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漳和古道(小坪岭)

探寻漳和古道(小坪岭)

黄 武 疆

(一)枣仔头

小坪墟附近有条村道可进入三合村。“三合”的村名很不错,《三命通会》表示地支三合,即:申子辰合水,寅午戌合火,巳酉丑合金,亥卯未合木。沿村道往东北方向行驶,经过石仔楼、枋树湖、凤山,上坡即到枣仔头,枣仔头是个自然村(社),处在三面环山的山凹中,民居依山而建,开门即可远眺绵延起伏、峰峦叠嶂的群山。

漳和古道(小坪岭)示意图

枣仔头社

枣仔头社旧屋

枣仔头社远眺小坪墟

枣仔头,顾名思义这个村落应处在枣树头而得名,可惜枣树已不存在,倒是村后那片百亩古栲树林成为枣仔头社最美的风景,庇荫着卢氏宗族的子孙后代。走在参天的古栲(栗)树林下,阵阵凉气袭来,林中的布谷鸟正唱着悦耳的歌声。在山地过度开发的年代,仅存的这片古栲树林尤显珍贵,其实就在五十年前平和地区到处都有这样树林。

栲树林

枣仔头的大树

“漳和古道”位于枣仔头社的西侧,一米多宽的石头路沿着山坡通往“岭头尾”,古道两旁的蜜柚树正谢花结果。据枣仔头社卢林永先生介绍,这些蜜柚园里原来有一排排房屋,设有客店、商行、公厕。走入蜜柚园里,果然发现还有几段石墙基,旁边的古樟树根正长出新枝来。可以想象在解放前这条古道一定是车水马龙,官员、商贾、百姓来往漳州、平和、潮州的必经之路,枣仔头好似这条道上的“服务区”,过客们在这里歇歇脚,吃个午饭再出发,天色晚了可以住这里的“客店”。

二十年前,枣仔头社在开荒种柚时,在古道两旁的地里曾挖出不少铜钱、铜镭,可见旧时这里曾是繁华的商业街。

古石路

古墙基

古墙基(二)

铜钱(资料图)

(二)岭头尾

沿古道上行两百多米即可到达岭头尾,“岭头尾”地名解释:这里是小坪岭的“头”,也是小坪岭的“尾”,若从小坪出发去小溪,这里是“头”,若从小溪枋埔出发到小坪,这里是“尾”,后人干脆称之为“岭头尾”。站在岭头尾眺望,东北方向是枋埔、小溪、文峰,西南方向是小坪、霞寨、大坪、大协关。

顺着往小溪方向古道下坡经过一片小树林即到水湖社,村落里只有几位农妇、老人,显得十分安宁。与平和县的大多数村落一样,水湖社已被蜜柚园包围了,村前屋后尽是蜜柚树。从水湖社通往圆山社、金蛟社的古道已很少人走,野草丛生。古道下行百米处有一口长流不绝的石泉,当年翻越小坪岭的过客们来这里喝几口清甜可口的泉水,劳途困顿马上消失。

小坪岭的古道或是被水泥路覆盖,或是被挖除种上水果,断断续续连接到小溪枋埔村径口社。这条小坪岭也给现在的当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据卢林永先生回忆,八十年代初祖父带着他就走这条山路到县城探亲的,全程需要两、三个小时。

水湖社

小坪岭水湖社路段

漳和古道,野草丛生

数百年的先人足迹,踩出石头的年轮

在枋埔村看小坪岭

小坪岭的起点---枋埔村径口社

枋埔村径口社路口

古树见证“漳和古道”曾经的繁忙

(三)小坪岭

小坪岭是“漳和古道”小坪路段的通俗叫法,“岭”在平和地区也表示山路;《说文新附》 岭,山道也。此处也可表示整个小坪山脉。

从岭头尾往上走两、三公里,可达小坪岭的最高处,站在峰顶的大石头上向四周望去,平和县城、霞寨镇区、十八齿山、双尖山、大岽山、大协关历历在目,豁然开朗,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

明清以来,官府在小坪岭(岭头尾)设“小坪公馆”,既是方便往来的官员歇息,同时也应兼有军事管制之功能,特别是小坪岭地处东半县与西部的交通要塞,上接小溪、漳州府城,下连平和县城(九峰)、潮州。这样重要的战略位置,五百年前王阳明先生一定亲自带领部队勘察过小坪岭的地形。

依明清时期的交通条件,从漳州府城到平和县城(九峰)大约需要三天时间。如果早上从漳州府城出发,晚上到达翠薇公馆(文峰),宿一晚;第二天早上出发,中午到旧县公馆(小溪),晚上宿小坪公馆;第三天早上出发,中午到崎岭公馆,晚上即到达平和县城。无论是来与往,小坪公馆都是中心点,也是必须停留的地方。因此从岭头尾到枣仔头,过客云集,店铺林立,最繁荣的时期,这条古道上分布着许多店铺,如彭林村的顶店、下店地名与此有关。

旧时官员皆儒士。当年到平和赴任官吏多是有抱负、有情怀,志怀家国、心系黎民的读书人,他们告别亲人、不远万里、历尽艰辛来到闽粤交界地区履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使命。这些官员路过小坪岭,留宿小坪公馆,都会有感而发,记录履职心迹,也为小坪岭、小坪公馆留下意境悠远的美诗!更是留给子孙后代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朝《平和地图》标注的小坪公馆

“小坪公馆”复原图

远眺平和县城(小溪镇)

天晴时,此处可看到双尖山、大协关、大岽山

小坪山脉

十八齿山脉(一)

十八齿山脉(二)

通往十八齿山脉的山路

笔者后记

探寻漳和古道(小坪岭)

古道蜿蜒峰叠嶂

客人喜沾柚花香

拨云放眼漳潮界

穿行暮色任苍茫

2017年4月22日下午,与卢林永先生同登平和小坪岭、探寻“漳和古道”,特以图文方式记录此行的所看、所想,并赋小诗一首记之。

作者简介

黄武疆  从事文创策划、品牌设计、旅游规划、书画创作多年

文博旅游规划工作者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

中华乡土人文探索者

长按关注“平和乡情”

(0)

相关推荐

  • 2021.4.11方家河头村

    2021.4.11方家河头村 秦兆海1 04-24 阅读 44 关注 前一晚住在达蓬山大酒店,准备第二天畅游达蓬山景区.天公不作美,毛毛细雨.为了这仙佛一体的美景,上刀山也必须啊!一路上车少.人少.车 ...

  • 就是要“色柚”你

    牛了,平和蜜柚 满城尽挂黄金果 全国市场鳌占 世界欧盟也闯 靓了,平和蜜柚 身披黄金甲 内着小棉袄 玉润体剔透 醉了,平和蜜柚 征服帅哥的胃 俘获美女的心 老少爷娘肾不亏 拽了,平和蜜柚 霸屏朋友圈 ...

  • 三相电动机头尾混乱后,我们用这种方法找出它的头尾端,很实用!

    三相电动机头尾混乱后,我们用这种方法找出它的头尾端,很实用!

  • 福建南靖云水谣古镇

    举头望青云,云遥遥,低头观海潮,水涛涛.云遥遥,水涛涛,云水难相交.青云把水瞧,海潮把云招,青云把水迢,海水把云招,--.你对这首诗词有印象?也许你已经没印象,如果说是2006电影<云水谣> ...

  • 古桥,古道,古树,还有清澈的小溪,是夏日嬉水的乐园

    古桥,古道,古树,还有清澈的小溪,是夏日嬉水的乐园

  • 南胜龙心坎头庆祝开漳圣王诞辰盛况

    坎头查某欲嫁想着二月半,不嫁想到黑甲寒.昨天是农历二月十五,南胜龙心坎头热闹的日子----庆祝开漳圣王诞辰.自古以来,这一天天气阴湿寒冷,所以有了"黑甲寒"的说法.又有一句俗语说: ...

  • 【诗歌】老枣树 |李铁生

    文|李铁生 老枣树在秋天 老枣树在古道边 鲜红的枣溢着香甜 浓绿的叶展示丰满 秋风扫落叶是为来年的光华 冬的雪也只会让心皎洁 古道边目睹沧桑流年 变迁的岁月感慨万千 其实,老家院子里 叫灵枣.瓜枣.核 ...

  • 科技改变求学

    封面题词:林赤营 科技改变求学 三十几年前 大哥赴漳求学 哥哥在市里头 父母在家里头 为了哥哥的生活费 父亲要经常跑邮政局汇款 家书 成了市里和家里 唯一联系的枢纽 信上有老父亲的叮咛-- 饭票要收好 ...

  • 小坪公馆今安在?漳和古道留足迹!

    小坪公馆今安在? 漳和古道留足迹! 黄 武 疆 一篇<小坪有古诗,明清官员留>引起关注与热议,也勾起曾经生活在小坪乡亲们的记忆,他们纷纷留言并提供宝贵信息.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再次考证.探 ...

  • 【徽州古道59】小燕岭古道:有很多待解之谜

    在休宁县山斗乡燕源村汉公坑自然村内,村头.村尾各有一条登山古道,俗称大燕岭古道.小燕岭古道,两条古道形成的"燕岭双飞"景观,在徽州境内恐是绝无仅有的. (全文3300字,阅读需20 ...

  • 晋东南51座“二仙庙”:供奉冲惠、冲淑二姐妹,仅陵川县就有23处,小会岭这座创建年代最早

    晋东南古建筑探访之旅第一季的第三天,吃过早饭,L兄与我就按照导航的指引驱车来到了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小会岭村东南面约一公里处旷野里的"小会岭二仙庙"前. 晋东南古建筑探访之旅, ...

  • 【徽州古道47】绩溪新岭古道:翚岭第二通道

    题记 新岭古道是绩溪岭南.岭北之间继翚岭古道后的第二通道,作为今年徽州古道系列文字的收官篇,我把一年行走的思考也融进了这篇文章,这些用脚走出的文字或许比行走本身更有内涵,欢迎各位赐教. (全文3900 ...

  • 【徽州古道38】新岭古道:新岭终有可旧时

    新岭是"五岭"古道的"第五玲",也是婺源进入徽州这个独立地理单元的最后一道岭.(本文2019年已发,现重写后再次推出.全文4200字,阅读需20分钟) 古道评价 ...

  • 【徽州古道63】婆岭山古道:连岭古道一支线

    婆岭山古道是古时歙县小溪.绍濂一带前往石门.狮石及遂安(现淳安西部)的交通要道,现已基本圮毁.(全文2700字,阅读需10分钟) 古道评价指数 精彩指数★☆☆☆☆ 危险指数★★☆☆☆ 强度指数★★☆☆ ...

  • 道县清塘镇小坪村龙井古樟

    道县清塘镇小坪村龙井古樟 全州珠塘语录山 全州明朝宰相蒋冕种的古罗汉松

  • 徽杭古道老竹岭段(二)

    作者  洪小尘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可以关注我们哦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一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歙县境内的昱岭关,位于安徽歙县三阳镇昱岭的皖.浙交界处,是徽州的 ...

  • ​平和县霞寨镇(大坪、小坪)姓氏渊源

    平和县霞寨镇(大坪.小坪)姓氏渊源 黄武疆 笔者按: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华夏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