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胃虚停饮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太阴病就是里阴证了,就是在里位。
同是在里位有两种不同的症候反应。
如果为热为实,热实于里我们叫做阳明病。
那么这个,就是虚寒在里,就叫太阴病。
所以开始讲太阴病,就将太阴病的提纲了。
咱们讲的太阴病,这个提纲都可以概括了。
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是里虚,咱们所说是胃虚停饮,所以他腹满。
那么胃有水,他就要吐。
这个腹满是个虚满,咱们前面也讲不少了,
所以胃虚则客热邪气都往胃里头来,所以肚子它就发满。
里头有停饮呢,他要吐,吃不下,现在辨证也常这么说:脾虚有湿、不爱吃东西就是这种情况。
这个不是只是有饮而已,由于胃虚有饮,他还不能自己收持,所以“自利益甚”。
自利,就由于本身虚而自下利,不是由于吃药的关系,而且越来越厉害。
他是由于胃虚,里头有停水,而且胃虚,机能沉衰到这个地步而不能收持,
而且水在里头还不能保持住,失去收摄作用,所以他自利而益甚。
因为寒水刺激胃肠,他是要疼的,那么如果要是刺激不那么厉害,
也有时候不疼,所以“时腹自痛”, 也是自痛(请注意与第239条“绕脐痛......发作有时”鉴别)。
那么这类的病就是虚寒在里,这是以“下”为禁,应该用温药来补。
如果要把这个腹满误为里实,误为咱们前面讲的那个胃家实,而“下之”就坏了,“必胸下结硬”。
这个“结”字,在《玉函经》是个痞,痞硬与结硬差不多,这倒没什么关系。
一“下”,更使得上边虚了,寒饮更往上冲逆,所以他胸下部更硬满,而为结硬之变。
这一段主要是说明太阴病的特征。
也就是说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虚寒在里,反应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腹痛越来越厉害,这个病就属于太阴病。
这跟阳明病正是一个对立,正是一个相反的,
那个(阳明病)是热结于里,一派是这个实热证,这个(太阴病)是虚寒在里,一派的是这个虚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