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漳和古道(小坪岭)
探寻漳和古道(小坪岭)
黄 武 疆
小坪墟附近有条村道可进入三合村。“三合”的村名很不错,《三命通会》表示地支三合,即:申子辰合水,寅午戌合火,巳酉丑合金,亥卯未合木。沿村道往东北方向行驶,经过石仔楼、枋树湖、凤山,上坡即到枣仔头,枣仔头是个自然村(社),处在三面环山的山凹中,民居依山而建,开门即可远眺绵延起伏、峰峦叠嶂的群山。
漳和古道(小坪岭)示意图
枣仔头社
枣仔头社旧屋
枣仔头社远眺小坪墟
枣仔头,顾名思义这个村落应处在枣树头而得名,可惜枣树已不存在,倒是村后那片百亩古栲树林成为枣仔头社最美的风景,庇荫着卢氏宗族的子孙后代。走在参天的古栲(栗)树林下,阵阵凉气袭来,林中的布谷鸟正唱着悦耳的歌声。在山地过度开发的年代,仅存的这片古栲树林尤显珍贵,其实就在五十年前平和地区到处都有这样树林。
栲树林
枣仔头的大树
“漳和古道”位于枣仔头社的西侧,一米多宽的石头路沿着山坡通往“岭头尾”,古道两旁的蜜柚树正谢花结果。据枣仔头社卢林永先生介绍,这些蜜柚园里原来有一排排房屋,设有客店、商行、公厕。走入蜜柚园里,果然发现还有几段石墙基,旁边的古樟树根正长出新枝来。可以想象在解放前这条古道一定是车水马龙,官员、商贾、百姓来往漳州、平和、潮州的必经之路,枣仔头好似这条道上的“服务区”,过客们在这里歇歇脚,吃个午饭再出发,天色晚了可以住这里的“客店”。
二十年前,枣仔头社在开荒种柚时,在古道两旁的地里曾挖出不少铜钱、铜镭,可见旧时这里曾是繁华的商业街。
古石路
古墙基
古墙基(二)
铜钱(资料图)
沿古道上行两百多米即可到达岭头尾,“岭头尾”地名解释:这里是小坪岭的“头”,也是小坪岭的“尾”,若从小坪出发去小溪,这里是“头”,若从小溪枋埔出发到小坪,这里是“尾”,后人干脆称之为“岭头尾”。站在岭头尾眺望,东北方向是枋埔、小溪、文峰,西南方向是小坪、霞寨、大坪、大协关。
顺着往小溪方向古道下坡经过一片小树林即到水湖社,村落里只有几位农妇、老人,显得十分安宁。与平和县的大多数村落一样,水湖社已被蜜柚园包围了,村前屋后尽是蜜柚树。从水湖社通往圆山社、金蛟社的古道已很少人走,野草丛生。古道下行百米处有一口长流不绝的石泉,当年翻越小坪岭的过客们来这里喝几口清甜可口的泉水,劳途困顿马上消失。
小坪岭的古道或是被水泥路覆盖,或是被挖除种上水果,断断续续连接到小溪枋埔村径口社。这条小坪岭也给现在的当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据卢林永先生回忆,八十年代初祖父带着他就走这条山路到县城探亲的,全程需要两、三个小时。
水湖社
小坪岭水湖社路段
漳和古道,野草丛生
数百年的先人足迹,踩出石头的年轮
在枋埔村看小坪岭
小坪岭的起点---枋埔村径口社
枋埔村径口社路口
古树见证“漳和古道”曾经的繁忙
小坪岭是“漳和古道”小坪路段的通俗叫法,“岭”在平和地区也表示山路;《说文新附》 岭,山道也。此处也可表示整个小坪山脉。
从岭头尾往上走两、三公里,可达小坪岭的最高处,站在峰顶的大石头上向四周望去,平和县城、霞寨镇区、十八齿山、双尖山、大岽山、大协关历历在目,豁然开朗,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
明清以来,官府在小坪岭(岭头尾)设“小坪公馆”,既是方便往来的官员歇息,同时也应兼有军事管制之功能,特别是小坪岭地处东半县与西部的交通要塞,上接小溪、漳州府城,下连平和县城(九峰)、潮州。这样重要的战略位置,五百年前王阳明先生一定亲自带领部队勘察过小坪岭的地形。
依明清时期的交通条件,从漳州府城到平和县城(九峰)大约需要三天时间。如果早上从漳州府城出发,晚上到达翠薇公馆(文峰),宿一晚;第二天早上出发,中午到旧县公馆(小溪),晚上宿小坪公馆;第三天早上出发,中午到崎岭公馆,晚上即到达平和县城。无论是来与往,小坪公馆都是中心点,也是必须停留的地方。因此从岭头尾到枣仔头,过客云集,店铺林立,最繁荣的时期,这条古道上分布着许多店铺,如彭林村的顶店、下店地名与此有关。
旧时官员皆儒士。当年到平和赴任官吏多是有抱负、有情怀,志怀家国、心系黎民的读书人,他们告别亲人、不远万里、历尽艰辛来到闽粤交界地区履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使命。这些官员路过小坪岭,留宿小坪公馆,都会有感而发,记录履职心迹,也为小坪岭、小坪公馆留下意境悠远的美诗!更是留给子孙后代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朝《平和地图》标注的小坪公馆
“小坪公馆”复原图
远眺平和县城(小溪镇)
天晴时,此处可看到双尖山、大协关、大岽山
小坪山脉
十八齿山脉(一)
十八齿山脉(二)
通往十八齿山脉的山路
探寻漳和古道(小坪岭)
古道蜿蜒峰叠嶂
客人喜沾柚花香
拨云放眼漳潮界
穿行暮色任苍茫
2017年4月22日下午,与卢林永先生同登平和小坪岭、探寻“漳和古道”,特以图文方式记录此行的所看、所想,并赋小诗一首记之。
黄武疆 从事文创策划、品牌设计、旅游规划、书画创作多年
文博旅游规划工作者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
中华乡土人文探索者
长按关注“平和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