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器漫谈——以两款南宋龙泉窑小盏为例

翻开宋代诗词,我们经常会读到诗词里的瓶炉盘碗杯盏。如“葛巾羽扇吾身健,雪椀冰瓯子句清(范成大《次韵甄雪卿晚登浮丘亭》)”;“藤杖有时缘石磴,风炉随处置茶杯(陆游《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杯茶盏水也风流,莫负了,桂时菊候(陈著《鹊桥仙·次韵元春兄》)”;“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这样的句子枚不胜举。瓶炉两种我们说的比较多,是承载宋人烧香与插花的风雅之器,即使不用于烧香、插花,也有陈设观赏价值,写入诗词,绘于画中,自具诗情画意。盘碗杯盏却是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器,为什么也能融进诗词里?我们搞收藏有个好处,我们可以拿宋代的盘碗杯盏来印证。宋代的器物太美,即使日常中的饮食容器,一盘一碗,一杯一盏也可以入诗入画。反观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盘碗杯盏美不美,能提炼出诗意吗?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器物能那么美?我想,这个首先和时代,和生活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宋器之美与宋人的精致生活分不开。我们透过宋代的盘碗杯盏,看到的是他们与茶、与酒,与浅斟低唱有关的生活。是多彩丰富的各种民俗活动,充满仪式感又富含生活情趣。盘碗杯盏既盛得珍馐美馔,也盛得四时风物。其次,宋器之美与宋人的匠心分不开。如何体会古人的工匠精神?此处以宋代龙泉窑青瓷为例,谈点个人浅见。

我想举两款器例。一个是南宋龙泉窑芒口盏。

芒口盏,顾名思义也就是口沿无釉的盏。众所周知,芒口最出名的当属定窑。定窑之芒口因覆烧法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空间,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而龙泉窑的芒口盏并不采用覆烧,修成芒口是便于置垫饼,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器物变形,提高成品率。

龙泉窑芒口盏在南宋时期十分流行,产量非常大,龙泉地区的不同窑口均有生产(溪口窑较多),水平参差不齐,有灰胎,黑胎、铁胎等等,釉水千差万别,式样则保持一致。这种盏看似不起眼,实则不简单。一来尺寸小巧,二来薄胎厚釉,完美烧成并非易事。所以芒口法,可以说是一种技术革新,精烧的举措。但龙泉窑芒口盏一直以来被忽视,至今也没见有龙泉窑芒口盏拍出高价而受关注或奉为珍藏的事例。

以上均为南宋龙泉窑芒口盏。

此例为当代仿烧产品,以南宋龙泉窑芒口盏为样本烧制

此器系最近香港佳士得“古今”专场拍品:南宋 龍泉窯仿官窯小盌(口径8.8公分)。该小碗有些类似龙泉窑芒口盏,但此种釉色在龙泉窑中十分罕见,或非龙泉窑所烧。

碗盏之类是最为普通常见的基本造型,龙泉窑生产的各种大碗、小碗也非常多。比如尤为多见的莲瓣碗,从南宋早期的宽底足、宽莲瓣到南宋中晚期底足变细,再至元明,莲瓣逐渐变窄,变为狭长,有一个传承延续的发展轨迹。但龙泉窑芒口盏只见于南宋时期,可以说是集中体现宋人审美的产物。

除了芒口盏,还有一款龙泉窑盏式亦只见于南宋时期:束口盏。束口盏的特点即是口边增加了往里凹的一圈,形成一个束口。我们从传世器中可见,芒口盏、束口盏有作金属包边处理(定窑、建窑等较多见),扣金扣银瓷器当属有宋一代的审美偏好。束口造型尤利于包镶较宽的金银扣。但束口盏并非龙泉窑首创,束口盏是为茶而生的建盏之经典造型之一。束口造型的初衷主要是根据斗茶需要而设计的。比如束口有利于击拂时约束茶汤外溢,束口线对茶汤还可起到统一标尺的作用,以利于验看胜负等。龙泉窑束口盏受建窑影响启发而来,但与建窑束口盏存在较明显区别。比如最近香港苏富比秋拍“淳古渾樸-宋代雅器精萃”专场,有一件“南宋龍泉青釉盌(口径11.3公分)”,即我们所述的束口盏,拍出230多万港币,并列入该场成交榜的第五名。

很多人认为这个价格很高了,我个人并不以为然。此盏口大足细,造型优美,顶级梅子青釉,可以说是我见过的龙泉窑束口盏中最美的一只。日本出光美术馆有一只同款束口盏,我在之前的一个讲座里也提到过。另有韩国新安沉船出水同款器例。1974年于浙江衢州史绳祖墓也出土了一只束口盏,应为咸淳十年(1274年)制,足部无釉,明显要粗糙些了。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南宋龙泉窑束口盏

韩国新安沉船出水龙泉窑束口盏

衢州市柯城区浮石乡瓜园村南宋咸淳十年史绳祖夫妇墓出土束口盏

这几例龙泉窑束口盏,口部釉水均较器身为薄,但均无钤边。其束口或只作为一种式样加以采用。且对于成型来说,束口亦有类似芒口置垫饼的作用:避免口部变形。

对于龙泉窑来说,一只小盏能拍出230多万港币,确实少见,但对比同场的“北宋钧窑紫斑碗(口径9公分)”,拍出2400多万港币,相差10倍之多,这样的价格只能说“小巫见大巫”了。钧窑小碗能拍出如此高价,无疑受了“五大名窑”之光环的照拂。五大名窑的作用太大了,一提起宋瓷就是五大名窑,每场宋瓷拍卖,占据成交榜首前列的必定出自五大名窑。但宋人并无五大名窑的说法,五大名窑的提出源自明代,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界对于钧窑的烧制年代就存在诸多争议。

同场还有一件建窑束口盏,成交价为250万港币,占据成交榜第四。我们可将龙泉窑束口盏与此件建窑束口盏进行对比,两者不同的审美风格不言自明。

注:本文根据群内讲座整理 本公众平台文章均系叶英挺馆长原创,欢迎转载分享(务必请注明出处,包括原创图片),欢迎交流探讨,留言评论或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