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公望看元朝文人地位:说不完道不尽的苦水!
1316年,47岁的黄公望从监狱走出,迎接的朋友告诉他一条不幸的消息,朝廷刚恢复科举,你又错过啦。这对一直醉心于官场的黄公望来说,无异于一场晴天霹雳!
有人说,既然恢复了科举,黄公望错过这一次,大不了下一次再考呗!其实,没这么简单,元朝科举断断续续,近百年的时间,一共才举办过十六次。所以,黄公望才感到绝望。
此后,黄公望(1269-1354)就此泛舟江湖,开始了他传奇一生,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创作了《富春山居图》。一系列优秀作品,也让黄公望成为了“元四家”之首!
其实,黄公望即便参加了元朝科举,最终也无法实现“做大官”的抱负。原因很简单,元朝对汉人科举进士,相当的不重视,最多也只能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地方官,元朝中枢和实权官职主要被蒙古人、色目人等垄断。所以,黄公望尽管能力很强,但注定一生不会有什么官路。
黄公望的遭遇,只是元朝文人的一个缩影,而且还算不错的缩影,因为他还曾做过吏员。实际上,对于元朝的文人而言,元朝对待文人的态度,真可谓是斯文丧尽,文人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苦水。
元朝建立之后,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汉族文人地位急剧下降。宋朝的崇尚文人,“东华门外唱名”比武将凯旋还要风光。而元朝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汉族文人,尤其是汉族儒学生特别轻贱和歧视。
南宋灭亡之后,有一个叫谢枋得的文人,在著作《叠山集》中,将元朝统治下各个行业的人重新划分了一下等级,分别是: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时人曾感叹道:“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臭老九就源于此)
黄公望还做过“吏”,算是不错了,但真正的儒生文人,可谓处于社会最底层之一,比娼妓地位还要低,只比乞丐高一点,可见文人地位之低,遍数上下5000年的大一统王朝,估计无出其右了。当然,儒生不代表是文人,但90%以上的汉族文人,都可以说是儒生。
元朝文人为何地位低下?这和元朝的重武轻文无关,而是和眼界认识以及压制汉人有关。
元世祖忽必烈曾说:“汉人惟务课赋吟诗”,“何关修身”,“何益为国”。显然,雄才大略的忽必烈,估计也是“只懂弯弓射大雕”,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儒生尽管问题多多,但就当时而言,的确是最懂治国的一群人。这就是忽必烈眼界认识上的不足。
在选官上,元朝是“侥幸之门多,而方正之路塞”。元朝的“侥幸之门”,就是官员主要是蒙古、色目等内部消化,不需要经过方正之路的科举(其中有80余年未开科举)。所以,汉族读书人基本上“上进无门”,没有官场的话语权,所以文人地位就必然会进一步下降。
或许,正因如此,所以元朝寿命才不足百年。当有人起兵之时,天下文人积极响应,因为新王朝对待文人再差也不会比元朝差。这一点对清朝影响很大,所以清朝是笼络文人之后,再想办法驯化文人,以至于曾国藩这些文人,都被驯化的服服帖帖,成为一个很乖的奴才,偶尔还会撒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