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后手背肿胀发紫?!十有八九忽略了这一步

案例再现

近日,某病区有一患者在做增强CT检查时发生碘对比剂外渗,责任护士第一时间给患者贴上了水胶体透明贴进行对症处理。

可2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的右前臂不仅越来越肿,更为恐怖的是肿胀的右手还出现发黑发紫,患者感到局部麻木胀痛,手指活动障碍。

因所在科室护士长刚好节假日休息外出,责任护士打电话让笔者前去会诊。

当我走进病房时,发现患者盘腿坐在床上,右上肢前臂和手背贴了水胶体透明贴,左上肢手背打了留置针正在输液中。

看到患者的体位,我估计右手背、手指发紫十有八九与患侧肢体未抬高有关。一问患者,果然从发生外渗后将近2个小时,患侧肢体一直未抬高,要么平卧,要么端坐着。

文献报道,一旦出现碘对比剂严重外渗,如处理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如碘对比剂外渗后2~4小时突然出现疼痛加重、水肿、水疱、溃疡或坏死,可能发生严重碘对比剂外渗,建议请外科医师或整形医师会诊,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按照笔者以往的处理经验,患侧肢体抬高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处理步骤,且患肢抬高的高度务必高于心脏水平以上。这种手法可降低毛细血管静水压,促进渗出液体的再吸收,有助于减轻外渗所致的局部水肿及炎性渗出。患肢抬高以不影响动脉供应或静脉回流为准

我马上让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将患肢抬高,患肢下面垫上相对柔软的被子+枕头,同时向患者交代抬高肢体的原理和重要性,让患者务必遵照执行。

这个方法立竿见影,抬高肢体10分钟以后,患侧手背的颜色由黑紫色转为暗红。

2021-05-04-16:00,外渗7h后评估,患肢肿胀面积较前扩大,延伸至肘窝上10cm的上臂方向,但患者感觉手背发胀麻木程度减轻,手指活动度较前灵活,且手背肤色已明显改善。

告知患者继续抬高患肢,肢体肿胀会在外渗24小时内达到高峰,让患者有思想准备。

2021-05-05-07:40,外渗23h后评估,患肢肿胀明显减退,手背肤色恢复正常。患者自诉在昨晚22:00左右(外渗11小时)达到肿胀高峰,此后开始消退。

2021-05-06-09:30,外渗48h后评估,患肢肿胀已明显消退,除手背略显肿胀外,没有其他不适。

案例小结

该患者,男性,48岁。因“发现颌下淋巴结肿大1月余”入院,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入院后在放射科行增强CT检查。当发现碘对比剂外渗后,放射科护士及病房护士第一时间给予了对症处理,并及时上报了不良事件。

笔者在与责任护士交流中发现,当发生药物外渗时,大家关注的重点往往是选择何种药物外敷更有效?特别是看到肿胀越来越严重,就会纠结于用硫酸镁湿敷好,还是用地塞米松湿敷好?水胶体透明贴会有效果吗?等等。但却忽略了“患肢抬高,且必须高于心脏水平”这一非常重要却不需要花钱的重要步骤。

通过这一案例,希望能给临床医护人员一个提醒,在做好预防碘对比剂外渗措施的同时,告知患者在推注碘对比剂时有可能会发生药物外渗、过敏反应等意外事件;当出现任何不适时都要及时告知放射科医护人员;而一旦出现药物外渗,除了做好局部对症处理,抬高肢体且高于心脏水平是一项很关键的措施;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要动态评估处理效果,并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文献复习

造影剂外渗是指在进行体部血管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检查及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时,被注射的浅静脉血管破裂,导致造影剂漏出血管渗入临近组织间隙,造成相应组织充血肿胀的现象。

增强扫描需要高压注射大量的造影剂,对患者的静脉血管通道管理要求较高,否则容易造成造影剂外渗。有文献报道,造影剂的外渗发生率为0.04%~2.50%。造影剂外渗轻者可以引起局部皮肤肿胀、苍白或红斑,严重者可造成皮肤组织损伤、溃疡、坏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增加了科室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

01
碘对比剂血管外渗原因分析

目前,造成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没有统一明确的结论,已有的研究表明患者的血管条件、留置针穿刺方式、造影剂注射的剂量和速率等,都可能造成造影剂外渗。但上述因素并非单一因素所致造影剂外渗,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技术相关因素和患者自身相 关 因素两个方面。

提醒:在穿刺前,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药物外渗危险因素评估。特别是对于不能进行有效沟通配合的患者,和被穿刺血管情况不佳的患者。

02
碘对比剂血管外渗的预防措施

造影剂外渗的发生,虽然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措施,但是应以预防为主,做到未雨绸缪。操作前护理人员认真分析、评估患者的状况,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操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降低外渗的发生率。

03
碘对比剂血管外渗的处理措施

一旦出现造影剂外渗,积极采用有效的处理措施,准确评估外渗程度,做好渗出问题的处理及综合干预,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减少因造影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组织损伤,减少患者的痛苦。

文献报道,对于轻度外渗:多数损伤轻微,无需处理;对于中、重度外渗:这可能造成外渗局部组织肿胀、皮肤溃疡、软组织坏死和间隔综合征,临床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具体的处理措施可参照:

参考文献

1.毛燕君,李玉梅等,主编.碘对比剂静脉注射护理实践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9.

2.潘文龙,赵浩,等.预防和处理造影剂外渗的护理研究进展.护理与康复,2019,18(1).

3.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二版).

END
(0)

相关推荐

  • 药物外渗,用土豆皮还是硫酸镁?答案是......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药物外渗? 案例再现 2021-05-24,某外科病区收住了一位从外院转入的老年男性患者.责任护士在入院评估时发现患者左手背肿胀.疼痛明显,患肢活动也受 ...

  • 前降支4.0高压球囊后扩张一定要谨慎!可能会破裂!

    讨论点 01 前降支3.5mm支架膨胀不全,该如何选择非顺应性球囊直径和扩张压力? 本期主持:赵殿儒 沧州市人民医院 患者,女,69岁,间断心慌.胸闷5年,加重3个月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 球囊扩张 ...

  • 输液不只是扎手背!这些输液方式,值得你仔细了解~

    对胶质瘤患者来说,输液一定不陌生.化疗.营养针.抗感染的药物等,都需要通过输液来进行.不过,大家对输液方式了解多少呢? 受患者血管影响.治疗药物特性等因素影响,除了常规每日在手背进行穿刺之外,还有浅静 ...

  • 药物外渗肿胀要减压 怎么减?

    药物外渗的处理,你用过减压这种处置方法吗?  话题 @满满 老师们,请教一下,输注脂肪乳,发生药物外渗,肿胀.局部发白,都肿成这样了如图,怎么处理? (网友分享,致谢!) 解答 相信临床护士们没少处理 ...

  • 药物外渗是热敷还是冷敷?细说药物外渗

    导语 身为一名护士,要说没碰到药物外渗那不可能,药物外渗一旦发生,总会给患者带来轻重不一的伤害,自然也会给护士带来大大小小的麻烦与苦恼. 临床用药种类众多,患者体质千差万别,药物外渗的原因各不相同,临 ...

  • 药物外渗是热敷还是冷敷?

    临床用药种类众多,患者体质千差万别,药物外渗的原因各不相同,临床表现和结局形形色色.但:差别归差别,变化归变化,作为专业护士,相信你对那些经常"搞事"的药物早已牢记在心,比如甘露醇 ...

  • 这例药物外渗案例的药物 并不普通!

    临床应用极化液,警惕其输注过程中造成的药物外渗. 今天,我们以问答的形式,为大家解析一例药物外渗的应对处理. 问:出事的这个病人输的是普通液体糖水加胰岛素加钾,开始只是药物外渗,发现后拔针.硫酸镁湿敷 ...

  • “慎”多“渗”少——八念药物外渗之经

    身为一名护士,要说没碰到药物外渗那不可能,药物外渗一旦发生,总会给患者带来轻重不一的伤害,自然也会给护士带来大大小小的麻烦与苦恼. 临床用药种类众多,患者体质千差万别,药物外渗的原因各不相同,临床表现 ...

  • 这些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掌握后会有大用处!

    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管理过程中,非故意地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血管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在外科病房:1000个静脉输液外渗中,有38个引起了皮肤坏死.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如静脉高营养液. ...

  • 小蓟(经期过长、药物流产清宫后出血、交接淋症、外阴瘙痒  )-- 马氏妇科

    经期过长  徐某,34岁.放置宫内节育环后经期延长3个周期,量先多渐少,色先鲜后暗,夹血块,10~15天净.刻经行6天,咖啡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清利湿热.小蓟30g.土茯苓20g.马齿苋3 ...

  • 这些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掌握后会有大用处

    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管理过程中,非故意地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血管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在外科病房:1000个静脉输液外渗中,有38个引起了皮肤坏死.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如静脉高营养液. ...

  • 输液后手背淤青肿胀,也许是因为你不会按压

    不小心生病了,在医院输完液之后,护士会告诉你用棉签按一会儿,几秒钟过去皮肤上的针孔没有出现渗血,你就立马放下了手中的棉签,但真的已经把血止住了吗?其实,那可真的不一定. (图片来自123rf图库) 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