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到底要不要创新?创新派和传统派各执一词,青溪书法这样说
书法到底要不要创新?对于这个问题,书法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以下是小编的观点,仅仅是一家之言。欢迎批判指正。
先简单说一下书法五体演变史。
大篆是大秦的固有文字。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强制推行书同文,从而产生了小篆。
小篆的产生完全是出于政治原因,跟创新无关。
王羲之圣教序
隶书不是程邈创造的。隶书早在程邈之前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属于文字的自然演化进程。毕竟大篆书写太麻烦,不实用。程邈做的是整理工作,性质跟李斯差不多。
所以隶书也不是创新。
隶书之后是八分书,是王次仲整理的。王次仲是神仙,跟我们的老祖宗仓颉一样属于神的范畴。所以创新一说实是无稽之谈。书法跟文明一样,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王羲之兰亭序
隶书自然演化出二条分支:楷书和章草。
楷书相传是从钟繇开始的。其实不是创造,也是整理工作。钟繇是继承了蔡邕的笔法,对隶书进行了改造,从而楷书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钟繇之前,楷法也已经在民间流传。所以楷书也是文字的自然演化,不是创新。
章草就是隶书的快写。自然演化,不属于创新。
章草有二大分支:行书和草书
行书,相传是刘德升首创的,其实也是从章草演化过来的。后来王羲之继承了刘德升的行书,融会贯通,将行书发扬光大。所以王羲之也属于传承而不是创新。
草圣张旭
草书,首功肯定是张芝了。张芝把章草演化成草书,成就了草圣之名。张芝也是王羲之的老师。
以后的演化大家都知道了,就不累述了。
这样书法五体就演化完成了。所谓篆隶楷行草五体。
自王羲之始,五体就没有再变化创新。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不知所措,清人不知所云。
孙过庭书谱
到了近代,有个康有为同志,感觉怎么玩都玩不过古人,于是极力推崇魏碑。于是,丑书横空出世。康有为是丑书的始作祟者,世称“康体”,俗称“烂草绳”体。
终于到了当代。所谓一代不如一代。
自舒同到启功,还是走的传统路线,可喜可贺。
孙晓云书法
自沈鹏同志始,又困惑了:还是玩不过古人啊?怎么办?于是,“创新”一词横空出世。结果是:“其实我们已经超越了古人,只是不好意思说”,潜意识里超越了古人,而手还是当代的手。
说一千道一万,创新肯定是对的,但创新的前提是有深厚的传统功底才行。
李斯、程邈、王次仲、刘德升、钟繇、张芝、王羲之、到楷书四大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取得成就的。凭空创造一种书体无异于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孙晓云书法
书法是特殊的艺术,书法是文字的载体,离开了文字,所谓的吼书、乱书、人体书法等等,都是无中生有,无根无源,徒增笑话耳。
创新,必须是立足于传统,继承前人的成就,然后才能创新。
希望新一届书协领导能立足传统,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