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如何避免信息蒙蔽?

文丨月月 · 主播丨涂山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通过各种媒介,主动或被动地接收着各种信息。但是,对我们来说,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真实的。海量的信息里也掺杂着大量无效、虚假、低质量的信息。

因此,有人说,今天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后真相时代”。

01

什么是“后真相时代”?

所谓“后真相”,指的是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某种特定观点,以博取眼球效应。

换句话说,在后真相时代,事实和真相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人们对事件所产生的情绪的关注超过了事实的本身。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时代,会进入后真相时代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社会发展速度过快,而这种高速发展会带来不确定性,于是权威也被消解了;

二是信息指数级增长,人们习惯被动接受信息,更惰于思考;

三是媒体对公众注意力的争抢,使得他们不惜以牺牲事实真相来迎合公众。

可见,在这个后真相时代,我们稍有不慎,就会被虚假信息裹挟。

因此,信息越是繁杂,我们就越是需要一种高效的方法来筛选、分辨信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上升为智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

02

辨别信息的四个方法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避免被信息蒙蔽呢?

  • 发现虚假信息的共同特点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出现的虚假信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事实缺位。

举个例子,很多新媒体文章都是先提及某个社会现象或者新闻事件,然后从中抓住一个点,开始谈自己的观点。

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多提几个问题,就会发现作者的观点很可能是站不住脚的。

比如,我们可以问:

作者引用的事件,是个例还是具有普适性?

作者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的判断和分析,是自己的看法,还是有理论依据?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自己的臆测,还是有文献资料可以支撑?

另外,还有一些文章,会引用各种权威报道,让自己的信息看起来更加可信。比如在文章中提到“根据研究表明”、“根据统计”等等。

但大多数情况下,作者并不会把研究、统计的来源写出来,也不会标明参考文献,而读者也无法去核对信息是否符合事实。这种模糊信息来源的做法,既是偷懒,也是一种心虚的表现。

总之,很多虚假信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事实缺位。因此,我们在传播或者相信某个信息时,必须先审视一下:文章里有哪些事实?这些事实是否有来源?来源是否可靠?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既可以避免被虚假信息蒙蔽,也能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 学会甄别优质信息

当然,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如果一一去验证,就要花费大量的信息。因此,我们要有甄别优质信息的能力。

那么,优质信息往往有哪些特征呢?

  1. 立场中立

    优质信息往往会照顾到信息的各个维度,所以立场会相对中立,正反维度的证据都有呈现。

  2. 情绪渲染少

    虚假信息往往会煽动你的情绪,让你相信作者的观点,以达到某种目的。

    总之,如果当你读完某篇文章,发现自己有两个感受:一是读起来非常爽;二是读后,你印象最深的,不是文章提供了哪些事实,而是作者的态度是什么,那么,你就要引起警惕。

    因为作者很可能是在煽动你的情绪,从而促使你把文章分享、转发出去。就好像此前咪蒙的文章铺天盖地地被转发,就是利用了渲染情绪的方法。

    而优质的信息很少会渲染情绪,使用的词汇更加理智、中性,逻辑性强。

  3. 提供信息溯源

    优质的信息大多会提供参考文献,方便读者溯源。这就好比写论文的时候,要把所有的引用标明出来的道理一样,都证明了信息是有据可查的。

  •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信息的方法,叫做“追问前因后果”。

前(前车之鉴):就是分析对方是如何引出这个信息的?有什么证据?这件事对我重要吗?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他的怎么证明或排除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如果按照作者说的去做,会怎么样?对我有什么好处吗?

果(自食其果):如果我不这么做有什么后果吗?后果有多严重?

在信息化时代,很多作者为了点击量,只把博人眼球的信息抽取出来,展现了观众看,却扔掉了很多前因后果,结果把假设当成了事实,或者犯了以偏概全、过分绝对等逻辑错误。

因此,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看到一个信息时,不要盲目相信,而是要寻找信息的上下文,推导出逻辑链,把前因后果变成一条线,更好地辨别信息的真伪。

  • 拒绝碎片化阅读

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之所以容易被虚假信息蒙蔽,与我们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密切相关。

碎片化阅读会让我们对知识不再追求系统化,比如,我们可以花30分钟的时间听完别人解读一本大部头的书,我们可以花5分钟看完别人解读一部经典电影。

由于对知识不再追求系统化,我们对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追求也就弱化了,久而久之,我们的思考能力也慢慢下降,甚至渐渐成为信息的奴隶。

03

从信息到智识

我们还要走多远?

在后真相时代,要想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辨别出真相,已经是不容易。但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还应该继续前进,将信息转化会知识,甚至提升到智识的境界。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 学会筛选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并不是所有真实的信息对我们都是有用的。我们必须以目的为选择的出发点,放弃对我们无用的信息,把我们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效的思维上。

  • 学会系统化学习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已经习惯了碎片化学习。而碎片化学习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会让我们把知识看成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难以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我们要学会系统化学习,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要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确立一个出题,按照逻辑和层次,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建立框架,分出详细的项目类别,把获取的知识一个个添加进去。

比如,我们确立了一个学习的主题是“写作”。那么我们就可以细分成几个项目,如写文案,写段子,写故事,写议论文等等。接着再往下细分写文案的方法、写文案的注意事项、写文案的例子等等,把相关的知识整合进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整合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最开始列举的项目肯定是不完整的,但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继续细分项目,往知识体系里填充知识,直至你的知识体系如同一棵大树一般,越长越茂盛。

  • 学会输出和运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知识有输入还得有输出,只有把读进去的内容表达出来,才算是真正吸收了。这是因为,人在输出知识的时候,不自觉地就在对知识进行思维的加工。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知识才能被提炼成为智识。

输出知识的方法很多,比如给他人讲解知识,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再比如用文字的方式输出知识等等。

04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总之,在这个后真相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被信息裹挟着前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开始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而非主动思考。

虽然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无法拒绝互联网的普及,也无法屏蔽自媒体的轰炸,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思考的能力,避免自己被各类好坏参半的信息牵着鼻子走。

要相信,在一秒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当我们能提高思考的能力,我们就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更准确地判断纷繁复杂的信息,保持头脑的清醒。当我们拥有提高智识的能力,我们在碎片化时代中做一个完整的人,快速地提升自己,让信息为我们所用。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