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稻盛和夫《京瓷哲学》(第三十三篇):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描绘远大梦想并付诸实施时,必须问一问自己“动机善否?”通过自问自答来判断自己动机的善恶。

所谓善,就是普遍认为好,所谓普遍,就是无论由谁来看,都认为是好事。因此,不是只符合自己的利益、方便和形象就可以,而必须是自己和他人都能接受的。另外,在工作过程中,还要自问“私心有无?”必须审视自己的内心,在工作中防止以自我为中心。

动机至善,又无私心,那就不必追问结果,结果必定是成功。

1985年,日本电信业进入到了自由竞争的市场化阶段。此前,从明治时代起,电信业一直属于国家的垄断行业,而在那一年,政府终于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该领域。

当时日本的通信费用过于高昂,给民众造成了过重的经济负担,我对此义愤填膺。尤其和美国的通信费用相比,当时日本的费用要高出许多。起初我认为,要想与营业额高达数兆日元的电电公社(如今的NTT公司)相抗衡,只有一个办法一一建立以大企业为核心的行业联盟,大家抱作一团,与电电公社这个业内航母展开竞争。

于是,我期待某个大企业能够挺身而出,为降低日本国民的通信费用而振臂一呼,但或许是风险太大的缘故,竟然没有一家企业愿意牵头。面对此情此景,我再也无法袖手旁观,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

我当时请了几位电电公社的干部和电信领域的专家,向他们咨询进军电信业的相关问题,并展开了讨论。当时,我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从明治时代起,日本的电信业就一直是国营的。如今,日本已经构建起了先进的电信基础设施。而且,不但电电公社迈入了民营化,国家也开始允许其他企业进入该领域。这可谓是百年一遇的转型时期。

我们或许能够成为这场大变革的弄潮儿。我们有相应的智慧和能力,又正好赶上好时候,能够获得行业准入资格。这一切实在太幸运了。

人生只有一次,能够碰上这种珍贵的机遇,值得为之赌上性命。这种机会,实在是来之不易的福分。我们不可错失良机,要参与其中,勇敢面对挑战。

这便是我创立第二电电的动机。不过,让我最后真正下定决心的,还有另一个原因。

我在与他们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心中渐渐点燃了希望——“这事儿能成”。但毕竟是规模宏大的事业,因此我需要进一步的自我激励,于是反复思索。最终在我脑中浮现的便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在那之后的大约6个月里,每天晚上,即便喝了酒,在入睡之前,我也一定会扪心自问:“你想创立第二电电、参与电信业,动机真的纯粹吗?真的没有掺杂私心吗?”我每天坚持对自己进行这种“灵魂的拷问”。为了鼓足敢于向NTT这样的行业巨头发起挑战的勇气,我需要大义名分的支撑——我是为了日本国民的利益,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为了百分百地确定自己“丝毫没有夹杂为名为利的私欲”,我以“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为宗旨,不断自问自答。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其实也属于人生方程式中的一种“思维方式”。而我的自问自答,也是为了审视自己的动机是否基于像“利己之心”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层面上看,该条目非常重要,因为它把人生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补充完整了。

“动机至善”中的“善”是指纯粹、美好、正直、助人、温良、体谅的美丽心灵。更进一步来说,就是纯粹无邪的赤子之心。这种美德和品格的集合体,便可以用“善”这个字来表达。

换言之,我的自问自答,问的其实是“自己的动机是否美好、是否光明、是否助人、是否温良、是否体谅、是否纯粹”。通过这样的解释,想必大家能够比较容易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