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连发两篇有关南京与深圳的文章是否意味着省会独大模式的拐点来了?

原标题:求是网连发两篇有关南京与深圳的文章是否意味着省会“肿大”模式的拐点来了?

写在前面;有人说这几天不应该多关注疫情吗?是的,但不宜过度关注,做好自己就好:科研人员做好科研工作,医护人员做好救治工作,有关部门做好支撑与监管工作,大家安心在家宅着就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帮助。何况关于疫情,小编也写不出所以然来,术业有专攻也。听党指挥,服从命令就对了,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集权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疫情会很快解除!


NO.1 

前文说过了,做自己该做的事,小编这几天也想了很多。省会肿大的模式还有未来吗?备注:省会肿大和省会高首位度不是一个概念,肿大顾名思义看着很大实际很弱,再深入不好写也不方便写,大家意会即可。再次强调所谓肿大是一种模式,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讨论发展模式最忌讳地域歧视和夹带个人偏见!

这两天,求是网推送的两篇文章似乎有所暗示,且看我们的梳理:


NO.2 

南京: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求是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关于南京的文章,图片来自求是网官微截图,侵删。

昨天(2020年2月4日)求是网官微推送了一篇名为《南京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文章,署名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这是近期不多见的非疫情类官方文章(小编是第一次见)。

文章堪称精辟,且看小编简单分析:

1,发挥科教优势,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说实话,科教优势是南京目前仅存的较为明显的优势了,而创新又是依附于科教的,没有科教优势的创新那是吹牛逼。

2,做强主导产业,提升经济支撑能力。科教优势发扬光大了。创新能力提上去了,产业自然而然就做强做大了,也不能总为别人做嫁衣吧?!

3,强化枢纽地位,提升集聚辐射能力。南京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地位相信大家都听腻了。但如何发挥这样的枢纽地位呢?当然是多点开花,多手抓多手硬。小编在此自夸一下,张书记的思路跟仙君基本一致,不信大家翻一番我们南京都市观察的历史文章,再看看张书记的这篇文章(详细见今天的另一篇推文)对比一下。

4,完善市域治理,提升协调发展能力。这是原文的最后一点,前面的关于南京的优势提完了,劣势也不能缺席:南京是江苏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南北狭长、空间有限,江南江北、老城新城、主城郊区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面对这些,应该如何应对呢?小编自创法式:挤海绵和零敲碎打。空间有限想要提升建设土地增量需要挤海绵(做好自己就好,扩容那是zy的事),解决不均衡问题需要零敲碎打。

南京最大的问题不是面积小,而是南北窄,这样形状过于消耗城市体力透支城市未来。如果把六合放滁州位置,高淳和溧水放镇江(句容)位置,那南京确实不需要扩容,但现实是残酷的。


NO.3 

深圳: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求是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关于深圳的文章,图片来自求是网官微截图,侵删。

今天(2020年2月5日)求是网官微推送了一篇名为《深圳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文章,署名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

作为南京的自媒体,去分析深圳有点班门弄斧,但小编还是想小心简单地分析下王书记的文章内涵。

1,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点不用多分析了吧?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示范区含金量不似国中胜似国中。这是深圳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发的最大优势,更是我们探索发展模式的最大优势。

2,切实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这个就更不要分析了,港啊澳啊都在里面了,未来也不排除台啊。

3,积极融入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这是广东省的发展思路,我们不多评价,只是作为经济第二大省,应该是能感受到压力的吧?

4,着力提升城市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再发达的区域也有软肋,深圳也不例外,只是她的软肋放在别处都是大腿而已。作为和深圳类似的深圳,我们不应该有压力吗?


NO.4 

我想,在这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求是网单单发了这两篇文章,是有内涵的,大胆猜想一下:深圳模式带全国,南京模式领省会?

我们不争,我们只是那个患难中送大萝卜的小萝卜头!

武汉加油!南京加油!中国加油!

喜欢就点个“

”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