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峻阳陵
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位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浚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使三国分裂的中国再次得以统一。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早期还出台了不少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晋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以至于晋朝只前后持续了51年随即灭国,这和武帝司马炎不无关系。
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应该是一个被低估了的皇帝,虽然其不能和历史上任何一个开国之君相比,可以这样论定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开国之君都比司马炎强的多。虽然武帝后期以致沦为昏君,但是其统一中国的功绩还是不能否认的。必定司马炎为人太过宽厚,如果武帝接手的是一个富裕的太平盛世,那么老百姓拥有一位这样的君主无疑是最好的。司马炎错误主要是后期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炎病重,两天后驾崩,享年55岁,葬于峻阳陵
司马炎葬于峻阳陵,作为一代开国之君,按理说陵墓肯定是要大于其祖辈司马懿墓和司马昭墓。可是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而自己所立太子又是个窝囊废傻子,自然没有能力给其建陵。随后的十六国时期刘曜为了破坏司马家的风水龙脉,又于太兴二年(公元319年)开始捣毁北邙山上的晋帝所有王陵,峻阳陵也在其内,并首当其冲的被刘曜挖了个干净,以致从此以后晋武帝峻阳陵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后世再难寻览。
历史一瞬间,山河日月长。转眼间就到了2009年的时候,位于河南偃师县南蔡庄有个普通的村民在自己家的农田里干活,没想到锄头挖掘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一声碎响,便知道肯定是挖到了什么硬物,于是就继续挖开一看,果然是一块很大的石头,而且上面还有花纹,但是对于满山遍野都是陵墓的邙山农民来说,立即就能断定肯定是挖到了古墓,也不放在心上继续的干着农活,随着也就不断的挖出了不少的砖头,村民似乎预感到自己的地里有可能埋葬有古墓?为了保险起见,村民立刻赶回家中打电话通知给了偃师县考古队。
没有想到,随着考古队的到来,一代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的峻阳陵浮出水面。偃师县考古队很快就来到了南蔡庄村民家,在村民的指引下考古队对村民挖到的石碑和该地进行了勘察,断定是距今千年以前的古物。随后考古队就立即对这里的古墓开始进行了保护性挖掘,经过数天的挖掘之下,考古队终于成功的挖通了古墓墓道,进入墓道后从墓中的情况来看,此墓应该是三国时期的墓葬。而且该墓规模还是非常巨大的陵墓,基本可以断定是一个高规格等级的“陵”墓,当时考古队都非常的兴奋,毕竟不是谁都能在有生之年亲手挖掘一座帝陵,无疑和书生科考中了三甲一般兴奋。
不过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陵墓虽然顺利挖开了,可是墓里寒酸的什么珍贵的陪葬物都没有,更不要说贵重的金银玉器等物品,除了挖出一点简单的陶器、铁器、玻璃器以外,其他物件全部没有。更缺少的是没有文字性的东西,给考古断代确认墓主身份带来极大的不便,随后考古工作者只能根据晋书以及早期出土的贵嫔左棻出土的墓志铭作为主要依据,判断该墓就是晋武帝峻阳陵。
走访峻阳陵相对其他西晋帝陵要好找的多,第一次我来到这里也就是远远看了看,当时第一是因为时间问题,第二也是好大一座山,西晋有着“不坟”、“不树”、“不谒”的祖训,想要寻找起来相当困难,故而这次前来我是留够了充足的时间准备寻找该墓。汽车沿着X018乡道经过首阳山庄向北直接上山,在山下第一个拐弯处就到了。来此交通和道路相当方便,沿路边有两条道路可以通向上面的“之”字型018乡道上,在路边有“首阳山镇南蔡庄村公墓”石碑一方,继续沿公路向前走几米,一条并不明显的步行小道就在眼前,从此向北上山,行大约百米就见一个斜坡土坑,这里就是峻阳陵的墓道所在地了。
根据我掌握的一些零星资料显示,早期考古工作者在这附近是大量挖出了几十座晋朝古墓,其中的M1号大墓为最,应该就是晋武帝峻阳陵,但是出土文物并不多,也根本没有实物证据证明就是峻阳陵的证据。在018乡道上上山不远的第一个大“之”字路中间就是墓道所在的位置。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但是早期考古挖掘留下的墓道依然清晰可见,墓道沿山顺势而建,也基本算是一个早期的山陵。该墓道暴露在外的部分长不下30米,靠近上坡山下最深处有七八米的样子,因为时间久远,村民恢复耕地,现在把早期挖出来的墓道基本已经回填平整,并恢复了耕种,在山坡墓道边无法恢复的地方侧长满了酸枣树,也就无意中对墓道形成了保护,让后来者寻找峻阳陵多少留下了一些痕迹,大大方便了以后的走陵爱好者。
在墓道四周埋葬有大小几十座现代人的坟头,上侧道路下,也就是墓道的上段有半个篮球场大小一片平地,都是星星点点的的坟堆。在其中一个坟头刚好碰见一对年轻夫妻给先人上坟,也不便过多攀谈,随便问了几句?我问他们是不是早期这里挖过一座帝陵,夫妻两个也说不清楚个所以然来,只是说早年间这里是有考古队挖掘出西晋陵墓,大家都称这里是晋王墓,具体情况他们也记不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的恢复,现在满眼都是绿色的植物,要想找见其它遗址无疑很是相当困难。
我只能沿着附近野地乱走,东刨刨,西看看,还是多少看见地里有不少早期的废砖。这里新旧坟到处都是,也有用砖切的,被后来人扔的到处都是,还好汉砖比较好认识,重量和声音都比今砖宏亮,当然今砖时间近,菱角磨损少,就更容易确认。汉砖比较厚重体积大,但是这里多为碎块,也只能根据质量和声音进行辨别,不管怎么说还算是找见了几块,总算没有白来。基本可以确定我是真正意义上走进了一座西晋的帝陵,虽然还不能确定墓主的真实性,但是必定还是来了。最后就用唐代诗人王建《北邙行》一诗结束我的西晋帝陵之行吧;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 谁家石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
西晋帝陵相关链接;晋宣帝高原陵(司马懿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