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企业管理之道
文丨月月 · 主播丨涂山
谷歌创办人拉里·佩吉曾说,员工是企业命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可以促企业成长。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在说“去管理”。而在我看来,这个“去管理”并不是意味着“去掉管理”,而是“去掉”生硬的KPI概念、去掉简单粗暴的管控,让管理回到管理价值的本身——如何去引导人、驱动人、激励人。
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有一本蕴含着丰富管理哲学的书,至今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庄子》。重读庄子的哲学,让其中的管理智慧为自己的企业注入新活力,方能找到让企业长久发展的秘密武器。
治国如治水,宜疏不宜堵
《庄子.天下》中有言:“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岛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槀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庄子告诉我们,当年尧在位的时候,发生过特大水灾,尧派鲧治水,鲧只懂得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堤坝,水灾更凶了。鲧治水不成,朝廷改换大禹治水。大禹改变了“堵”的方法,而是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了大海里。13年后,这场空前绝后的水灾终于被治理好了。
大禹之所以治水成功,是因为他懂得“宜疏不宜堵”的道理。而这个道理用在治水上可行,用在管理上也是可行的。
在今天,很多企业在管理上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留不住”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小微企业有,连一些大企业也难避免。中小微企业是因为薪资福利跟不上,留不住人才,而大企业则被人才们视作实习的“跳板”。很多人才在“学成之后”,都会一一离去。
为了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很多用人单位在培养人才之初,就要求人才签订协议,设定最低服务年限,提高解聘成本,试图将人才强留下来。
可是,这样的做法“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反而降低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陷入“越强留,越想走”的恶性循环。
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尝试转变思维,不仅不卡住人才流动,反而鼓励人才在内部流动。比如,日本索尼公司就倡导“内部跳槽”机制,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职员调换一次工作。另外,公司还会每周出版一次“内部小报”,上面经常刊登各部门的“求人广告”,职员可以自由前往应聘。
这样一来,一些有跳槽倾向的员工能在索尼内部找到了新职位,也就不必到处奔波找新工作了;另一方面,企业也留住了人才,避免了人才流失。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管理机制还能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假如某个部门经常“流出”人才,那么有可能说明,这个部门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出现了问题。
可见,治水如治国,宜疏不宜堵。让人才像河流一样自由流动,人才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不断增值;企业也才能留住人才,更好地发展。
警惕责任错位,切忌越俎代庖
《庄子.逍遥游》里讲述了一个故事:唐尧听说隐士许由有才能,就想让位给他。可许由却说:“您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再来代替您,不是沽名钓誉吗?厨师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这就是成语“越俎代庖”的由来,寓意是各人要干好各人的事,不要超出本分,去代替别人做事。
美国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曾在他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过:管理要想实现高效率,就必须区分优先级,要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放权给别人做,才能集中注意力做更重要的事。
但遗憾的是,在企业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领导看到属下做事不如自己,就忍不住加以指点,甚至代替包办。久而久之,下属产生了依赖心理,能力得不到提升,连工作心态也变得消极;另一方面,上司则累得一塌糊涂,而且每天只能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打滚,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真的是因为员工能力不行,管理者才需要越俎代庖吗?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不行,不懂得如何放权。
史蒂芬·柯维认为,放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指令型授权,也就是让别人当你的拐杖。你指挥着他,先做这个,然后做这个,最后做那个。但这样的授权有很明显的弊端:管理者必须从头管到脚,下属也越来越束手束脚。
因此,史蒂芬·柯维提出了“责任型授权”的概念。也就是你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事情最终的结果,你要和被授权人确认,这个事情最后要做成什么样。至于中间怎么做,你要给予被授权者充分的自由。
具体来说,责任型授权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确立预期成果:和员工共同讨论,这件事最后要办成什么样。
第二步是确立指导方针:和员工共同讨论处理此事的重要原则。
第三步是告知可用资源:比如,公司能为员工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样的支持。
第四步是明确责任归属:制定业绩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
最后一步是明确奖惩措施:明确告知评估后的结果,以及对应的奖惩措施。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总是告诫经理人:“经营和管理并没有那么复杂,你只要记住,千万不要被细枝末节的小事牵绊。”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越俎代庖,只会让员工渐渐丧失主观能动性,沦为领导的附属品。只有懂得放权,才能激活企业的活力,让企业焕发生机。
福祸两相依,危机变转机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危机管理也是关键的一环。能够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已是不易,但更高的层次是,在处理事件的同时,把危机变成转机。
《庄子·则阳》中提到:“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
在庄子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对于企业来说,危机与商机往往同时存在,能否在失败中挖掘出成功的种子,考验着管理者的能力。
说起危机管理,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强生企业。1982年,强生公司祸从天降:公司的拳头产品泰乐诺胶囊造成了7人死亡。
新闻的爆料造成了消费者的恐慌,强生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面对危机时,企业是如何处理的呢?
强生公司立刻收集了有关受害者、死因、有毒泰乐诺的批号、销售该药零售点等等相关的信息。然后又立刻撤回泰乐诺胶囊,还劝告公众,在事情未弄清之前绝不要购买该药。
后来,经过调查得知,中毒事件与泰乐诺产品无关,是有人在药店买了泰乐诺后进行掉包,把氰化物倒进药瓶,又退给了药店。
虽然这次中毒事件的责任不在强生公司,但依然给公司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很多人都预测,泰乐诺这个商标已经无法再生存,因为公众普遍都陷入了中毒事件的阴影中。
面对危机,强生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恢复计划。他们举行了记者招待会,由强生的董事长发表讲话。他先感谢新闻媒体公正客观地对待此次事件,之后又向公众隆重介绍了具有抗污染包装的泰乐诺新药。这款新药拥有防破坏包装,能够有效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之后,强生公司又向零售商提供了超高的销售折扣,还通过报纸分发了大约800万张面值2.5美元的泰乐诺新药折扣券。这一系列有效的行动,让泰乐诺的市场占有率从7%上升到35%。
无独有偶。17年前,非典来袭,当时的阿里巴巴有500多名员工,全被隔离在家。这对于初生的阿里巴巴来说,本是巨大的灾难。
但是,马云却在危机中看到了转机。他带领员工把公司业务都转接到了家里。在整个期间,阿里巴巴的服务没有一天中断,甚至很多客户都不知道阿里巴巴出现了疫情。
结果,那次疫情,不仅没有击垮阿里巴巴,反而造就了阿里巴巴。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危机发生的时候,虽然会有大量企业被淘汰,但也会有一些优秀企业冒出来。庄子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机会往往会乘着危机的翅膀而来。学会打破固有思维,才能在危机中找到新出路、新转机。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现代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经营哲学。而对今人来讲,中国古代的经营智慧是一笔宝贵的资源。
当然,本文所提到的管理智慧,只是庄子思想中的冰山一角。庄子思想中还有“借势而为”、“主张回归自然”、“有无相生”、“以小胜大”等等思想,对当今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在古人的管理智慧中汲取养分,让其中的管理智慧为自己的企业注入新活力,从而找到企业长青的秘密武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