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自学系列「2」:自学意味着什么?
写在前面:
自上周从选择偏差的角度讲解自学的文章发出已经过去一周,这周如之前许诺的一样,我们结合上周从读者那里收到的最真实的反馈给大家讲一讲自学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自学到底应该怎么做。
上周的文章加上这周更新的两篇,合计三篇文章可以组成一个「高三自学系列」,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帮大家对“自学”这个风险不小的选择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所以如果你尚未看过上周更新的「我为什么劝你不要自学?」,请务必点击上面的文章名完成补充阅读,以作为理解本周的两篇文章的认知基础。
接下来我们先从自学意味什么?
要做出合理的选择,除了要规避认知层面的偏误,你还必须要清楚自己的选择到底意味着什么。那自学意味着什么呢?
先问你一个问题,都说老师和家长是一心为学生好,这话对吗?其实这句看似正确的话是有问题的,一个高三学生面对的现实并非如此——在高三,老师、家长和学生本质上存在一个隐秘的三角甩锅关系。
老师当然希望自己所有学生都成绩出众,但历史的经验证明,在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的情况下,无论老师多么用心都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于是大多数老师(注意是大多数,不是绝对,的确存在极少部分例外)选择了退而求其次。他们依然希望教好每一个学生,但这个目标不再是第一要务。取而代之的是,只要保证学生出现来上课,然后按部就班推进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并保证在关键的时间节点把该讲的都讲完,也就尽到了一个老师的本分。
只要不出现临近高考该讲的知识还没讲类似的情况,从道义上这个老师便不至于遭受指责或者谩骂。说得更直白一点,只要我把该讲的都讲了,如果你没考好,我会发自内心地表示遗憾,但事实上你并不能赖我。
在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情况下,有同学高考不理想,虽然不能说跟老师毫无关系,但作为老师至少不必背负全部责任,而可以说是因为同学自己不够努力或者是因为同学家长没有在高三给到孩子足够的支持。
这种甩锅可以非常理直气壮,因为就在同一个班里几乎一定有听同一个老师讲课最后却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存在。但老师这种向其他两方甩锅的逻辑成立的前提除了自己上完了该上的课,还有一个要素不可或缺,就是学生需要出现在教室听完课。
和老师类似,高三同样也让家长头疼。假设你向父母提出脱离学校自学,父母一定严词拒绝。原因很简单,其他孩子都老实去学校,你凭什么搞特殊?
这句话背后真正的潜台词是:
“大家都把孩子送去学校,我也这样做肯定没错。”
只有把你送去学校,才能在最后万一高考失利,全家都无比悲伤之余,从家长的角度安慰自己:
“也许是学校老师不适合孩子吧,又或者是孩子在学校还不够刻苦吧…至少,我作为一名家长已经做了我该做的了。”
不难发现,父母向其他两方甩锅的逻辑要想成立需要的也是你在他们的要求之下去学校学习。
最后是你自己。高考作为一次考试,总有出现意外的可能。当一个学生高考失利,除了怪罪发挥和运气,他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归咎于:
“高三一年学校的复习安排不合理,老师的风格不适合自己,甚至是父母没有给到足够的理解…”
同样的,你自己怪罪外界的逻辑想要站得住脚,需要的其实也是你家长的安排去学校上完老师的课。
到这里一切都清楚了,在高三,老师和父母的出发点看似和你一样,实则却和你最核心的诉求有所区隔。在重要到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问题前,除自己外的几乎所有人最优先的考虑常常不是为了让你好,而是为了让自己不为你的坏背锅。真正什么都不想一心只想让你变得更好的从头到尾都是你自己。
上面那个微妙的三角甩锅平衡之所以能够存在,最大的前提总是“你去学校上课”,而选择自学就是破坏前提。
一旦平衡被扰乱,面对没考好的你,老师和家长总能一边深表遗憾一切又轻易地说出“谁让你不听话非要自学?”而你则彻底失去了甩锅的权利——
你再也不能怪老师教得不好
因为是你自己选择了不听;
你再也不能怪家长没有给你支持
因为是你自己选择和父母的方向背道而驰;
你唯一能怪的人,只有你自己
这也许将是你人生第一次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
这意味着从选择自学开始,你的所有选择和行动都该由也只该由自己全面思考谨慎决策,然后你要心甘情愿对所有选择的后果负全责,最后只要是自己选的那无论结果怎样你都要认账。
唯有把“成功了全算我的,因为我配;失败了也全算我的,因为我认”的态度植入心底,你才有可能抵挡三角平衡坍塌之后只被指责却无法甩锅的巨大压力。
请你好好考虑,如果最后你失败了并且没有任何人与你共同承担,连过去那些鼓励你的人也集中指责你当初的选择时,你应该如何承受?或者说,你到底能不能承受?
纳西姆 · 塔勒布在《利益攸关》一书中表达了对独立交易员的赞美,他认为独立交易员是一群直面风险的勇士。
交易员在市场里根据自己的判断用自己的钱完成交易,赢了归自己输了也自己扛。这种人把风险全部抗在自己肩上,无论成就如何,他们的精神和胆识都值得尊敬。
与独立交易员相对的是大公司雇员。公司为他们确定好了方向、规范好了工作步骤。他们每天要做的无非是按照公司的规定做好自己手里的工作,既不用考虑太多也不用担心太多,谈不上自在但乐得安稳。但这份安稳不过是公司作为保护伞替雇员承担风险之后的结果。
交易员像是一栋小平房,独自面对风吹日晒;而公司雇员则像是摩天大楼里的小房间,是大楼在替房间遮风避雨。同样面对风险,一个直接面对,一个呆在大组织的庇护之下,这便是两类人最明显的区别。
“高收益对应高风险”是个通用的规律,虽然交易员和雇员并无优劣之分,却存在收益期望的选择问题。交易员承担了遭受巨大损失风险,也拥有了获得超额回报的机会;雇员享受了公司带来的安稳,随之也陷入温饱有余富贵难求的困境之中。
不要觉得和你没关系,雇员和交易员正是你在选择自学前后最真实的写照。自学前,学校替你安排了方向、进度甚至是每时每刻的任务,你因此规避了走错路的风险但也由于安排没有针对性而对自身的效率不够满意。思前想后选择了自学,的确有了更多的自由,但随之而来各种方向错误、进度混乱的风险和担忧都可能让你心力交瘁。
即使深刻理解“高风险对应高收益”,失去学校全局性的保护同样会让你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迷茫和孤独。
·压力·
高三压力已经足够大,自学非但不会让压力减小反倒是压力的放大器。
我们一般认为压力的来源各式各样,但几乎所有压力本质上都来源于你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之所以临交作业时拼命赶作业的你会感受到压力,是因为这作业你不得不交,你没得选;之所以整个高三你都感觉压力巨大,是因为你认为高考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方式,不成功便成仁,你没得选。
回家自学看似是你新做的选择,但它也会让你彻底失去一个深藏心底用于兜底的选项——当你还在学校,即使老师水平不够、日程安排僵化、学习环境不好,你至少还能在最难受的时候告诉自己“大不了回家自学…”那时的“自学”事实上是你面对糟糕环境时最后的底牌。
可当你已经回家自学,要是再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请问你该怎么保护自己心里那抹微弱的希望火光不熄灭呢?“要是这样都还是不行,我还能怎么办呢?”
最后一张底牌打掉之后,“没有选择”的可怕境地在让你感觉压力倍增的同时还会削弱你的抗压能力。作为代价之一,你必须挺住。
·迷茫·
不可否认,学校的安排的确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是最好选择。但学校老师几十年的经验至少可以保证在复习方向、进度推进、阶段调整等一系列关键要素上不犯致命错误。
选择自学的你也许只看到了学校的不好,而没有意识到仅仅“不犯错”三个字对一个高三学生到底有多么重要。你更不清楚自己作为只读了一年高三的学生想要把教了几十年高三的老师们都做不到完美的事情做到完美到底有多困难。
真的选择自学,复习方向、进度安排、适时检测、及时调整等等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但又被习以为常的重要步骤,全都需要你自己一手把控。更困难的是,你的目标不是只像老师们一样做到不犯错,更是要做到足够好甚至是完美。
这种情况下你感受到的不只是巨大的压力,还有深刻的迷茫。我相信任何一个高三学生都不会只因一时兴起就做出“回家自学”的决定。倘若做了这个决定,他势必已经找到了一条比在校学习更好的路,至少是他以为的比在校学习更好的路。
问题在于,你如何证明它真的是更好的路呢?你以为某条路可行,但你事实上并没有真正走过那条路。不管你在大脑里将其想象得多么美好,你也只不过是在理直气壮地猜测它有用而已。
但学习不比打嘴炮,方向选择不能只是说说,而是需要你真的把大把时间投入其中的。因为你自己无法十拿九稳,到你真正投入精力时,类似“这个方向真的对吗?”“这样下去结果会好吗?”“我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呢?”的问题便开始一天又一天地轰炸你的大脑。
可是自学的路上你几乎孤身一人,无论你多么用心地思考、多么偏执地努力,都没有一个人敢在最终结果出来前跳出来对你说上一句“放心,这条路就是对的。”
当你一次次陷入“想选但又怕错”的怀疑并在各种选项中感到迷茫时,你可能会想起了那首叫《未选择的路》的诗——“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你很期待自己选择的路的尽头是鲜花和美好;但你更害怕那条你没选的路才能通向成功——没了学校给你“至少不犯错”的保证,你对犯错的恐惧立刻被放大了许多倍,渴望改变却又无法确定改变正确的无所适从将一直困扰你。
就像弗罗斯特在诗的末尾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这条人迹更少的路,注定了你将同自我怀疑和选择迷茫长期相伴。
·孤独·
对一个路上的人来说,最大的动力莫过于看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曾被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做到过。”同样,对一个路上的人来说,最靠谱的坚持就是看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一群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正在努力做。”
可当这一切反过来,情况便残酷得让人心疼。对一个奋进的人来说,最深的绝望莫过于发现“自己一个人走在路上,身边连一个人都没有。”这正是选择自学的你不得不面对的孤独。
在学校你可能会对身边的同学感到厌烦,你想要休息时他们打闹、你希望做题时他们嘲笑…你可能曾下定决心不再跟他们说话,他们也可能就是你选择自学的诱因之一…但不管你对他们多么不满,有一点你必须承认,那就是他们哪怕仅仅就是待在你身边其实就已经给了你足够多的支持了。
同样的作业你做他们也做
遇到困难即使没人能帮你解决也至少能够一起讨论
同样的重点你难他们也难
遇到瓶颈就算无法彻底攻克也至少可以一起吐槽
…
从这个角度看,那群惹人厌的家伙其实也是帮助你免受孤独侵袭的同行战友。
真的选择自学,你的方向和进度将和同学们渐行渐远。不多久,不仅你写的题目只有你在写,你遇到的问题也只有你才有。那时候,你便失去了和大家沟通交流的窗口,毕竟就算同在一个班里,只要我做的题你还没做,要想高效地讨论问题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一个在家一个在学校,各自的进度还完全不同呢?
面对挑战时人自然渴望陪伴,而你却环顾无人,无论遇到什么都只能一个人硬上,所有的困难也只能一个人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常常无人倾诉,即使有曾经的伙伴愿意听你说起,方向进度的差异也早已让你和他无法再对彼此的问题感同身受。
不知你是否有过深夜走过荒郊野岭的经历,那种切身的孤独和恐惧可能会让你记忆犹新。回家自学比之可能更甚,因为你不仅要独自前行,甚至还因为怀疑和迷茫无法分辨正确的方向。所以你真正需要对孤独做好的准备不是单纯走夜路那么简单,而是在迷路的情况下一边摸索一边走在荒郊野岭的夜路上。
我无意夸大这些情绪因为它们已经普遍到每个自学的同学或多或少都将遇到的底部。我唯一希望的是,无论针对压力、迷茫还是孤独,你都要提前了解并做好准备,很可能你的选择背后不只是背水一战,还是孤立无援。
这里的超人没有半点夸张,而是对选择自学的你最基本的要求——自学极其考验一个人自身的素质。
首先是对自我的要求,回家看似美好,但游戏、番剧、知乎甚至是公众号都可能成为消磨精力的注意力黑洞。所以仅仅自律是不够的,你需要的是极度自律。
最初的热情褪去,你的作息可能变得非常不稳定,起得比学校晚睡得比学校早可能是常事,一旦失去规律晨读的机会,要背的古诗词和英语单词都会因此堆积如山。
复习的枯燥和进度的迷茫加上无法控制的欲望,很快便让你对自学的渴望被各种极具吸引力的事情削弱,直到某次放纵过头痛定思痛然后不过多久又重蹈覆辙…
上面的一切都是自学同学的真实经历,现在你需要把它们挨个抗下来并一一规避掉,差一个都可能让你其他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相比在充满外界约束的学校,离开学校的你不仅要对自己有超乎常人的高要求,这些要求还必须是长期持续且绝不随意降低的。
此外,自学还极其考验你对外部环境的承受能力。
人是一个很神奇的物种,大多数人永远都是嘴上说一套手上做一套。比如人人都说讨厌温水煮青蛙,可事实上人最喜欢的正是稳定不变又安全的环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无需关注太多更不用思考太多。
更有意思的是,当一群人都在呆在稳定的安全环境里,但凡身边发生一丁点反常的事情总会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并且,如果当事人的情况因为那件反常的事情变好了,人们往往只会表示惊讶接着便把那件事情抛在脑后,反正好事又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可一旦当事人的情况变差了,其他人就像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改变才是正确的”一般,开始不约而同地把失败原因归咎到那件反常的事情上,一副“谁让我当初劝你你不听…”的恶心嘴脸。
大家都在校学习时,回家自学就是这样一件反常的事情。它的不寻常会让你在各方各面受到比过去严苛得多的要求。换句话说,只要做出选择后你的情况出现了哪怕一点点不好的波动,外界便会把一切罪责归咎到你先前做出的那个不合乎他们预期的选择上。
假设回家自学的你在返校考试中没能取得好成绩,你马上就会收到铺天盖地来自同学、老师、家长的质疑和嘲讽:
“当初说得那么好,全是环境的问题,换了环境你就能学好了,现在怎么越考越差了呢?”
“好好一个学生,偏偏信那些歪门邪道…哎…可惜了…”
“都告诉你行不通了,你偏偏不撞南墙不回头,哎哟,急死我和你爸了!”
就算你努力解释说没考好不是没学好,而是因为考试内容和自己重点突破的内容不重合,他们也根本听不进而只会觉得你是在找借口。
更进一步,为了继续表示对你“特立独行”的不满,外界甚至不仅关注成绩波动这一点。但凡你遇到了任何形式的问题,只要被他们看不顺眼那都无一例外是因为你选择了回家自学。
遇到瓶颈情绪低落在学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回到家立马就变成“让你不要回家,你看看你现在这个状态…”;在学校晚自习开个小差看看杂志是连班主任都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人之常情,可回到家立马就变成“让你不要回家你不听…就你这个状态怎么可能考得好?”
所以很多人之所以讨厌温水煮青蛙其实是因为只看到了缺点,殊不知安稳的环境至少让你有了犯错的资格。当你真正选择特立独行,当你的每一次波动都可能招来应接不暇的指责时,你会谨小慎微到连小错都不敢犯。在如此大的心理压力下还要长期抵挡暴风骤雨般的无端指责,所需要的心理素质的确可以说就是超人的。
上面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我事实上只是把上周留言在评论区里的有过自学经历的同学描述的经历进行了分类和罗列。之所以要告诉你这些,是希望你们能在意识到选择本身可能存在的偏差之后,进一步了解你做的选择到底意味着什么。
仅仅感受到幻想是没有意义的,人最容易被自己的幻想毁灭。提前对你可能遇到的困难产生合理的预知对后续正确的行动至关重要。
当然,虽然我并不鼓励回家自学,但也不想旗帜鲜明地劝你不要自学。如果你仔细审视就会发现,上面的三个方面虽然无不意味着巨大的困难,但本质上并非无法克服的绝境,只不过对人的确有着极高的要求。
这也反过来印证了上一篇文章说的——“自学的确可能带来超常的回报,但它并不适合绝大多数人,所以选择一定要谨慎。”
上周的留言里有同学分享了一句他班主任说的话,我非常赞同:
“你要去补习也好,自习也罢,都是学习的进度已经不能满足你的进步了,或者实在跟不上老师的情况下才去的。”
如果看完上面和上一周的内容,你已经对“自学”这个选择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我不知道你的选择是否因此发生了改变,但如果你依然坚定地选择自学。我首先对你表示绝对的尊重,然后我会在下一篇文章给你提供一些有关自学的核心建议,如果你有自学的想法请一定要做好它们,这样能帮你在最大程度上让你的自学之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即使你并没有打算自学,相信那些建议也能对你后期的高三安排带来启发。
下篇文章见。
END.
本期作者
王振宇
东南大学计算机大三本科生、知乎11万关注60万收藏的高三优秀作者、树成林核心成员、帮近千名学生平均提分50+
高三的孩子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看了大篇幅文字却没有收获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所以我只写真正有用的系统学习方法论。
特别推荐
由老王和树成林共同出品
知乎点赞收藏超过100万的
高三系统提分学习方法论电子书《高三突围》
持续发售中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