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备考CPA——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和框架学习?

CPA考试,不仅考查细节性的基础知识,还考查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如果把CPA考试当成普通考试来应对,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通过考试。
上学时,老师常说,难题就是由简单知识点构成的。确实如此,但为什么掌握了很多零散知识点后,还是不会做综合题?因为“难题”并不是由“简单知识点”直接拼凑起来的,而是存在一根线,把学过的简单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综合知识体系。
如何才能搭建CPA的知识体系?答案是思维导图和框架学习法。
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及CPA考试、税务师考试、司法考试、考研学习过程中,我一直都很重视利用思维导图和框架学习法搭建知识体系,尤其是在备考CPA学习过程中,让我真正感受到知识体系的极度重要性,可以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学习是不可能通过CPA的,没有哪一科有例外。
然而,我发现身边90%以上的人都不会利用思维导图和框架学习,这是导致学习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越往后,越是重点哦。坚持看完,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是:
一、什么是利用思维导图学cpa?
以一个故事开始这个问题:
有个周六早上,为了犒劳掌控家里厨政大权老妈,我决定帮她上超市去买东西。
但是平日从不进厨房的我,压根儿不知道家里缺啥买啥。
于是,老妈以春晚小品《机场姐妹花》中黄晓明和金婧报菜名的语速告诉我:
2斤五花肉,2斤排骨,1斤青椒,1斤芹菜,1斤牛肉,1瓶陈醋,2斤苹果,1瓶料酒,2斤葡萄,10个鸡蛋,1斤胡萝卜,接着还不停嚷嚷着,那什么啊要买那个牌子的啊……
还没等她说完,我脑子就开始转圈儿了。
这时,我就寻思着给它们分分类,一是我要记住要买什么,二是要提高我的采购效率,超市也是分类摆放的。
我立马列出了清单:
1.肉蛋类:2斤五花肉,2斤排骨,1斤牛肉,10个鸡蛋。
2.蔬菜类:1斤青椒,1斤芹菜,1斤胡萝卜。
3.调料类:1瓶陈醋,1瓶料酒。
4.水果类:2斤苹果,2斤葡萄。
这就是思维体系,通过思维框架就形成思维导图。
书本中的字词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都一定存在着某种内在逻辑,将每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构成了章节知识网络,章节知识网络汇成了全书知识体系。
简单的说,利用思维导图学习CPA,就是通知识框架理清知识脉络,化繁为简的学习过程。
二、利用思维导图学习cpa的误区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
1.考试都是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客观题考查简单知识点,综合计算题也是由几个简单知识点组成的,所以根本没必要画框架,用不上思维导图。
2.画思维导图就是在电脑上画,利用网上的各种网页或各种软件画图。
3.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画好的思维导图,非常详细,直接买来看就行了,可以节约自己画图的时间。
4.画思维导图就是画出章节知识框架和书上的黑色小标题,不需要思考具体内容。
5.画思维导图,一定是针对整本书或整个章节,不需要针对某个知识点。
这些都是利用思维导图学CPA的误区哦,具体是为什么、什么时候用、该怎么用,请继续往后看。

三、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学CPA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考试本质上就是,根据题目给我们的信息和问题,从大脑调取平日学习时储存的知识。
就像早上起床后,你根据今天的天气或在要参加的活动,伸直了脖子望着衣柜,寻思今天穿什么。
大脑就像衣柜,知识点就像衣服。明明记得自己有一件适合今天穿的衣服,可是平时没有收拾整理的习惯,衣柜凌乱不堪,根本不知道放哪了。
考试也一样,明明知道这个知识点是自己复习过的,但就是想不起来,找不到从哪里切入。
很多人学习过的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状态是下面左图那样的,每个知识点确实都学懂了,但很散乱地堆在大脑里,考试时无法正常调取匹配的知识。
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刻意用思维导图,形成结构化思路,按照某种逻辑进行分类分组、结构提炼、分析整理,就可以形成右图那样的知识结构体系。
考试时,即使提取不到C,想不到C是什么,也依然可以顺着A推导出B,B推导出C。
世界那么大,假如有一天我也想去看看,我知道你是个吃货艺术家,吃遍了全国美食,让你给我推荐美食,你肯定也就能说过七零八散的几家店。
但是,如果你按城市给我推荐,北京有哪些,上海有哪些,天津有哪些,西安有哪些……结果肯定就八九不离十。
这就是思维导图最简单的内在逻辑。

(二)利用思维框架学CPA的好处
1.形成发散思维
从任何一个知识点出发,都会迫使我们去思考,横向包括哪些同类同级的知识点,纵向是如何一层一层往下延伸的。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剥开,每一层轮廓和纹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比如,《会计》整本书都围绕各类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具体到计量又包括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等,初始计量下又细分为不同取得方式,计量方式又不一样,等等。
《审计》整本书都是围绕“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这个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的。
2.便于理解记忆 
即使学会了每个独立的知识点,散乱储存状态下,是无法形成知识链的,就像老妈给我报的菜名。
但是,如果在大脑中形成图像,图像相对文字具有更强的刺激性和趣味性,不仅有助于提取关键信息,还有清晰的思路,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用更少的例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高中寒窗苦读时,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题海战术,就算没有,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同学。题海战术本身是有作用的,只是效率不高。
题海战术就是利用各种题目去巩固学过的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必须练足够多的题目,才能击中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点没有被击中,如果考试时遇到这些知识点了,就可能不会运用,不会做题。
但思维导图可以梳理大脑中学过的知识,做题后,击中一个知识点,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同类知识点做到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用更少的练习题、更少的时间,巩固和强化更多的知识点,学习效率自然更高。
4.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
CPA每一科的知识量都是巨大的,教材最薄的也接近500页,学着学着就不知道学到哪里了,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点,只知道自己在不停的埋头赶路,越学越迷茫。
这时停下前进的脚步,抬头看看前方和后方,画画思维框架,翻翻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内容,大体上知道自己学过什么、正在学什么和将要学什么,以及现在所处的位置。
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至于吭哧吭哧的学到底,结果什么都没留下。
四、什么时候用思维导图
学习本来就需要走走停停,“停”不是停下来不学习,而是每学完一章、一节、一个标题后,回头看看都学了什么,正在学习什么,包括哪几点,之间大致是什么逻辑,然后在继续往前学习新内容。
所以,思维导图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1.新课学习时
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新课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迷路,不知道在学什么,学到哪里了,前后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2.复习时
每学习/复习完一章/节,对本章/节进行回顾时。
3.做题时
做题后,梳理总结时。做一道题,会一类题,熟悉一片知识点。
4.总结时
任何时候联想到某个/些相关联的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对比、总结时。
5.回顾时
结束一天的学习,对当天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时。
五、怎么用思维导图学习CPA
1.自己动手动笔,在草稿纸上画
画思维导图不是用各种网页、软件画,不是在电脑上画,沉迷于制图过程和内容填充,那样特别浪费时间。
2.是画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画图不是目的,形成这种思维过程才是重点,只要自己认识就行,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为原则,写字和画图形框架不用中规中矩,不是书画比赛,不需要美观。
3.能简写就简写
一句话能用5个关键字代替,就别用10个字,笔头可以简画,但是大脑中不能简化,必须知道自己正在写什么,到哪一步了。
4.一边画一边回顾
条件允许就小声说出来,就像在跟别人讲,这种输出是对知识最好的输入方式。
5.不要看着书画,背着书画
实在回忆不了,翻翻书,然后继续背着书画。
6.画一遍即复习一般,没有二次利用价
画完一遍就当草稿纸扔掉,本次回顾就结束了,不要想着二次利用,下次回顾时重新画,反复利用框架,每画一次可以扫射到不同的知识点,最后尽可能知识点全覆盖。
7.不用要别人/培训机构画好的思维导图
前面说过,思维导图重要的不是图,是思维过程。
8.大小知识点都需要画图
学习/复习完一编一章一节,可以画画思维导图;联想到某个大类知识点,也可以画画思维导图;某个独立知识点也可以画,比如《会计》中不可转回的资产减值包括1.2.3.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