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乡遗韵:乌一黄二说舞狮

把传统民俗上升为文化,是一种智慧。从文化中提炼出精神,则是一种担当。在丰城浩瀚历史长河中,有数不清的、形式各异的传统民俗,丰富并且充实着历史的记忆,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量化到某一件事,直观而生动。这样,传统文化就不仅是出现在书本里,而且也出现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朝夕相伴,息息相关。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打狮子(舞狮),耳染目濡中,我对这种传奇的民间杂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场锣鼓响过,几个短打装扮的壮汉轮番上场,刀枪棍棒水火流星十八般武艺令人眼花缭乱。武术表演过后,真正的“主角”粉墨登场。几头憨态可掬的狮子摇头晃脑地上场,它们表演出各种动作,或俏皮活泼,憨态可掬,或张牙舞爪,威风凛凛,娇嗔喜怒维妙维肖,不时赢得观众阵阵喝彩。那时,便十分敬佩狮衣底下那些身怀绝技的舞狮艺人,他们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把狮子舞得活灵活现,尤其是围着几张小小的八仙桌大显身手,腾跳抖跃引梳舔,看起来惊心动魄,令人欲罢不能。

这些小时候的记忆,一直断断续续出现在脑海里。近年来,才知道这种民间杂技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岳家狮”。

丰城民间自古就有舞狮的传统,而且有“乌一黄二花三绿四”的说法,这里指的是狮子的颜色,打乌狮(黑狮)的最厉害,黄狮次之,花狮再次,绿狮最差。这个说法流传甚广,差不多妇孺皆知。一般人通常不敢打乌狮,以避强出头之嫌;也不愿意打绿狮,免得落个最差的名声。最为常见的是黄狮和花狮,既有谦虚的意思,也为了避免被人挑战。丰城人打狮子通常以黄狮为主,其形象粗犷、高贵、优雅,表演中显露出大气、彪悍甚至霸道的风格,这也是丰城人内在气质的表现。相传,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初一,新建县西山万寿宫大开庙门,为了争夺头香,丰城人组织百余头狮子齐聚西山,最终夺得头香,因此丰城民间有“百狮下西山”的掌故。但打狮子就是打狮子,没有给这种民间杂技赋予文化内涵,更没有上升到精神的高度。直到“岳家狮”这个名字的出现。

岳家狮的来历,经过文史工作者的研究,认为是明朝抗倭名将、丰城人邓子龙首创。相传,邓子龙在大破缅甸万象阵后,因偏袒军卒导致军卒叛变而被夺职。被贬后的邓子龙回到家乡,因壮志未酬,心有不甘。某日,见到村民舞狮,突发灵感,亲自披挂上阵,与乡亲们一起切磋。之后,他深感这种舞法虽然好看,但不够实用,是典型的“花拳绣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开始亲自培训村民,从武术基本功,到接敌实战,到充分利用各种道具与敌周旋,完完全全按照训练士兵的方法来练。村民的武术功底大进,打起狮子来不仅凶险刺激,而且更为实用,逐渐形成霸道彪悍的风格,并逐渐影响到丰城各地乃至周边地区。

由于邓子龙的武术功底和拳法套路师承于一个叫罗洪先的师傅,而这位罗师傅的祖上曾是宋朝抗金名将岳飞的部将,深得岳家拳和岳家军排兵布阵的真传,因此,邓子龙的武术功底便也有了岳家拳和岳家军排兵布阵的风格,邓子龙也把岳飞视作偶像,事事处处都以岳飞为榜样,直到最后以68岁高龄出国赴朝参加抗倭,并牺牲在异国他乡,这种“精忠报国”的忠君思想始终深深根植于邓子龙的内心。文史工作者认为,丰城民间舞狮有邓子龙乃至于岳飞的血缘关系,便把这种舞狮命名为“岳家狮”。在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下,岳家狮还被赋予了“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和“还我河山”的英雄气概,使舞狮不仅具有可看性,更具感染性和震撼力。这正是岳家狮的灵魂所在。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许多传统民俗日渐式微,岳家狮得以被挖掘保护,除了它所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外,也反映了人们在日益浮躁的今天,渴望寻根,渴望守护住精神家园的强烈意愿。这种觉醒和回归,也恰恰证明了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岳家狮是丰城独有的文化符号。这个符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呵护。

(说明:丰城岳家狮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