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文化 走入百年讲堂
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和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组织文保讲解小志愿者在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举办了"百年文化 走入百年讲堂"的公益活动,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面塑工艺的制作。
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阳十大民间草根艺术家董辉老师。他的面塑作品多次获得荣誉,如:2013年在沈阳市第五届民间艺术博览会核桃面塑《福寿禄》获得金奖.2015年“中韩民间艺术工艺品交流展”中获国际金奖.
今天我们的小志愿者们可谓是收获满满。首先董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面塑。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面塑形象,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接着董老师又给大家讲解了面塑的制作方法,并指导孩子们进行制作交流。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等顷刻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今天董老师带领孩子制作的是一只小兔子,小志愿者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全神贯注的倾听,精雕细琢的制作,富于想象的设计,小志愿者们的作品个个造型简单生动、形象逼真传神、比例夸张适当,看着孩子们精美的作品大家不由的拍手称赞。而小志愿者们更是兴致盎然、意尤未尽,个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最后董老师又给大家讲了面塑的起源。面塑最初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山东荷泽一带。荷泽古称曹州,位于黄河流域,常因黄河诀口,天灾人祸几乎不断。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用面捏成猪羊,代替宰杀的动物供奉神灵。 这便是曹州最早的面塑艺术了。经过面塑艺人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面塑为“中国的雕塑”。
本次活动让我们的小志愿者们零距离接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亲自体验了我国非物质文化的灵动与巧妙,让孩子们认识到了我国古文化的璀璨多样、渊远流长。而作为文保志愿者的一员,我们都有义务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一民间艺术,为我国非物质文化传承工作贡献力量。
最后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团队还聘请董辉老师为团队讲师团讲师,以后会为更多的小朋友服务传承非遗文化。
文:娄扬 摄影:陈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