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在暮年时创作的七律《沧浪峡》,情景交融,仅是颔联就语妙天下
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悲欢离合,更会有很多无比深切的感受。王维才华横溢,年轻时受到很多王公贵族的追捧,晚年却喜欢恬淡宁静的生活。李贺年少时就颇有诗名,也深得韩愈等人的赏识,可是几番磨难之后,终于让他看清世间的冷暖,后来更是郁郁而终。
李商隐更是悲催,十年宦海沉浮,忽然发现自己依然是青袍破衫,没有丝毫长进,于是便整天愁闷悲戚,四十多岁就撒手人寰。晚唐另一位诗人虽然不及王维的才华,却与其有相同的考虑,下面分享许浑在暮年时创作的七律,情景交融,仅是颔联就语妙天下。
沧浪峡
唐代:许浑
缨带流尘发半霜,独寻残月下沧浪。
一声溪鸟暗云散,万片野花流水香。
昔日未知方外乐,暮年初信梦中忙。
红虾青鲫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
许浑是晚唐著名诗人,江苏丹阳人。他进士及第后曾任当涂、太平县令,后升任监察御史、润州司马,官至睦州、郢州刺史。可是诗人却热爱大自然,更淡泊名利,晚年厌倦了宦途沉浮,于是便决定归隐故园。
诗的大意是:晚年鬓发苍白,乌纱帽的带子上布满了灰尘。独自在残月将落的拂晓,经过沧浪峡向前赶路。阵阵溪鸟啼叫,阴云在空中飘散;片片野花飞落,也染香了溪水。曾经不知世俗之外的快乐,人到暮年才相信梦中常回故园。家乡有红虾、青鲫和脆嫩的紫芹,归路再长,也不辞辛苦。
诗人从小苦读诗书,却在不惑之年才进士及第。入仕后虽然还算比较顺利,比起命运多舛的李商隐,更是应该感到知足。但是许浑虽然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却喜欢阅读道家经典,也受到过佛禅思想的影响。晚唐社会逐渐开始衰落,加上封建割据、宦官篡权,诗人痛感朝堂中乌烟瘴气,于是便有了退隐之意。
首联交代时间、地点,“缨带流尘发半霜,独寻残月下沧浪。”官帽上落了灰尘,委婉地道出了诗人早已无心仕途;一个人在异乡浪迹多年,头发熬白了,身体也憔悴了,却感觉一事无成,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趁着月色,踏上了归程。
诗人来到沧浪峡,感觉有些疲惫,于是便放缓了脚步,却被这里的美景吸引住,“一声溪鸟暗云散,万片野花流水香。”溪水淙淙、飞鸟盘旋,飞花阵阵、流水染香,“一声、万片”的对举,展现出峡谷里独特的风景,不仅显得幽静空灵,而且令人远离凡尘。
“暗云散”,呈现出一种云雾缭绕的朦胧景象,由于飞鸟的往返,才使得雾气忽聚忽散。一个“香”字,采用通感手法,描绘出野花幽香四溢的迷人景象。诗人精确地抓住鸟、云、花、香等意象,动静结合,声形并茂,展现了一幅绝妙的沧浪秋景。
诗人工作繁忙时根本无暇游山玩水,也因为亲朋好友都不在身边,纵然是良辰美景,也无心赏游。可是眼前一幅幅美妙的图景,让他感到心醉,于是灵感顿生。
颈联抒写感慨,“昔日未知方外乐,暮年初信梦中忙。”年少时刻苦攻读,入仕后忙着公务、照顾家人,直到快要退休时,忽然觉得这些年都白活了。原来此处宛如方外之地,令人感觉似仙如幻。诗人恨不得留下这里长住,可是“梦中忙”,又让他感到归心似箭。
诗人的老家在镇江的丹阳,那里是江南水乡,民风淳朴,资源丰富。诗人看见沧浪的溪水,立刻就想到了家乡的水产,“红虾青鲫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一看到“红、青、紫”三字,读者的眼前就仿佛呈上了几碟色香味美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不辞”二字,令人想到了苏轼的名句,“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实东坡先生何时不想回家。也许人们还会想到李白的佳句,“五岳寻仙不辞远”,但是许浑说自己不是诗仙,还是故乡的水土更接地气。
许浑的这首七律情景交融,叙事感悟也相互贯穿。作者先叙述暮年辞官、戴月晓行,以及途经沧浪峡,风尘仆仆的情景。颔联描写非常精彩,语妙天下,作者以乐景抒写愉悦心情,展现出峡谷里的宁静和空灵的氛围,更增加了诗人隐居的信心。
颈联又以乐景表达心中的悔意,诗人深感案牍劳形的仕途经历令人颓废,更是蹉跎岁月。尾联是诗人的悬想,人在归途、心己到家,不管山高路远,也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也阻挡不住自己的归心。
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这无穷无尽的力量
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练字”。“练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 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如今新教改的 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 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
语文题目难度也在 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
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 古诗词
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 成绩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局限于 诗词本身
还会继续延续到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等的 延伸知识
更加重视诗词整体的考察。
课本中的知识想要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是完全不够的
而且课本中的诗词介绍比较无聊,孩子看不进去,有些地方也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