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旨在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
【经岚观察】17014
“蓝天保卫战”旨在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
——《两会》环境经济观察之一
文/李志青
在今天做的“两会”报告中,针对环境保护,特别提出了“蓝天保卫战”,同时,还特别强调了2017年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主要集中在各项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改革措施和以及继续完成当前节能减排的专项工作,这与2017年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是相呼应的,理解这个呼应关系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终极目标仍在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齐头并进。
第一,保护环境的关键仍在于推进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现是优化经济结构,理顺经济体制机制,其终极目标则在于维护经济系统的健康运行,使之服务于社会经济福利的改善和提高,就此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似乎并无生态环境领域的延伸,但从大环保的视角看,经济发展好了才是跟不上解决环境问题的源头,那就是资源的扭曲配置,市场的定价失灵,从福利的视角看,100年来的各种经济学理论就已经明确了这一点,如不克服经济体的种种外部性,结果将会是无法实现福利的最大化,因此,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则是最大的一种“环保”战略和举措,就此而言,我们最大环保部门并不是命名为“环境保护部”的部门,而是从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个相关部门,如不从“大环保”的视角,而是从经济自身的狭义视角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只会令环境保护工作陷入极大的被动;
第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改革的根本是改革经济体制;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内,我们强调财税、金融、产权、国企、政府职能转变、对外开放体制等等方面的改革,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的重点有自然生态产权、环保管理体制、流域生态补偿、绿色产业经济金融、环境保护税费和排污权交易等方面。应该说,其中必须理解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各项改革实则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有机延伸,无论是从产权保护到自然生态产权的确权、从财税体制改革到环境保护税费改革,还是从政府职能转变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垂直管理,相互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不真正理顺经济层面的各项体制机制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改革将成为无源之水,这恰恰也是当前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的主要症结所在。要知道,环境问题只是各种经济关系问题的外在表现而已。
3,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先前大多是从“大环保”的视角来看待各项经济领域的举措,那么,生态环境保护实则也是从属于“大经济”范畴的,所谓“大经济”的范畴,指的是如何将生态环境保护本身理解为一种推进经济良性有序发展的手段,进而从生态环境侧展开形成对于经济发展的倒逼作用。根据前述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源自于经济发展,但在某些情况下,生态环境保护也存在一些内生性的诉求,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容量接近承载力的底线、红线时,这时,保护生态环境就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弹性的“经济改善型”需要了,而演变成为一种硬性“安全”诉求,否则的话,我们付出的就不是经济代价这么简单,而是存在政权颠覆、文明倒退的可能。就此而言,为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红线和底线,使之成为“大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成为经济发展的边界和约束,从而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压力和动力。
总体上,在两会报告上所提的“蓝天保卫战”正是在再次告诫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在某种意义上不仅仅只是一次改革,而是一次经济领域的“战争”,或是一场环境经济领域的全面变革。就此,在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中我们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还社会经济以“蓝天白云”。
作者系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