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悲愤诗》赏析(二):母子离别,人间惨剧

接上篇。

上篇讲了蔡文姬五言《悲愤诗》前十六句,主要是交代创作背景:汉朝末年董卓乱政致使天下大乱,蔡文姬于此时被匈奴人从中原掠走。

接下来,我们看看蔡文姬在匈奴军中的经历和见闻。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迥(jiǒng):远。还顾:回头看。略:“掠”,抢掠。屯聚:聚集。

匈奴人把男人杀死,并把人头悬挂在马侧,把妇女抓起来绑在马车后;匈奴军队一直向西开过函谷关,行军路途遥远而又充满艰难险阻。

回头向故乡看去,死尸的内脏已经腐烂;匈奴人劫掠了数以万计的俘虏,不许俘虏们聚集在一起。

匈奴军队非常残忍,他们在中原一路烧杀抢掠,男人们被他们杀死,人头被悬挂于马上。妇女们则被他们绑在马车上,供匈奴人淫乐奴役。

人多壮胆容易生事,因此,匈奴军队把他们劫掠来的俘虏分散开,不许俘虏们聚集到一起。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骨肉俱:亲生骨肉都被劫掠。失意:不满意。几微:微乎其微、程度低。

要当:应当。亭刃:亭,通“停”, 亭刃是没有使用、闲着的兵刃。我曹:我们。詈(lì)骂:恶言辱骂。

有的至亲骨肉一起被劫掠,见面以后纵有千言万语也不敢交谈说话;匈奴兵们稍微有点不满意,张口就说:“杀掉你们这些投降的俘虏!

刀闲着也是闲着,我们才不愿留着你们的贱命!”被俘虏的人哪敢爱惜姓名,实在是忍受不了匈奴兵恶劣的辱骂。

人真是有着魔鬼的一面,当人可以不受限制随意处置对待其他人的时候,人体内的魔性就被激发释放出来。

这些辱骂虐待俘虏的匈奴兵们,我相信他们绝大多数在平时生活中是和善友爱的好人。

可是,当他们面对俘虏的时候,可以随意打骂甚至杀死他们而不受任何约束的时候,他们内心的邪恶轻易地覆盖住了善良。

所以,任何人都必须受到法律、道德等规则的约束,否则丧失良知的人连魔鬼都不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棰杖:打人的棍棒。参:一齐。彼苍者:天。《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后人用“彼苍者”代指“天”,这里是感叹词,相当于“天啊!

有的匈奴兵则直接对俘虏棍棒相加,毒打、辱骂等惨痛一齐而下;早上起来一边哭一边赶路,夜间悲伤地坐着哭泣。

俘虏们简直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苍天啊,我们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困苦和祸患。

俘虏们被匈奴兵任意地殴打辱骂,遭受着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濒临崩溃和绝望的边缘。

以上四十句是这首诗第一部分,交代时代背景,以及蔡文姬被匈奴兵俘虏以后在行军路上的所见所闻。

那么,到了匈奴营地以后怎么样呢?下面继续看: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义理:礼仪。

我们来到边荒蛮夷之地,风俗习惯与中原完全不同,这里的人行为粗鄙缺少礼仪;居处常年被霜雪覆盖,即便是也刮着强劲的大风。

大风吹起我的衣服,肃杀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家乡的父母,悲哀地叹息声从未停止过。

经过惨痛的行军,俘虏们来到匈奴居住地。这里远离家乡父母气候恶劣,这里的人粗暴野蛮不懂礼仪,所有这些都让蔡文姬非常不适应、心里非常难过。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徼(jiǎo):同“侥”,侥幸、庆幸。

每当听到有中原客人来的时候,我都非常高兴;我上前去打听家乡消息,客人却说不是我的同乡。

庆幸的是,我的亲人来迎接我;我自身幸免可以返回中原,却必须抛弃我的儿子。

蔡文姬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并且生下两个儿子。

曹操派人去匈奴接蔡文姬回中原,匈奴人同意了,但是却不许她带走自己的两个儿子。

蔡文姬的命运也真是坎坷,沦为俘虏生活在匈奴十二年。好不容易盼来了中原派人迎接她,却又不得不与自己的儿子天各一方。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天属:天然的亲属,至亲。缀:联系。乖:背离。

我和儿子心意相连,想到这次分以后有就永无再见之日,我实在不忍心离开儿子。

儿子走上前抱着我的脖子不撒手,“听人说母亲要离开我们,母亲要去哪里?我们还能再见么?”

母子之情是天性,即将永诀,蔡文姬千般不舍。

儿子已经懂事,也知道这次分别将是永别,依恋着母亲。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仁恻(cè):仁慈。更:变更。五内:五脏。回疑:犹豫。

儿子继续说:“母亲你一直很仁慈,现在这么变得这么狠心?我还没有长大,你怎么对我丝毫不顾念?”

此情此景,让我五内俱崩,神情恍惚如痴如狂;我一边嚎啕痛哭一边抚摸爱子,出发的时刻,我有犹豫起来迟迟不忍启程。

儿子继续发问,似不舍又似责备,让蔡文姬五内俱焚讨好痛苦不能自已。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同时辈:一同被俘虏的人。行路:路过的人。

那些和我一同被俘虏的同乡们,都前来和我告别给我送行;他们都羡慕我独自回归家乡,哀嚎的声音崔心裂肺。

马儿停步不前,车轮也不肯转动;周围的观者唏嘘不已,路过的人看到这情景也都悲伤呜咽。

母子被迫分别,这一幕人间惨剧,任是谁看了都会悲伤不已,这就是恻隐之心,乃人之四端。

这些现在怀揣恻隐之心的人,必然有当时对蔡文姬等俘虏殴打辱骂的人。

当初的魔鬼和现在这些仁慈的人,居然是同一伙人,人性就是如此复杂。

阳明先生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实乃至理名言。

这四十句是第二部分,讲述蔡文姬从匈奴返回中原时,与儿子和其他被俘同乡的离别场景,悲伤至极感人肺腑。

注:阳明先生四句教通俗易懂而又博大精深,以后有时间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