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被这个世界改变?

“这个世界是不会为你而改变的!我就好像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为你而改变的。”

当小明说完这些话,小四将刀插进了她的腹部,一刀接着一刀,倒在血泊里的小明永远不能被改变,冰冷的尸体永远感受不到世界的变化。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我们在纷乱的青春舞曲中暂时忘记了那个慌乱的年代,我们更不会像看纪录片那般的猎奇去探究事实的真相。我们渴望从中获得青春的某个答案,但或许我们就是答案本身。

你会是小翠还是小明,是故作无所谓还是在看尽世态炎凉之后的自我放逐?

你会是Honey还是小四,是一种基于成熟的无畏还是追逐偶像的逞强?

世界会不会被我们改变,我们会不会被世界改变?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之所以会喜欢杨德昌的电影,是因为在观影的时候,我们会感伤甚至会心痛,心痛即是一种对角色产生的情感共鸣。我们会在设想自己是握刀的小四,在那一刻杀死了爱的人同时也埋葬了自己的青春。我们也会体谅身在单亲家庭的小明生活的不易,如果我们是她,会何去何从?

无论是正值青春期还是人到中年,青春对于每个人都一样珍贵,因为一个人的青春期几乎决定了往后的整个人生。我们迷恋它乃至不断往返,就像未断奶的孩子,我们想要找回青春时候的执拗和不屈,来对抗往后人生的平庸和妥协。我们想要回到热血青春,去抵抗成人世界带给我们的改变。

而我们都在害怕被改变之后,逐渐变成了当初我们预想不到的陌生的抑或讨厌的模样。

青春期的可爱在于它的可塑性,一个人可以一念成佛,亦可一念成魔,变与被变也许只在一瞬间。我们所说的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恰是在这个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后的人生却不过是在这个萌芽发端之后的枝与叶,也许是不断重复的几十年,也许是前进激越的一生,而这一切都植根于最初的那十几年。

启迪多元思维

我们不想被改变,在于我们想要遵守初心或者说是本心,不愿意向任何邪恶的力量低头。

我们不想被改变不是为了突显个性的利己,恰是我们认识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悲悯,我们不愿意被利己者扭曲,成全他们的私欲。

2011年,韩国上映了电影《熔炉》,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关于聋哑障碍人学校校长、教师性侵聋哑学生,该案件真实地发生于2000年至2004年韩国光州一所障碍人学校。韩国作家孔枝泳发表了以此事件为蓝本的小说。演员孔刘在服兵役时期读完小说,被深深地震撼,后将其拍成电影。

电影在韩国社会引起广泛影响,人们声讨、游行,韩国国会因此修改了相关法案,名为《熔炉法》,除此之外,又修订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因电影将事件进一步曝光,这个案件看似有了光明的结局,但是,原告败诉的判决并没有撤销,性侵的老师们也只是被判处了有期徒刑,而孩子的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却是永久的。

影片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

我们不愿意被世界上的恶势力所改变,我们不想参与由那些糟糕的人制造的游戏规则。有人说:“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我们的不想被改变是为了守住身而为人的最后的尊严。

正心正举

所有的强人所难,都是一种暴力,所有强加于人的自我意志,都是一场精神上的掠夺。

在这个看似和平的年代,我们也许看不到弥漫的硝烟,但却可以看到商业垄断、贸易制裁;我们看不到战败的俘虏,却可以听到华尔街倾家荡产股民的哀嚎。

战争并没有停止,它只是换了方式而已。当你在乎金钱,就有人想尽办法掏空你的腰包;当你在乎名,就同样有让你身败名裂的势力存在。

一旦我们歪曲了本心,我们就走上了歧途。

歧途带来的短暂的利益让我们如同嗜血的水蛭一般迷失了原有的方向——我们通过人情打通前进的道路,却不相信契约和法律,规则一旦被打破,后来者就鱼贯而出,没有秩序的社会就是一个不断自循环。

中国人会以为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保守的港湾,殊不知所有的文化都是被人为解读的,它是鲜活的,是不断成长的,它可以被利用,也可以被滋养。利益、家庭、前途、人情都不应该成为你违背最初原则的借口,所谓的被迫都基于你脆弱的个人意志。

拨迷见智

著名女哲学家安·兰德说过:“不能把这个世界,拱手让给我们鄙视的人。”

开启自在之门

当我们看尽世间邪恶,是否还能想起曾经年少时候的初心,我们成为了改变世界的那个人,还是被世界改变的人?

在繁杂的社会中我们能不能看清那些真挚的东西,那些隐藏在邪恶污秽背后的正义和善良,即使,某些时刻我们看不见它们,我们也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它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