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秦琼后人谈秦琼在济南留下的四处真实遗迹
秦琼是唐代著名将领,他武艺高强,忠心保主,为唐朝开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为人豪爽,通晓大义,为朋友“两肋插刀”,赢得了千年美名。秦琼是济南人,他的青少年是在故乡度过的,在济南流传着很多秦琼的故事,他是济南人的骄傲。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秦琼,我以史料和有关记载为依据,寻访了秦琼在济南的遗迹。
1、拴马槐
拴马槐是比较著名的遗址,相传秦琼到千佛山上寺院给母亲许愿烧香,为表示孝心,脱去战靴,赤脚上山,曾拴马于此树,所以后人称此树为“ 秦琼拴马槐”,也叫唐槐。
拴马槐在千佛山西盘道唐槐亭西侧,树龄已经1300 余年,树高16 .5 米,枝下高6 米,基部围径2 .5 米,树的老干下部已经腐朽成环形大洞,仅剩树皮存活,在古树干基部贴树皮处北向萌生出一株幼槐,在古树干西南侧又生出一株幼槐,小幼槐垂直穿过古槐树树皮,年久两树相连处新老树皮愈合一体,互相输送营养,老槐、幼槐相依相抱。目前,老国槐在两株幼槐的扶协下,仍然生机盎然。
2、回马泉
在济南,还有一个关于秦琼的古老传说:当年秦琼在历城县衙当捕快的时候,有一次手持双锏骑着黄骠马追赶贼人,在与贼人交战中,秦琼所骑的黄骠马猛一回头,由于蹄力过猛,马蹄落处出现了泉眼,一泓清泉从地下汩汩冒出。济南人为了纪念他,就将这处泉池取名为“回马泉”。2004年4月重新评定济南新“七十二泉”时,将位于五龙潭东南20米处的回马泉列为第37泉。老济南们说,现在泉底长满了绿苔,而想当年秦琼坐骑留下的蹄印之处,则呈现出浅黄色沙土,沙砾深处会溢出串串泉珠来。
3、贾家楼聚义
传说秦琼曾与徐茂公(即李世勣)、程咬金、罗成等人在历城西关贾家楼(据说在济南老城西门外篦子巷北口“玉美斋”食品店旧址)结拜为江湖“三十六友”,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唐王朝的开国名将。这就是有名的“贾家楼聚义”。现在从篦子巷北口看进去已经面貌全非了。
4、秦琼故居
传说秦琼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创建大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便在济南五龙潭上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府第——国公府。五龙潭为秦琼故居的说法,最早见于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的《复龙祥观施田记》。该文记述道:“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有渔者善游,见阶戺皆玉石,尚隐隐可数。又有中酒卧水滨者,梦朱衣延之门,宫殿邃,未及入而寤,世神之不敢宇。或谓溃而为渊者,龙尝居焉。”到了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桂馥在五龙潭畔建造潭西精舍,其《潭西精舍记》云:“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本来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还是“闻故老言”,而于桂馥文中却十分肯定地指明五龙潭为秦琼故居。
考古人员说:
1995年,济南市经七小纬六路银行宿舍楼施工中,一座石室墓葬破土而出。在墓室清理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秦爱墓志铭。从墓志铭得知,秦爱不是别人,正是唐代开国名将秦琼的父亲。
在对该墓志铭的进一步研究中,韩明祥与济南市考古所副所长李铭同时认识到,墓志铭所反映出的秦琼家世与正史、地方志及民间传说有很大出入。
秦爱墓志铭所揭示出的有关秦琼家世的重要史料为:
其一,秦琼的曾祖父秦孝达、祖父秦方太、父亲秦爱三代均系魏、齐两朝文职官吏,而《旧唐书》、《新唐书》均漏载,此可以补正史之缺佚。至于《隋唐演义》等白话小说中称秦琼“乃祖是北齐领军大将秦旭,父是北齐武卫大将军秦彝”一说,纯属对秦琼家世的演义;
其二,历城县志等地方志误载秦家世代冶铁,出身寒微,俗谓“冶铁秦家”,墓志可以纠正此一讹传; 其三,过去传说秦琼故宅即今西门外沙苑、五龙潭等处,实为误传。铭文载秦爱于大业十年(公元590年)终于齐州历城县怀智里宅,后于贞观二年改葬于齐州历城县怀智里。根据铭文出土地点,今天的经七小纬六路一带在唐代当属怀智里。按唐时“里”的范围,五龙潭一带显然与经七小纬六路不可能同属怀智里,至于秦故宅位于今北大槐树一说,或有可能。
秦琼后人说:
秦琼后裔秦若轼在谈到秦琼生平时指出,秦琼的先祖是北朝有名的大将,时为望族,门庭荣显。秦琼上三代皆为文职官员,生活水平属于士族中等偏上水平,比起一般百姓人家要好多了,并不像一些地方志所记载的秦琼是铁匠出身、出身寒微。隋朝时,秦氏家族曾一度中落,成为贫民百姓。受家风的熏染,加之自己又处于一个天下扰攘、戎马生涯的大动乱时代,少年时代的秦琼就崇尚武力,喜好弓马,立下了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 秦若轼老先生认为,秦琼的故宅应在原历城县怀智里,今济南西郊南、北大槐树街一带。
据秦若轼考证。“隋唐时代出历城县西门,沿通安徽、河南、长清的官道,西行8~9里,有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太平庄,唐朝开国元勋秦琼就出生在这里。秦琼家大门坐南朝北,门前有几棵大槐树”。后来在这里住的人多了就形成了村庄,秦琼战功卓著,有御赐宅第和几进院落的“秦府”。这个村庄便以秦府门前的几株槐树为标志,沿称大槐树庄。后人传说秦琼曾回乡荣亲葬父,曾在大槐树上栓过马。清同治年间,秦琼后人,为提高其社会地位,遂修了大槐树故宅,建立了故宅碑,门前有一株唐槐,倍受人们重视,村名即沿用大槐树庄。1937年,秦姓家人专门到“大槐树”找老住户,老人们回忆,秦府故宅在古槐的位置。
这次我到北大槐树询查,问及秦琼故居和“大槐树”时,一个60多岁的老居民说“听老人们讲北大槐树第二小学那里以前有棵大槐树,但在解放前就被砍掉了,秦琼府就在那附近”。
为什么人们把五龙潭说成是秦琼故居呢?秦若轼认为可能与秦家子孙的所作所为有关。在清朝顺治年间,秦氏后裔因盐商致富,将老宅整修,并在大门前立了石碑,即今日五龙潭公园内的石碑。上面用篆书阴文“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谁知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守宅的不孝子孙却把故宅分割出卖,先割卖花园、菜园,又割卖五进大院中的四个院落。最后卖到大门及前院时,碍于古宅门口碑的存在,买家不敢要,怕以后因碑的存在受到牵扯。于是想要将碑砸毁,但又怕会引起义愤,遂把石碑移于五龙潭内的秦叔宝祠,将碑立在大门里头。此后,就再无人说这是秦琼祠,而认为是他的故宅,结果使五龙潭为秦琼故宅之说谬传至今。
另外,从秦若轼老先生文章中的讲述来看,秦琼的左手锏重8.5公斤,近代还在,后为镇黄河水患,沉入河中。右手锏重9公斤,尚在陕西秦氏祖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