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悲欢各一半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927年秋,华罗庚初中毕业就有人给他介绍了18岁的姑娘吴筱元,她虽然只有小学毕业的文化,但性情温良,很快两个人就成亲了。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出生,华罗庚给女儿取名“华顺”,期盼顺心顺意的意思。但没多久,华罗庚染上了瘟疫。吴筱元看着丈夫被病魔折磨的痛苦样子,就把吃奶的女儿交给娘家照管,自己日夜守在丈夫身旁,擦背翻身,端水送药。
当时,由于婆婆刚过世,再加上丈夫身患重病,使他们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为困难。为了给丈夫治病,吴筱元到金坛县城里请来名医,但出诊费很贵,一次就要2元钱,而华罗庚当时做会计的薪水一个月才18元。但吴筱元顾不得这许多,她背着家人,将结婚时的首饰拿到当铺去,换了钱给丈夫治病,实在没有钱时,她就低声下气地四处去借。
有了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华罗庚在病床上足足躺了半年后,竟然神奇地痊愈了。不过,由于高烧和长期卧床,这场大病还是让华罗庚的左腿关节受到严重的损害,落下终身的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華罗庚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意志却十分坚强。病愈后,他又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研究中去。
吴筱元为了给丈夫的工作提供方便,从不让他为家庭琐事分神,即使到了无米为炊的地步,她也是一个人想办法解决,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家。在华罗庚与吴筱元结婚的几十年中,他从金坛到清华,从清华到国外,从国外回来到西南联大,四处奔波,妻子或是与他相随,或是独守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任凭生活磨难,风风雨雨,都是夫唱妇随,没有任何怨言。
1931年,华罗庚应熊庆来教授之邀,到清华大学去工作。虽然吴筱元也想同丈夫一起去北京,但一想到他每个月薪水不多,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很难,自己这时又怀孕在身,如果生了孩子会增加更多开支,况且还有年迈的公公需要照料,于是她放弃与丈夫同去的念头,独自一人挑起照顾老人、抚育儿女的重担。
1936年夏天,华罗庚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第二年,由于七七事变发生,华罗庚毅然放弃在英国深造的机会,满怀抗日救国的热忱回到祖国,在西南联大数学系任教,他们一家人才得以再次团聚。在西南联大的教授中,华罗庚的家庭重担可以说是最重的。因为在此之前,妻子已经为他生下两子两女,全家人都要靠华罗庚一个人的薪水,所以生活非常窘迫,时常断炊。眼看着一家人受苦,华罗庚很心酸,只好改名换姓,到一所中学去做代课教师,贴补家用。
最初,为躲避日军空袭,他们一家和闻一多一家挤住在一间仅有16平方米的偏厢房里。由于两家人口都很多,实在拥挤不堪。后来华罗庚在昆明西郊大普及附近找了一个牛圈,用最便宜的价钱把牛圈上面堆草的木楼棚租了下来。恐怕再没有这样的情形:几头牛住在下面,数学大师住在上面。正是在这个与牛为邻的家里,华罗庚潜心钻研数学,并写下了几百万字的数学论文。
1950年,华罗庚一家迁居北京。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吴筱元还是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家,不让华罗庚分心。华罗庚的工作异常繁忙,吴筱元就承担起他的私人秘书工作,不仅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经常帮他抄写论文和书信。如果有客人来访,还要代他做待客的各种杂务。无论是华罗庚外出开会还是去办公,她总是把拐杖、香烟和帽子拿来递到他手上。一些朋友看吴筱元如此细致周到,曾问她这是为什么。吴筱元的回答很质朴:“我能帮他一点儿忙,他就少操一点儿心,为国家多出一点儿力。”
即使是在那场浩劫中,吴筱元也是坚定地站在丈夫一边,用爱来保护和支持丈夫。“你的关心感动了我。”这是华罗庚发自肺腑的话。“我这一生的成就,有妻子一半的功劳,她是无名英雄。我的整个事业是与他分不开的。”这是华罗庚对妻子的评价。
在吴筱元的眼中,丈夫也是最懂得关心妻子的人。在大西南流亡时,有一次,他看到有孕在身的妻子每天操持家务太辛苦,就自告奋勇地说:“你今天歇着,我去做晚饭,负责煮粥。”说着,他就挽起袖子,舀好米,然后一瘸一拐地去河边淘米,将米下了锅。可出乎他意料的是,那些米加热后会迅速膨胀,结果他米放多了,一锅粥竟然成了够全家人吃三天的干饭。这件事让妻子哭笑不得。为省些钱贴补家用,原本烟瘾很大的华罗庚也戒了烟,甚至酒也不喝了。人们或许想不到,那期间,华罗庚在将近6年里,竟没有完整地吃过一只鸡蛋。
令人遗憾的是,华罗庚与妻子的爱情结局却并不完满。由于运动,吴筱元在那个年代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缺乏安全感,晚年不愿意让华罗庚离开自己一步。华罗庚当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后,成了闲不住的人,要到世界各地讲学,妻子不让去,于是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那时的华罗庚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心肌梗死,情绪的起伏激烈可能会致命。后来,儿女们只好出来协调,他们分开居住了。华罗庚从原来的北太平庄的住所搬到了崇文门居住,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5年。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去做报告,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1个多小时。当他结束讲话时,心脏病突然发作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那就是工作到最后一刻。2003年,吴筱元也过世了,虽然最后的几年未能团聚,但他们一生相互扶持的感情仍然可歌可泣。
2006年11月,金坛市建立的华罗庚纪念馆落成之后,一代数学大师的骨灰被安放在馆内的华罗庚塑像旁,与这位数学大师同归故里的,还有吴筱元的骨灰。他们将在这里千古相随,一起受后世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