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五:爱我常呼赵倚楼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诗人行吟于英金河畔。死后,他葬于红山脚下……

01

言访诗人赵倚楼

虹桥敛彩光,

归岫白云软。

惟留水底岚,

苍苍不可卷。

一雨洗炎蒸,

新秋味清越。

远山揉片云,

明河浴孤月。

如果告诉您,上面这首名为《喜晴》的诗是一个21岁的青年人所作,作何感想?您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特别喜欢其中的“远山揉片云,明河浴孤月”之句?堪称佳句!如果再告诉您,这首诗写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距今已经179年了,作者叫赵玉丰,您又作何感想呢?是不是突然有了一种“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的伤感啊!

据李俊义教授所著之《赵玉丰年谱》记载,距今整好200年前,即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二月初八,公历1820年3月21日,赵玉丰出生于当时的直隶承德府赤峰县四道杖房村,也就是现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新杖房村。他字蓝士,号庾伯,一号琢堂,行一。据说,赵玉丰还有一个“倚楼”的雅号,出自晚唐诗人赵嘏的《长安秋望》:“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玉丰非常仰慕赵嘏的诗,时人遂以“赵倚楼”称之。显然,赵玉丰本人也认为此号甚雅,非常喜欢,曾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作《荫翁月夜过访,谈诗竟夕,乃去》:

高卧红山二十秋,

而今许坐李膺舟。

来无张盖归无骑,

君梦飞凫我梦鸥。

百里弦琴弹古调,

一天云树护清游。

惭叨独步春街月,

言访诗人赵倚楼。

此外,赵玉丰还曾作《琴调相思引·春暮》:

燕乳莺娇喜结邻,

碧阑干外草如茵。

榆钱满地,谁道我忧贫?

结网蜘蛛犹织恨,拖花蝼蚁也留春。

韶花弹指,况有倚楼人。

这就是有“口北才子”之美誉的赵玉丰,一位在赤峰文坛久负盛名的晚清文人。在赤峰地区,他还是诸多秀才、举人、进士当中惟一留下诗词文集的人。他的《泥莲书室文集》,线装木刻纸本,凡八卷,合计为四册,共计46362字。其中,《泥莲书室吟草》卷一、卷二合订为一册,刻于咸丰十一年,字用宋体,卷一收诗92首,卷二收诗96首;《泥莲书室吟草》卷三、卷四合订为第二册,刻于光绪年间,卷三收诗101首,卷四收诗102首;《泥莲书室吟草》卷五、《泥莲书室词钞》全一卷合订为第三册,刻于光绪年间,卷五收诗98首,词钞收词80首;《泥莲书室试帖》全一卷、《泥莲书室杂著》全一卷合订为第四册,刻于光绪年间,试帖收五言八韵诗帖诗40首,杂著收文章9篇。

据说,赵玉丰的文集一经面世,立时成为赤峰街的文坛盛事。本地的文人学者们以未见此书为憾事,而见之者,莫不赞不绝口。正如赵玉丰好友顾际盛(江苏人,时为赤峰县衙幕僚)所言:“庾伯之诗,纵横跌宕,不拘一格,而温柔敦厚,要不失三百篇遗意,非历名山大川,复坐寒岩者,未易有此吐属也。”

而关于“泥莲书室”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赵玉丰在家门前曾辟一莲池,故名。我想,此名更多出自“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句吧。

02

春梦参差又一场

从清宣宗道光十二年(1832年)起,赵玉丰先后师从鹿燕苹、吕升堂、吕敏、张彦云等先生,正式为通过科举考试走仕途之路作准备。在此前,他已接受了张振基、周二酉等先生的启蒙教育。道光十六年为丙申年,清廷设恩科会试,十七岁的赵玉丰参加了承德府试,考中秀才,成为一名优廪生。关于这场府试,他在八年后曾作《五彩蝶》,题下有注云:“丙申府试,吉秋畲年太守曾以五色蝴蝶命题,旧稿散佚,补作五绝。”五绝如下:

绿蝶

宿傍纱窗梦已苏,

漂摇春影落蘼芜。

碧桃花下一相遇,

猜尔前身是绿珠。

黄蝶

自从小劫落金钱,

杏子衫娇态似仙。

飞近葵花无觅处,

一团黄月照春眠。

赤蝶

软红尘里去谁家,

十二阑干一点霞。

落尽相思情未断,

却从何处换丹砂。

白蝶

绰约冰肌不染埃,

满身缟素下瑶台。

梨花庭院深如许,

勾引玉奴春梦来。

黑蝶

乌衣飞过影模糊,

谁拓滕王墨蝶图?

惟有漆园知爱汝,

元驹不梦梦春驹。

显然,赵玉丰对于他的这次人生转折点印象深刻,很是自豪。但此后,命运的天平却开始向着相反的方向倾斜了,他屡试不中。据《赵玉丰年谱》记载,赵玉丰又参加了八次顺天乡试,皆不第。如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丙午科顺天乡试,他将考试底稿见示于其师张彦云先生。张先生看完赵玉丰的考试底稿,“许为命中之卷”,可揭榜仍然未中。对此,赵玉丰非常的沮丧,作《一剪梅·滦平道中》,发出了这样的哀鸣:

春梦参差又一场,

不是黄粱,却似黄粱。

短衣孤剑太郎当,

来也滦阳,去也滦阳。

造榜天过客断肠,

越好风光,越不风光。

搔头高唱望吾乡,

路也茫茫,心也茫茫。

清咸丰十年春,即1860年,四十一岁的赵玉丰第一次进京参加会试,依旧不中,作《下第宿古北口,同郭润峰璧广文作》:

南天门下草萧萧,

又到边城听斗刁。

汉月一丸沉鼓角,

秦关千堞锁山腰。

市中踪迹逢屠狗,

塞上功名愧落雕。

客思乡愁重岑寂,

与君沽酒换金貂。

正是在这种迷茫彷徨之际,赵玉丰甚至给人做起了“枪手”,只为有所酬劳。但更加充满讽刺意味的场景又一次出现了,由他捉刀代笔的考卷竟然榜上有名,而且还被印成范文,在全国公开发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对此,赵玉丰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作《阅<畿辅试牍>有感》:

忽从故纸忆前因,

姓字虽非笔墨真。

千里惯为弹铗客,

百年谁识捉刀人。

才如方朔但求饱,

赋学扬雄常逐贫。

在写这首诗时,赵玉丰还作注以记其事:“春宵无事,偶捡程楞香宗师所刊试卷,内有予代笔诸篇。噫,作爱钱之和峤,学卖赋之相如。千里雪泥,飞鸿曾印,廿年尘梦,覆鹿难寻,聊作短吟,以志吾过。”

03

归鞭又指柳城云

天上霓裳未许闻,

归鞭又指柳城云。

马蹄欹仄踏秋雪,

鸦背翩跹驮夕曛。

似此橐囊同一笑,

未知笔砚可能焚。

客中送客平泉道,

好贳村醪共一醺。

上面这首《秋闱报罢途中别刘韵珊吮忠茂才》作于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年),赵玉丰的满心无奈溢于言表。是年,他三十二岁,第八次参加乡试,仍不第,遂决计不再应试。此后的几年间,赵玉丰或在家赋闲读书,或游山玩水,或与三两好友微醺唱和,活得逍遥,平淡如茶。

独向石床坐,

萧萧生暮寒。

扫花风作帚,

惊鹊月如丸。

蜡屐一何倦,

横琴不忍弹。

梦魂牢嘱付咐,

休再上邯郸。

读完赵玉丰的这首《夜坐》,个中滋味,是不是五味杂陈啊。但所谓“无心插柳柳成阴荫”,就在彼时,转机突然出现了。咸丰九年(1859年),赵玉丰四十岁了。是年秋,清廷设己未恩科,而赵玉丰“有事于滦阳。事毕,买车将北归。戚友辈知之,逼令还辕,就京兆试,乃勉强入闱。揭晓前一日,幡然旋里,其名心淡漠如此。至半途,忽闻捷音”。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共考中二百四十三名举人,赵玉丰名列第七十二名,终于榜上有名了。彼时彼刻,他将信将疑,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吧,遂作《归途闻捷音口占》:

松州词客太詅痴,

乍见泥金喜又疑。

九转灵丹刚转遍,

朱衣也有点头时。

惭愧龙门跋浪难,

十年鬻赋向长安。

至今脱却青衫看,

尚有刘蕡泪未干。

于是,他又对自己的仕途之路充满了信心。中举后,赵玉丰又七次参加会试,结果依然似玩笑,屡战屡败。同治七年(1868年),四十九岁的赵玉丰第五次会试,不第。但这一年,他可以参加“大挑”。按照清廷规定,会试三次未中,可以参加“大挑”,候选知县,一般每六年一次。所谓“大挑”,并非经过考试录用,而是主要看长相,多取体貌丰伟、年富力强者;其次是看口才,多取言语清楚、应对敏捷、熟悉吏治者。挑上的人,常常会发往急需用人的岗位,如治河工程之类。正是在这次大挑中,赵玉丰“以在籍练团有功,钦赐知州衔,签分福建”。盼望已久的仕途之门眼瞅着打开了,但他却又给了人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因路远亲衰告假归故里了。

京洛驱驰,

忽搔双鬓,

归去来兮。

鸭子河东,

鸡冠山北,

歇我轮蹄。

何须远上蛮溪,

况近日冬冬鼓鼙。

卸却朝衫,

换将草笠,

未算狂痴。

在这首《柳梢青·签分闽省后假归》里,赵玉丰将辞官不做的原因归结为“何须远上蛮溪,况近日冬冬鼓鼙”。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下面的这首《签掣得闽省,因路远亲衰,告假归里,戏作答友人》里吧:

虮虱功名不易求,

求来仍似水中沤。

未沾五斗先归去,

陶令还输我一筹。

多年的折腾,让赵玉丰看透了官场,心灰意冷,功利之心已成过眼云烟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在五十五岁那次第六次参加会试,不第。

04

此日荒田拾破铛

不见奚王帐,

红山万劫秋。

河声吞赤壁,

月色挂丹邱。

毡雪汉臣泪,

燕支胡女愁。

谁能倚长剑,

遗迹吊松州。

赵玉丰的这首《登红山》出自《泥莲书室吟草》卷一,题下有小注云:“山在县治东北,石色皆赤,邑名赤峰因此。”请长假辞官回归故里后,赵玉丰除了经营家业而外,主要以教书为业,设馆收徒。课暇之时,他便与文友们高谈阔论,赋诗唱词。在众多文友中,赵玉丰与司六坡关系非常好,“平生知己,首屈一指”。清同治八年(1869年),赵玉丰作《答司六坡见邀》:

故人风义迈恒流,

爱我常呼赵倚楼。

白雁黄花新节序,

笔床茶灶旧朋俦。

当年风浴同行乐 ,

今日杯琴替扫愁。

准拟题糕赏重九,

为君来作小勾留。

司六坡名振声,直隶永平府迁安县密坞人,寄籍直隶承德府赤峰县,贡生,清光绪二年(1876年)冬天卒于家中。这一年,五十七岁的赵玉丰第七次参加会试,也是此生最后一次,依然不第。

赵玉丰喜游览名山大川,寻访古迹,曾遍历红山风景,著有《红山历代沿革记》。可惜的是,在伪满时期,此书落入日本人之手。

大元王气起升平,

北建雄藩馆帝甥。

四面楼台公主第,

万家烟火鲁王城。

当年战垒巡刁斗,

此日荒田拾破铛。

络马河边重回首,

满山禾黍自纵横。

在这首《乌丹城怀古》诗前,赵玉丰还作了一个长注:“在邑北二百里,城基高五尺,周六七里许,中有废塔及断碑一,字迹漫漶,惟鲁国大长公主字可辨。考《元史》,济南王特木尔子多阿克丹勒尚大长公主,加封鲁王。自络马河至赤山、涂河俱为分地,即今赤峰县北境及建昌、朝阳西北境也。”博古通今,不愧为“口北才子”也!

清咸丰三年(1853年),赵玉丰举家从四道杖房迁入赤峰街东园子居住,屋邻田野,过着恬静自然的田园生活。到了晚年,这位才子曾作《自嘲》:

当年曾作解嘲诗,

今日诙嘲句更奇。

手亦有文同季友,

面尝不洗学希夷。

翱翔也伴乘轩鹤,

退缩还如曳尾龟。

随地卜居居侭好,

奚烦詹尹告多辞。

据说,他还将居所号为“知足知不足斋”,在《知足知不足斋》一诗中云:“主人贫且闲,白板黄泥屋。花竹作日课,搦盐具清福。”噫!早年慕泥莲,晚年知足知不足,人生到此算是悟了吧。

赵玉丰病逝于东园子,葬于红山前,人称其冢为“赵举人坟”,后因无人管理,被夷为平地。但卒年不详,据其后人高景星介绍,赵玉丰当离世于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享年六十九岁。是年,顺天府乡试,士子康有为写五千余字之《上清帝第一书》,请求变法。

赵玉丰始祖赵成,原籍直隶顺天府三河县(现河北省三河市),明洪武四年(1371年)迁居山东青州府昌乐县(现山东省昌乐市)。赵玉丰高祖赵以爵因赌博输钱,无力偿还,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来到赤峰,为蒙古人种“二八地”,即蒙古人得收成的二成,汉人得八成。乾隆三十九年,现赤峰地区设乌兰哈达厅。乾隆四十年,清政府允许开垦乌兰哈达厅的荒地,赵以爵见四道杖房这一带土地肥沃,且能灌溉,遂回山东老家变卖家产,兑换白银,领租了50多顷平川荒地。从此,赵家牛马羊成群,粮食富足,家中使奴唤婢,宅院、仓库、碾磨房、牲畜棚圈等应有尽有,成为当地的首富。赵玉丰继续家业,家道中落。

2006年2月,湮没了一个多世纪的晚清举人赵玉丰遗著《泥莲书室文集》,经于建设、李俊义联袂校点,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年,赵玉丰诞辰一百九十年之际,由李俊义所著之《赵玉丰年谱》亦由远方出版社出版。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五

END

(0)

相关推荐

  • ​犁夫 :在赤峰,眺望诗和远方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在赤峰,眺望诗和远方 作者|犁夫  主编|幽梦静美 随意翻开草木的章节,在红山之上,眺望.任大辽的古风,在我的耳边呼呼作响. 八千多年的往事,一 ...

  • 经典欣赏:《不第后赋菊》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 ...

  • 江东三罗人物介绍

    [手机版] 江东三罗(江东三罗) 指晚 唐 罗隐 . 罗邺 . 罗虬 .三人皆 浙江 人,同应举,又以诗名相近,故称.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三罗诗>:" 晚唐 江 东三 罗 , ...

  • 赵之谦:知音,知音,知何处

    对于有生第一部印谱出炉,赵之谦心情十分复杂,既有对魏锡曾的感激,也有对刻印"末技"的不耻 ▲赵之谦 他是一个艺术天才,诗书画印俱佳,为清代碑学理论最有力实践者:他是一个悲情男人,少 ...

  • 馆藏的玉猪龙珍品(附高清图片)

    红山文化地域辽阔.持续时间较长,玉器数量也比较大. 红山文化玉器是迄今为止公认的中国最古老的玉器,标志性的器型主要有玉猪龙.C形龙.太阳神.勾云器.箍形器.丫形器.玉鴞.玉凤.玉人.玉鳖.玉璧.玉玦. ...

  • 赤峰市玉源博物馆.观摩「红山文化陶器」

    赤峰玉源博物馆位于赤峰市新城区水榭花都B区西门66号,是赤峰市第一家以红山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玉源博物馆的办馆宗旨是:弘扬赤峰地区古代文明,展现赤峰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 博物馆内收藏有 小河西文化.兴 ...

  •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六:笔墨淋漓写短章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在赤峰市,很多人都知道喀喇沁右翼旗扎萨克贡桑诺尔布.与贡桑诺尔布相比,旺都特那木济勒的名气就小多了.实际上,他们是一对父子-- 01 好句惊人细细吟 在上一期,为您介绍 ...

  •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四:茅荆大坝赛摩天

    [引题]:今天,让我们跟着一个人的诗和日记,穿越回二百多年前的赤峰地区吧.那时,山亦陡,雪也白,更有路难行啊-- 水东流入海 "十九日,微雨.自赤峰向西行,山愈远,地愈平,沃野数百里.晡雨大 ...

  •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莫对月明思往事

    扫码关注 惊喜多多 中/秋/佳/节 [引题]:在历史上,喀喇沁.敖汉和翁牛特三部所辖的面积要比现在大很多.而之所以形成现今版图,与康熙大帝有关.公元1681年,康熙大帝以"喀喇沁.敖汉.翁牛 ...

  •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七:未酬夙愿成长恨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对于赤峰人来说,贡桑诺尔布可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大人物.在这一期里,将从诗歌的角度,为您讲述一个不一样的贡桑诺尔布-- 01 挑灯奋起读书时 桂魄当空落去迟, 挑灯奋起 ...

  •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三:我爱敖汉瀑布水

    [引题]:几个月前,我回到家乡的大漠深处,只为寻找到一首诗,还有镌刻着这首诗的那一通摩崖-- 乃有瀑水崇冈悬 我的家乡在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苏木,属于老哈河的下游,与敖汉旗接壤.老哈河如同一个毛头小子,在 ...

  •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千古赤峰留诗名

    千古赤峰留诗名  [引题]:有读者留言,想知道一千年前的赤峰是啥样的?因为没有具体的历史记载,我们现在只能透过古人留下的一些诗词去看个大概齐了-- 少见多怪 公元1089年,元祐四年八月,正是中原好天 ...

  • “诗忆赤峰”系列二十二::坐看旌门落日红

    [引题]:当年,昭乌达盟和卓索图盟(包括现喀喇沁旗和宁城县等地区)对清政府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统治和稳定意义.这里既是清廷的后院,又是北大门和屏障.而满清统治者一直奉行的"南不封王,北不断亲 ...

  • “诗忆赤峰”系列十五:有俊鹘号海东青

    [引题]:在一千多年以前的赤峰地区,"捺钵"是契丹民族的一种传统.当时,还有一种猛禽是"捺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种执着,却最终埋下 ...

  • “诗忆赤峰”系列之十二:风寒霜雪任蹄毛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在宋太平老人所著之<袖中锦>中,列有天下美物,其中的契丹鞍与端砚.建州茶.蜀锦.定瓷.东绢.夏国剑.高丽秘色瓷并列为天下第一.由此可见,在一千多年前,出自现赤峰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