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钱中稀少的铅母
本文为 天眷堂 原创。部分图片和信息源自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铅锡在我国的金属冶炼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距今四千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铅锡在青铜器中的应用,在纯铜中加入铅锡,能降低熔点,铸造性和耐磨性可以得到提高。除此,在钱币的铸造中也发现了铅锡的应用,如在战国时期燕国的刀币和布币含铅锡的比例较高,甚至还发现了铅质的燕布。
燕布益昌背左(铅质) 上海泓盛2020年37950元成交
铅锡在古代是不区分的,铅又称黑锡,因为比铜便宜易得,五代时期南汉和楚闽政权曾铸有不少铅锡钱来剥削老百姓。到了宋代,铅锡已经开始用来制作母钱,在宋代文献里也经常能看到“锡母”的记载,因为不易保存,现在能见到的非常少。
南宋进德修业宫钱母钱(铅锡质),其子钱为铜质。
元代有一种铅锡质的贰拾伍文背蒙文大钱,制作精良,有同版铜钱存世,现在来看,这种钱也应属于母钱性质。
元代贰拾伍文权背蒙文大钱(铅锡质) 直径63毫米,重38.2克 古泉园地2019年58000元(不含手续费)
清代前期,京冀地区铸钱主要依靠滇铜,江浙地区则进口洋铜,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阻断了运铜路线,铜源不济,不得已铸造了铅锡质的咸丰钱,曾见过咸丰戴书的小平铅母。
到了清代晚期,机制币兴起,铸造铜钱的利润大大降低,为了提高铸钱效率,缩减成本,北方使用了机制贴合母钱来铸钱,江浙地区则用铅锡母钱来铸钱。
铅锡母钱相比铜母钱铸造有以下两点优势:首先,铅锡成本要比铜低且易得,用铅锡铸能节省铜源,朝廷只会关心铸的铜钱够不够足值,而不会过问母钱是什么材质。其次,铅锡的熔点要比铜低很多,铸造性能也不比铜差,因为硬度低,修穿修边也比较容易。
光绪通宝宝浙铅母 直径20毫米 ,马定祥旧藏
光绪通宝宝浙铅母 直径23毫米,上海泓盛2018年28750元成交
光绪重宝宝苏当五铅质母钱,马定祥旧藏 ,上海泛华2015年90850元成交
铅锡母钱制作方便,但因为质软不耐用,需要频繁更换母钱,这也就造成了铜钱的细微版式较多,也算是有利有弊。不过整体来说,铅锡母相对于铜母还是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