价能够一轮一轮创新高,让我们整个的组合净值一轮一轮创新高。

从这个角度说,股票投资的风险其实不在于波动,而在于本金的永久性的损失,希望不要有本金的永久性损失,就可以实现复利的有效积累。

另外,因为投资是做组合,组合中一定有表现比较好的公司和表现比较差的公司。

就像巴菲特说过,其实我最好的三个主意(股票)可能和大部分投资人差不多,可能我最差的三个主意(股票),要比大部分投资人要好得多,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木桶原理。另外,不要超过6个生意。)

我希望通过一套比较严苛的标准和深度研究,能够把组合里面表现最差的三个主意,让它可控。

从易方达中小盘历史上持仓和盈亏比例来看,最终我们大概是个9:1的比例。就是说,我们最终买10个股票,可能在我们卖掉的时候,大概有一个股票会出现亏损。

从头到尾,我们希望以比较严格的标准去选上市公司,不会因为自上而下的市场风格等等其他的考虑,放松我们选企业的标准。

避免把情况想得过于乐观
剔除行业景气度对业绩波动的影响

我们对公司的估值也很关注,相对于企业业绩增速一两年的快慢,我们更看重企业成长的持续性,以及它长期能够积累自由现金流的能力。

如果这几方面都比较强,那我们可以在估值上稍微做一些容忍。

在做盈利预计的时候,还是避免把情况想得过于乐观,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希望在悲观情形之下,我们的投资也能够做到全身而退,这比乐观的时候能赚很多钱,我觉得要重要很多。(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啊。)

另外,行业景气度毕竟是波动的状态,我们希望能剔除掉行业景气度带来的波动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去判断企业自身的阿尔法和本身的盈利能力。

我们希望基金赚什么钱呢?市场上有三种钱可以赚:一种是获取信息的钱;第二是解读信息的钱,第三是控制情绪的钱。

我们认为,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比之前要快很多,这种情况下,获取信息的钱越来越难,有效性在迅速下降。

第二种是解读信息的钱。一个信息来了,我们怎么去认知它?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深度研究,去理解企业的生意模式,理解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在市场上,很多投资人很关注一年期、半年期的业绩,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去解读企业三五年内到底会是什么样。这个时候,一定程度上,我们可能会和市场的主流观点发生一些分歧。

也就是说,可能某个事情是一年期的利空,但是我们认为在5年期,企业的竞争力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就发生了解读上的差异。

如果大家都是解读一年期的信息,我相信,随着现在市场的研究越来越有效,很难解读出很大的差异,去leverage时间去获取收益。

第三个是控制情绪的钱。

一方面,市场很容易低估很优秀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跟这些企业一同成长。

我们相信中国的资本市场会有很多像类似于像美国一样,可能有50年历史的企业,甚至更长历史的企业出现,他们可以在他们的生命周期中持续成长。

另一方面,在市场情绪出现短期过度乐观或者过度悲观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会被整个市场的情绪带着去走。

我们的方法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里相对有效?什么市场环境会相对无效?

我觉得,相对在熊市里面,我们的方法是会比较有效的,我们也希望在熊市和平衡市里,能够有显著的超额收益。

因为这个时候大家会对企业的质量更加关注,大家会掰开了、揉碎了去找企业的缺点。

我们通过一套严格的体系去选择漏洞比较少的企业,在熊市里,我们认为是会有一个超额收益。

我们认为,在牛市里,在估值扩张的市场里面,我们这个方法很可能是要阶段性跑输市场的。

因为这个时候市场的偏好相对比较高,相对更多的看到企业的亮点,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比较平稳,不太容易进入到主流的市场里面,在牛市里,能够跑平市场,我们就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

我们不可能有一个方法能够在所有市场中都跑赢,毕竟,一个方法长期有效的前提,也是短期会经常性地失灵。(很清晰很辩证的看来自己的方法论和可能的结果,想的很明白)

“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然后看好你的篮子”

接下来是对易方达中小盘历史的介绍,我们管理差不多7年零9个月左右的时间,累计收益率是411%。

可以看到,我们主要的超额收益还是来自于2016年之后的市场,市场风险偏好相对比较低的时候,可能是我们表现相对好的时刻。

从持仓风格来看,有几个特点:

一,我们的集中度是比较高的,前十大重仓股会有60、70%左右的比例,前二十大基本上有80、90%的比例。

我还是很相信巴菲特说的,“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你的篮子”。当然,这个篮子的意思是我们的组合。

在我们组合里面也是有不同行业的分布,我们希望在行业之间的经营相关度比较低。

在某个市场状态下,有一部分股票在表现,一部分股票相对是比较沉寂;可能换一个市场、换一个环境,可能就是另外一批股票在表现,原来这批股票在沉寂。

二,我们的换手率是比较低的,过去三年都不到100%,是中长期的持股。

三,我们的重仓股也是持有的比较久,组合里面,贵州茅台已经连续持有了28个季度,也就是连续持有7年,连续持有10个季度以上的公司有10家,我们有充足的耐心陪这些优秀企业一直成长下去。

易方达蓝筹精选是2018年发行的,从投资比例和业绩基准来看,跟这次的(即将发行的)易方达优质企业(基金)是比较接近的,这个基金运作了差不多1年9个月,收益率是83%。

从持仓来看,它横跨了A股和H股,我们的前十大里面基本上是对半分,5个 A股和5个港股。

我们希望这个产品从A股和和港股两个市场里,把各行业最优秀的企业挑出来,并不是很在意它具体在哪个市场上市,关键还是看这个企业是不是真的优秀。

问答环节

战略性重视医药、食品饮料和互联网
“企业相对比较容易做出差异化来”

问1:目前这种比较极致的价值投资风格是怎么形成的?中间有没有一些时点或者事件,对你的投资思想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张坤:我是2008年硕士毕业就加入易方达,2012年开始管基金,关于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它不是一个跳变。

巴菲特也说过,对于价值投资这件事情,你要么是在5分钟之内就会接受它,要么可能一辈子也很难接受它,我可能属于5分钟之内就接受它了。他的整个体系和逻辑实际上是非常自洽的,和我本身的性格也比较匹配相符。(我自己的转变似乎也是很短的时间,一旦接触到了,就认定是它了。)

关于投资的风格和思想的打磨,其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没有说在某个时刻发生一个跳变。

在毕业之前,我就读过伯克希尔的股东信,但是那个时候读没有太多的感觉,我工作之后,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员之后再读,就会有很多的新体会。

做投资之后再读,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每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慢慢地,在投资上,有些股票盈利了,有些股票最后没有兑现,去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

再回头去想,如果在类似情景上,投资大师们会怎么去想这个问题,再去反求诸己,这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

而且,我认为,至少应该有10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意义上去评估投资人,其实我严格意义上也没有到10年的时间。

投资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就像芒格讲的,你跟一个40岁以下的人去聊天,你的收获可能会比较少,它靠时间去慢慢磨,慢慢积累,知识和投资体系的积累,也是不断积累复利的过程。(知识的复利)

我需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水平,再慢慢提高自己的准确率。

问2:目前蓝筹精选的持股行业,首先是医药,其次是食品饮料、互联网、交易所等等,中小盘第一大重仓是食品饮料,第二是医药,第三是家电。放眼三年,你的新产品是否依然会聚焦在医药或者食品饮料互联网这些板块?理由是什么?

张坤:这三个板块肯定还是会去战略性重视的,它们还是有一些共性的:

第一,整个赛道足够长,它有足够长的赛道可以去供企业成长;

第二,在医药、食品饮料和互联网这三个行业里面,企业相对比较容易做出差异化来,比较容易获得跟竞争对手的显著优势。

第三,这三个行业大部分资产比较轻,自由现金流、生意模式各方面会比较好。(医药对我太遥远了,抓紧学习互联网!)

所以,这三个行业还会是我们重点考虑的方向。

问3:今年年初以来,消费和医药经历了比较大幅的一轮上涨,怎么看当前估值?

张坤:确实是估值越高,一定程度上会透支未来的收益率,对于医药和消费未来的预期收益率肯定要降低,因为高估的部分,在作为预期收益率的时候,会平摊到你的持有区间。

但如果你持有的时间足够长,高估的分摊时间就会更长,企业本身的成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矛盾。

港股有非常好的性价比,
配置的比例中枢应该会比较高

问4:蓝筹精选一季报显示,十大重仓里,港股配置比例达42%,截止到6月9号,蓝筹精选的净值增长接近83%,港股的贡献到底有多少?同期恒生指数跌了12%,如何在港股市场获取超额收益呢?

张坤:港股的贡献是30多个点,按比例看接近40%,在这个基金里面港股和A股的贡献率是差不多的。

香港市场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机构为主的市场,是离岸投资者为主的市场,投资人可以在全球找到类似的优质企业,大部分情况下,它提供的赔率相对会更好一些。

因为A股比较优质的企业有稀缺性的溢价,香港相对会好一些,但我们在港股的做法和A股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是以同样一套标准去看企业到底是不是足够强,在香港市场没有一套很特别的标准。

问5:你从2014年开始管理港股基金亚洲精选,你对A股和港股两个市场怎么看,未来在行业的配置上会不会在两个市场上会各有侧重?

张坤:分两方面来说,从出发点上来说,肯定不会去做侧重考虑,但从结果上来看,会有一些侧重,这是因为两个市场的特点决定的

相对来说,在A股市场,大家可能更喜欢成长性,对于高成长的股票会给予相对比较高的估值溢价,港股成长性的溢价通常相对比A股会低一些。

但是对于行业逻辑非常的稳固、成长性并不是很突出的企业,香港市场会更偏好,A股市场对这类公司一直都不是特别喜欢。

我们会配两个市场中相对没有那么偏好的、没有那么拥挤的公司,去做这个组合。

问6:白酒行业龙头短暂超越了银行业龙头,怎么看这种现象?

张坤:这其实很难评价。我觉得,投资还是做好自己能力圈内的事情,我们在能力圈内去选择企业。

投资就是这样,你不是一定要去做决策,你可以选择投或者不投,当你不知道,就可以先放在一边。

对于白酒行业,我认为这是我们在能力圈内的企业,包括它的行业,包括企业的生意模式、品牌壁垒。

基本上,我们不太可能会看到20年之内成立的白酒品牌,非常有限的玩家会去分享未来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白酒市场。

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门生意,这里面也有非常好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是我们非常看好的,更多的,我们还是放在企业本身,只要这个企业我们能算得过账,我们就会一直持有下去,不太会考虑和其他东西做对比。

问7:优质企业基金与蓝筹精选的业绩比较基准、投资比例都是相同的,这两个产品未来在运作思路上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如果有投资港股,港股仓位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比例中枢?

张坤:我想,运作思路上应该是相同的,会用一套同样的标准去选(标的)。

但具体到投资比例,可能会有些差异,因为毕竟里面不同的公司,就像我说的,组合里面如果已经是盛开的花了,在优质企业里面,可能不如配一些花骨朵会好一些。所以,具体比例可能还是会有些差异的。

对于港股中枢,从我们现在研究来看,我们还是认为,香港市场还是有非常好的性价比,在人民币资产可以触达的范围内,港股通的优质股权的资产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预期收益率相对在所有资产也是比较高的,所以中枢应该会是比较高。

“无知才是最大的风险”
排名前5、前10的idea要配足够量

问8:美国大选,中美目前的现状会不会对港股市场资金面带来影响?

张坤:这个取决于看多长,如果看一个月,肯定会有影响。类似于3月份全球市场大跌的时候,可以看到,香港市场阶段性的离岸市场属性,让它阶段性的跌幅超过A股市场。

但这并不太重要,因为从足够长的时间来看,企业基本面是决定公司走势的最主要因素,最终它还会回来,它只是阶段性的中途波动而已。如果企业好,最终它还是会创新高的。

问9:以三年维度来看,怎么看目前A股2900点,港股在25,000点的估值?

张坤:如果看指数的点位,整个指数的结构也在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因为它本身就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现在的2900点和10年前的2900点,整个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从我们投资的角度,从自下而上来说,在这两个市场当中,还是会有不少的优秀企业,包括一些未来上市的优秀企业,包括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优质互联网企业。

如果未来它们能够进入可投资的范围,都是我们可以重点研究的对象,我们还是从入手标的上去想它能不能算得过账来这个问题。

问10:你管理中小盘将近8年,在7个完整年度里面,有6年是正收益。2018年,沪深300和上证指数下跌幅度都在25%左右,中小盘回撤14%。蓝筹精选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不到17%,在高度集中持股的风格下,你是如何控回撤的?

张坤:控回撤是一个结果,没法从控制回撤这个出发点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更多还是从企业质地来说吧,如果企业本身的经营非常强劲,它的周期性也并不强,它的自由现金流也很强,在产业链上的议价能力也很强。

在整个行业遇到下行期的时候,它对于上下游有很强议价能力的话,在出现系统性下跌的时候,自然就会有资金去买。大部分情况下,市场还是很有效的,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从行业之间经营的低相关性来看,我们持有的一些白酒股和医药股,它们本身在经营周期上是有差异的。

这就会导致可能在2017年的时候,这些医药公司是相对比较沉寂的。但是在2018年的时候就轮到他们表现,可能2018年的时候,白酒公司相对沉寂一些。

在管理蓝筹精选之后,我们持仓有很多互联网行业个股、交易所、机场,还有一些其他行业的个股。行业和行业之间本身经营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回撤有控制。

问11:你的持股集中度很高,在这么高集中度的情况下,怎么控制风险呢?

张坤:就像巴菲特讲的,“无知才是最大的风险”。

因为你不了解这个企业,哪怕只买了1%,或者买了10个你并不了解的企业,买了10%,这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其实风险是更大的。(集中持股不是风险,真正的风险是持有着不懂的公司,是无知。)

我觉得,我们把研究做扎实、做透,认真地把idea(想法)从1排到20,回头来看,我们还是说,最后,排名前5、前10的idea还是要配足够量。

大概率来看,从历史的回顾来看,这比我们排在前5、前20的idea长期回报是要更好的。

投资还是要勿忘初心,最终不是为了持有这个公司而持有这个公司,你持有这个公司,你从内心对这个企业有很强的信心,愿意陪企业一起走下去,才去持有这个企业。(一种心态)

何时卖出股票?何时对抗市场?

问12:市场往往容易低估长期持有一只股票的难度。你在管理中小盘近8年的时间里,最长的重仓股已经持有超过7年,为什么在全市场都拿不住的情况下,你能拿得住?什么时候你会考虑卖出呢?

张坤:还是需要对企业有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对于历史的研究。比如,它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上的?它是怎么实现非常强的地位的?

这就像一个人在人生中找人生伴侣,不管怎么样,至少有一件事需要做,就是了解这个人过去做了什么。

当你认真地了解了一个人过去做了什么的时候,大概率你就会了解他现在为什么在这种状态。

体现在报表里,这个企业为什么有很强的资产回报能力和自由现金流积累的能力?很多答案其实是在历史中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有很多短期的经营困难,但我觉得,任何一个企业的困难。就像人的成长一样,不可能一生的成长都是一帆风顺,你还是要抓住一个主要矛盾。

你不会说一次考试、一次求职、一次工作的不顺利,就把一个人否定掉了,你还是要看到一个人主要的矛盾,它到底是不是足够强。有时候,看了足够长之后,这些问题就会比较清晰了。

你还是相信它未来能在5年、10年变得更大,变得更强,涨得更好,我们就会一直持有这个公司。

如果我们觉得这些逻辑不在了,这个企业未来没有办法变得更大、变得更强,能够给股东创造更多的回报,这就是该卖出的时候。

问13:你曾经表示,优秀的投资人至少会对抗市场一两次。你什么时候会去对抗市场?什么时候又不能去跟市场去对抗?

张坤:大部分情况下,是不能对抗市场的,市场绝大部分情况下是非常有效的。如果说市场真的是遇到阶段性无效的时候,这其实是千载难逢的时候。

大部分情况下,当市场对于短期因素赋予了过高的权重,这时候是可以对抗市场的。

但是当一定程度上认为企业的中长期出了问题,或者说它的逻辑上有些问题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市场其实是对的。

在我接近8年的投资历史当中,其实也就只找到几次是可以对抗市场的(情况),但大部分情况下,市场是非常有效的。(敬畏市场的同时,需要真正弄明白买入的生意,在机会来临时,下重手!)

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时代
很多优秀企业会跑出来,站在很高市值上

问14:最近三年的上证指数,包括万得全A,这些指数的收益率其实有的是负收益,有的表现平平。假如说遇到一些极端情况或者表现不太尽人意的情况下,三年持有期产品怎么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张坤:我觉得,权益资产确实在所有资产类别当中,确实是长期收益率最高的,不管在美国、中国其实都是类似的,我相信以后也是类似情况,它的代价就是确实要承受一些波动。

我们需要分清,这个波动是来自于系统性的市场资金各方面引起的波动,还是出现了企业基本面逻辑的波动。

在这个时点,我们会尽全力去把两个市场里面最优质企业,在相对合理的赔率情况下把企业选出来。

最终,资产的增值还是来自于企业的增值。底层逻辑就是,我们相信未来在中国会跑出一批优秀的企业。(投资收益的底层逻辑就是优秀企业的价值增值)

我们现在可能看到,1000亿市值以上的公司在中国并不多,但是我相信未来随着经济体量的发展,包括行业格局的优化,这样的中大型公司会越来越多地跑出来。

它们跑出来的过程,其实是作为股东去分享他们的成长收益的过程。

问15:新基金目前公告限量80亿,但市场上投资者对你比较认可,如果没有买到新基金,最后买了中小盘或者蓝筹精选,您对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张坤:首先,权益资产长期看收益率很高,但它同时有波动,如果你是一把买进中小盘或者蓝筹精选,这个时候就要去承受一些波动。

从我自身来说,我自己家里面的确大部分钱也是投在我自己管理的几个产品上面。

其实,对于大部分来说,工作自然会进来现金流。我觉得,保留一部分平时生活不用的钱去做定投,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包括我自己、我的家人其实也在做我自己的产品,这个挺好的。

问16:新基金有没有定期分红的计划安排?

张坤:定期的分红计划是没有的。

但是从中小盘来看,我们在这个2017年和2019年做过两次分红,这都是基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觉得相对机会成本比较高了,会考虑分红。(这两年都是优秀公司涨的比较好的年份,张坤还是会对整体估值进行评估的?)

问17:对投资者来说,三年期产品的设置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优势和好处?

张坤:从投资的角度说,它其实减少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因为一定程度上,在应对申购赎回的过程当中,会对流动性管理带来一些难度。

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当于用比较外部的方法去克制住自己的贪婪和恐惧。

比如,在2月份或者3月份的极端环境之下,相对有外部约束去做到长期持有,因为毕竟持有的时间越长,收益更多的来自于企业业绩的解释,估值解释的占比会越来越低。

持有的时间越短,估值波动会是一个主要矛盾。但我觉得,估值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太可测的事情。

另外,我希望渠道在介绍客户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是闲钱投入,毕竟这个产品要封闭三年,就是说,三年之内没有任何流动性的。

问18:假如有机会向所有投资者说一段话,你最想跟投资者表达的是什么?

张坤:我觉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随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速慢慢放缓和经济结构的转型,资本市场会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时代。(股权大时代?不管这些,用心做好研究是王道)

我们从欧美可以看到,当经济增速变慢的时候,整个企业的竞争格局,包括企业的投资和企业的资产回报率是会提升的。因为这个时候企业家会更理性,优势企业会获得更大的优势。

特别是,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递会越来越快,头部企业相比于过往获得竞争优势的时间、速度和强度会比过去那个时代更强。

我觉得,从10年、20年的周期来看,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面,我们会看到很多优秀企业会跑出来,而且会涨成相当大的市值,而且它们涨成相当大的市值之后,很可能不会跌回去,会站在一个很高的市值上。

从我们资产管理来看,我认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我们希望自己有幸能够选出一些企业,跟它一起成长,希望有机会一起努力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