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材质做成的鸣虫具,能与葫芦媲美吗?
虫分阴阳、器分南北,过去人们蓄养鸣虫,北方多用葫芦,南方则善用竹具。南竹作为种植面积最大的竹子,在制作虫具方面自然不遑多让,许多赏、用俱佳的鸣虫具被制作出来供人使用、品位。
南竹又名毛竹,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常将“南竹”写成“楠竹”,实际上,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关于“南”字的最后一个词条,即为“南竹”,解释是“毛竹”。该书第982页对“楠”字的解释是“楠木”。所以,“南竹”不能写成“楠竹”。
作为竹子家族中的“大个子”,南竹“身高”可长至20余米,“腰围”可达20厘米以上,中部节间长达40厘米或更长,使用竹节做成的筒子可谓鸣虫的天然居所。
虫筒最常见的做法是取完整竹节(保留首尾两端横隔),在筒壁上开小口做“门”以供鸣虫出入,而后在其他位置安装提手用于悬挂就可以了。还可在筒壁上另外开口、然后扎制竹条,虫具的通透性、美观度会更好。
还有巧匠在“门”上镶嵌葫芦、在背对门的筒壁处安装木块做“腿”,让虫筒可悬挂、可直立、可横置,提升实用性的同时还增添了些许韵味。
还有一类虫筒,同样是用竹节作为原材料,但在加工时去掉了两端横隔,取而代之的则是人工制成的口盖与底座。根据蓄养鸣虫的种类,盖子会在中间打孔或安装蒙心,如果蓄养蝈蝈还可在其中安装筒簧。单论配置,已与鸣虫葫芦并无两样,但在出音效果还需验证。
以竹作筒,乃是应用南竹天性。而用竹制笼,则更考验制作人的手艺与创意。
虫笼的一种做法使用竹条扎制而成。南竹化零为整切成竹条后,所制虫具器型也就不必受原本材料外形限制。虫笼的上、下、左、右四面中,除下面为方便鸣虫站立需使用成块竹材以外,其余三面均可使用竹条扎制成型,外形可以做的多种多样。有些笼子好似等比缩小的鸟笼,看起来颇为亲切;有些笼子则呈现不规则的多边形,但看上去却非常和谐。
将竹材剖削成片做成竹篾,还可编制成类似鸟巢的小笼子。这类虫笼多为球状或碟状(扁球状),能尽量保持笼子稳定性,而且重量较轻、制作简便,应用非常广泛。
虫筒、虫笼固然传承久远、工艺精巧,但若论时下最流行的竹质虫具,却非虫盒莫属。虫盒多为方形或菱形,使用多个小块竹料拼接而成,最上面加装有机玻璃作盖,盖子可推拉,既方便喂食,又便于观察。竹质虫盒具有保温、控湿功效,对鸣虫生长十分有利。虫盒个头不大,可以轻松装入口袋、挎包中,非常方便携带。
“海派”虫盒重器更重工。几乎每个盒子外面,都会进行精心的装饰:有的雕刻山水花鸟、唐诗宋词,更有雅趣;有的镶嵌名贵材料,更显高贵……而且随着虫盒外表颜色变红变深,它的收藏价值也与日俱增。
南竹做出虫具已然非常精彩,但它的用途却远非如此,下面再列举几例以飨读者。
南竹可制竹扇。制作时选用上等六到八年的朝阳南竹,经过几十道工序加工成型,扇骨温润如玉,搭配宣纸、丝绢制成的扇面,可谓无比雅致。
南竹可为臂搁。臂搁在古代是文房中的奢侈品,不仅方便书写,还是雕花烙画的好材料。今天人们更多将其作为创作载体,雕刻、烙画精品层出不穷。
南竹可做手串。这是最贴近玩友需求的用途,将南竹切削成块,水煮、晾晒后打磨成串珠,最后抛光、穿串,认真盘玩,享受到包浆、变色的乐趣。
受篇幅所限,有关南竹制品的内容我们暂且列举这些。作为自古以来深受国人喜爱的竹制品,没有理由在今天被埋没、被冷落。我们相信,未来的竹质文玩品,乃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