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果真如此“正点”?

本文选自《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作者:陈思进

编者按
抱朴财经获广东人民出版社授权,选摘该社的《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一书,愿与读者共享品读城市经济发展的乐趣。需阅读更多内容,还请诸君自行在下方扫码购买,以支持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抱朴财经替作者、编者表示感谢,如今做出版不易,出好书不易。
众所周知,巴菲特很少投资高科技、互联网公司,之前,他在高科技大公司方面只投资了IBM,后来放弃了,认亏退出。
不过近年来,他开始不断投资苹果公司,好些投资者认为这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相违背。
其实不然。巴菲特之所以很少投资高科技、互联网公司,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坚守他的投资原则:不懂不投资
而投资苹果公司完全符合他的投资原则:投资高效的公司,投资运营简单、拥有长期战略、好业务超过好管理的公司。而苹果公司目前两者兼而有之,还有一点,巴菲特倾向投资美国公司。
巴菲特开始投资苹果公司时,苹果公司已经成熟了,巨大的成长潜力明显可见。因此巴菲特买入并持有,并且不断地加码增持太正常了。
每年春天,在“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都会挤满几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忠实信徒。他们竖起耳朵渴望在股神的发言中捕捉到发财的真经。
巴菲特的盛名在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人们将1930年出生在美国奥马哈的巴菲特称为“奥马哈先知”,2008年他超越当时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巴菲特所坚持的价值投资理念被媒体广为传颂,无数“散户”视他为偶像,对他的一言一行顶礼膜拜。
专家的话,到底听不听?
巴菲特也曾是我的偶像。记得1994年毕业后,我在华尔街找工作。一次面谈接近尾声的时候,面试官和我闲聊:“谁是你的偶像?”我脱口而出:“沃伦·巴菲特。”没想到,这位未来的上司一脸讪笑,反问我:“你确定?”我斩钉截铁地答道:“我肯定!”他看看我,诡异地笑着说:“但愿吧。”
当时我并不明白那位上司的反应,在工作了数10年、终于看清了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之后,我才彻底理解他当年对我回答的质疑。如果把当下的华尔街比作江湖,巴菲特和索罗斯便是其中玩得最转的“武林大师”。一位好似道貌岸然、声东击西的“君子剑”岳不群,另一位则像极了一诺千金、指哪儿打哪儿的“采花大盗”田伯光。尽管两者都武艺超群、手段高明,但风格截然不同。
巴菲特和索罗斯
这两位大师就像资本江湖的“东邪西毒”。不过,在大众眼里,真性情的投机大鳄索罗斯是“资本市场大坏蛋”,而慈眉善目的股神巴菲特则是具有道德准则的“谦谦君子”。
但是,这世上真的有“股神”吗?巴菲特果真如此“正点”?那中国“散户”的35亿美元是怎么被掠走的?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我们喜好的持有期就是永远(Our favorite holding period is forever)。”换个大家熟悉的说法,也就是他那众所周知的投资策略——买入并长期持有(buy and hold)。
可巴菲特的言行并不一致,他出尔反尔、声东击西、指南打北,说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真可谓“兵不厌诈”。
举例来说。1957~1969年这12年间,巴菲特管理着一只对冲基金,他的个人资产从10万美元增长到了2600万美元,这是他财富成倍增长最快的时期。那时他交易活跃,甚至还玩套利交易,与“买入并长期持有”毫不相干。或许有人会为他辩解,那是他的原始积累,赚第一桶金必须这样。
然而纵观巴菲特超过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他真正长线并重仓持有的股票总共才7只,绝对不超过他全部资金(最多时)的20%,最低时甚至连10%都不到。更何况他还是那7家公司的大股东,可以说是拥有这几家公司,而按监管规定,其所持股是不能随便抛售的。因此,股神的“长期持有”不足为奇。
更讽刺的是,巴菲特一再警告大众金融衍生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是坚决反对投资金融衍生品的。可事实上,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衍生品最大的玩家之一,目前依然持有600多亿美元的衍生产品合约!
再看一个和中国有关的例子。一贯坚称“只买不抛”的股神,2003年首次购得价值5亿美元的中石油股票。消息一经公布,便有成千上万股神的追随者相继跟进,他们紧攥中石油的股票死也不抛。资本江湖的弟子们太迷信投资大师的策略了,以为只要跟着“师傅”,自己的“武艺”一定会精进,更以为只要握紧“股神”选中的股票,就等于吃了定心丸。
“股神”果然不负众望,“苦苦守候”了4年,等他的“信徒”差不多都进场了,便在2007年7月悄悄抛售了最初买进的中石油股票。单单这一笔, “股神”就从中国百姓身上掠走35亿美元。应该说,“股神”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中国股民的巨大亏损,真可谓“一将成名万骨枯”!试问,“谦谦君子”岳不群在得到《辟邪剑谱》(相当于巴菲特的“只买不抛”)的武林秘籍后,会与他的门徒分享吗?
神话背后的内幕交易
2011年春,巴菲特的前得力助手戴维·索科尔(David Sokol)因涉嫌内幕交易,令巴菲特也卷入内幕交易的丑闻中。巴菲特和索科尔都将接受SEC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传讯和调查。
索科尔一直被外界视为巴菲特的准接班人。在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于3月14日以9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路博润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之前,他就先买入其股票。粗略估算,索科尔每股盈利30美元,浮盈近300万美元。
索科尔
我在华尔街做了很久全球金融市场的证券交易监控,深知这类内幕交易只有初学者才会犯。其实,但凡在投行做过的人都知道,投行从业人员甚至其家属,他们所有的证券交易账户只能在自己公司内部开设,而且时刻被监管部门所监控,更不能随便交易与自己公司有业务或将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证券,在买卖之前必须先向监管部门申报,在获得了事先批准(preclearance) 后才可交易股票,否则就是内幕交易,轻则罚款被裁,重则坐牢。而索科尔事先曾向巴菲特主动报告了这些交易,可巴菲特对索科尔这样低级的“内幕交易”不以为然,力挺索科尔,其潜台词是:不必大惊小怪。后来,巴菲特意识到这样做不妥,于是态度180度大转弯,谴责起索科尔来了。
其实,好多金融大鳄就是靠做内幕交易才能赚那么多。而巴菲特这条金融大鳄,真的是金融市场最后的“圣人”吗?回首2008年,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一通电话请求巴菲特出手救助高盛公司,并向他讲明政府会出手救美国国际集团(AIG)。当时救助雷曼兄弟公司只需10亿美元,救高盛公司需要50亿美元,他为何不救雷曼兄弟公司而救高盛公司?答案再明显不过了,政府救活了AIG,高盛公司自然就喘过气来了。这不是内幕交易是什么?这对普通投资者公平吗?
也许你到处都能读到关于巴菲特平民出身、白手起家、节俭持家的事迹,但你知道他的父亲曾是美国参议院议员和国会金融委员会成员吗?你知道他曾在加利福尼亚州拉古纳海滩豪掷400万美元买超豪华别墅吗?你知道他在1989年就购买价值1000万美元的私人飞机了吗?也许你认为花自己赚的钱无可厚非,但你该开始学会质疑,更要学会立体地看一个人,学会在听名人发言的时候多问一个“为什么”。
说穿了,金融市场从来就没有圣人,更没有神仙。资本一进入市场就带着原罪,每一分钱都渗透着血和泪。老谋深算如巴菲特,这次何以在阴沟里翻船?只有一种解释:内幕交易做惯了,他根本就不把索科尔的行为当一回事儿。
这两件事也正应了巴菲特自己的名言:“如果你看见厨房里有一只蟑螂,那里面肯定不止一只!”现在,你看清这个猫腻了吗?资本市场的金字塔上方,藏匿着的正是金融大鳄。会真心传授你武林真经的只有你亲爷爷,而巴菲特不是你爷爷……
漫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2018年5月5日,“股神”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召开第53次股东大会,4万多巴菲特的粉丝从世界各地赶了过去,其中有1/4来自中国。在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回答了股东、记者和分析师的提问。除了在现场的一万多名中国粉丝,国内更有无数的投资者彻夜未眠,在网络上观看直播视频。显然,他们都想从巴菲特那里获得投资秘籍。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
因为在过去的50多年里,巴菲特以平均每年投资回报率超过20%(只有两年亏损)的长期稳定收益,创下了史无前例的投资奇迹,也使得巴菲特成为2008年全球首富(目前排名第二),由于他的绝大多数财富来自股市, “股神”之称当之无愧。
不过,巴菲特毕竟是凡人,是人就总会犯错,他的投资理念渐渐地开始受到质疑。
比如,在这次股东大会上,一位来自纽约的8岁小女孩向巴菲特提问,引起在场所有人的特别关注。她问道:“我已经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两年了。为什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很多投资,已偏离早期轻资产的投资理念,尤其是为什么要投资BNSF(美国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运输公司), 而不是购买轻资产的公司,比如说更多地持股美国运通公司?”
巴菲特听了女孩的提问,先是一怔,然后才笑着解释:“这个问题实在把我难倒了……长期以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偏好能带来资本回报的公司,比如喜诗糖果、美国运通。这些公司的收益非常好,而且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购买BNSF这家公司,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本配置,当时的股票价格非常合理。”
事实上,正如巴菲特自己所言,投资轻资产公司谈何容易?尤其是股价尚且合理的轻资产公司,比如像苹果公司这样的高科技高回报公司,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他的潜台词很明显,高科技公司良莠难辨,前景更难进行价值评估。
纵观半个世纪以来,能够入巴菲特法眼并重仓投入的公司其实并不多。他投资的最主要特点,是着眼于传统产业而很少接触新兴产业,比如高科技类的股票,并且在每个行业中只选择表现极佳以及前景最好的前两三家公司。
举例来说:他投资的保险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通用再保险公司,以及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美国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之一),因为保险公司有着稳定的现金流,通过精算严密的计算,风险可控、获利可期;在日用品和消费品方面,他投资了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可口可乐公司近10%的股权,是其最大的股东),全球规模最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强生公司等。
这类公司基本上不受经济周期影响,能够源源不断地带来可观的获利;在金融领域,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美国运通公司(金融服务业内最有价值的品牌公司)、富国银行(全球最大市值的银行之一)、美国合众银行(U.S. Bancorp,是美国第七大银行)的最大股东;而在高科技公司方面, 巴菲特早期唯一投入的只有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2011年曾持有IBM8.5%的股权,是当时IBM最大的股东。
可是后来巴菲特承认“投资IBM 是我错了”。这笔投资巴菲特投入了130多亿美元,但不断亏损,结果用将近6年的时间以清仓而告终,换来了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教训,更坚定了他再也不投资无法确认投资价值的高科技公司的信念。
因此,对于巴菲特来说,无所谓错过了投资谷歌、亚马逊和脸书,而是坚持持有像可口可乐公司、通用再保险公司、美国运通那样能够不断做大的传统公司。至于所谓“高科技FANG”四大家中的苹果公司,巴菲特也是到了苹果公司成熟之后才投入的。此时,他已经确定苹果公司可持续获利的前景了,因为在巴菲特来看,苹果公司此时已经更像一家消费品公司,而不仅仅只是高科技企业。
总之,你要投资自己所熟悉的产业,投资能把公司的财富蛋糕不断做大,能使股东不断分享利润,而非那些能投机抄底捞一把的公司。
不过,正如纽约的那位8岁小女孩疑惑的那样,巴菲特也有偏离他的投资理念“弃轻求重”的时候,比如投资美国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运输公司, 甚至还有过背离“长期持有”的例子。
比如2007年7月,他悄悄地将首次投资5亿美元的中石油股悉数抛售,单单这一笔,“股神”获利了35亿美元。
在股东大会上,近来在金融市场上最热的词儿——比特币,自然也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问及。跟之前巴菲特反复表达的观点一样,这次巴菲特依然表示,比特币就好似“老鼠药”(即毒药)一般,购买比特币的人只想着它的价格会上升,根本就是在赌博!
这和我近几年来对比特币的观点完全一致。
这里引用一个段子。在某公司的年会抽奖活动中,一员工中了大奖——10个比特币,这位员工上台致谢时,一边看着大屏幕上比特币的即时价格, 一边断断续续地说道:“感谢公司愿意把价值63万元的比特币作为奖品给员工;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抽到59万元的大奖;我得好好规划怎么花这57 万元;毕竟55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这是一个夸张的段子,但从某种程度上描绘了比特币的价格跌宕起伏之特性,涨跌幅度每小时在5%、每天在10%之间,其他金融市场涨停或跌停的节奏发生在比特币的交易上,简直太稀松平常了。
从金融角度而言,比特币本身并不会产生财富,只能靠价差获利,这显然是违背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投机行为。投入比特币就和投资黄金一样,本身不会产生任何价值。
巴菲特的老伙伴芒格也称比特币是“无价值的人造黄金”,巴菲特的好友比尔·盖茨也表示投入比特币是非常傻瓜的投资。
在黄金问题上,巴菲特也表示了他的一贯观点:从长期来看,投资黄金的复合增长率非常低——黄金不能保值。
从历史的数据来看,黄金的“保值”属性是经不起推敲的。差不多从20 世纪80年代到2000年,足足有20年的时间,黄金没有大涨过。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再考虑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市的繁荣,在很长一段时间,黄金实际上在贬值。
直到2000年之后,黄金才开始强势起来,给予人们黄金能够保值的假象。然而,根据沃顿商学院教授、美联储和华尔街优秀投资机构的顾问杰里米·西格尔的分析,从1801年至今的200多年中,投资黄金的1美元仅仅变成了1.4美元。也就是说,随着金价的上下波动,投资黄金200多年的实际年收益率近乎为零。
这也正是巴菲特在会中提到的:“如果你在基督时代买过黄金,并且使用复合利率计算,也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这和巴菲特之前反复强调的观点相同:黄金不能保值。我的观点也多次表达——和巴菲特一致——从长线来看,黄金无法保值、增值,别说目前的熊市,哪怕牛市之中也一样。
最后,巴菲特明确点明:买比特币的人和投入黄金的人一样,只能指望着它价格上升,通过价格之差来获利,那就是投机的赌博行为!和投入一家公司,希望这家公司的蛋糕不断做大、投资者都能获利的投资行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总之,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其实非常清晰,归根到底,就是只投资、少投机,甚至不投机。再特别提一下,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账面上有1000 多亿美元的现金,这充分说明如果没有值得投入的资产,巴菲特宁愿现金为王,也绝不轻易投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