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之涣之《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

畎:田间的小水沟。

棹:船桨。

解读:

这是一首典型的以乐景、乐词写哀伤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根本感受不到离别的情绪,而是山水田园诗的意境,读之令人感到身处明丽的山水自然风光之中。但“悠悠”一词似乎道出了离别的情思。

诗的第三句,由视觉转入听觉,悠悠碧水在春风的吹拂下,发出轻微的声响,“声声”一词,我们感受诗人多少的不舍。诗的最后一句,比喻巧妙新颖,自己心中的愁思太重,压得船儿载不起,在溪流较浅的地方都要搁浅,委婉动人,耐心寻味,后世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多、许多愁”亦受其影响,只是李词过于出名,以至后世总以为这创造权属于李清照。

王之涣(688—742),字季淩,排行七,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后遭人诬陷,遂辞官,优游山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居家15年后,晚年出任文安县尉。以边塞诗最为出名,《全唐诗》存绝句6首,皆为佳作。

(0)

相关推荐

  • 王之涣诗选:(全唐诗仅存六首诗)

    点击上方↑↑↑ 蓝字"诗塾"关注我们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 ...

  • 唐诗解读——王之涣之《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读: <全唐诗>中三首<登鹳雀楼>以王之涣这首最为出名,流传最广,也是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必背的诗句,其中后两句已经成为勉励人 ...

  • 唐诗解读——王之涣之《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读: 在唐代时,曾流传一个"旗亭唱诗"的故事,说的是王昌龄.高適.王之涣三人齐名,一次在旗亭喝酒,座中有十余位 ...

  • 告别友人赴任,王之涣《宴词》: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人生最多是离别,或长或短,没有谁能够整天和他人腻腻歪歪在一起.所以,诗人才满怀愁绪,借助文字吟诵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寂寞离亭 ...

  • 唐诗鉴赏-宴词(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赏析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不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吗?然而,它的主题却是&q ...

  • 《宴词》王之涣 |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宴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译文 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 ...

  • 唐诗解读——王昌龄之《长信秋词五首》(选三)

    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 ...

  • 189 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注: 鲁郡:即兖州 ...

  • 155 唐诗解读——杜甫之《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 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联壁,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注: 刘九.郑瑕:作者友人,生平均失考. 法曹:法曹司法参军事的简称.为州府佐官. 瑕丘:地名, ...

  • 唐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相关常识: 先了解下王之涣:王之涣是山西太原人,当过唐朝的大臣,但因为持才傲物,仕途并不得志,这首诗是他作为诗人写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