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怎么治病的?(通俗易懂)

内经言“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天人相应,中药取自天地之气味通于人,本文讲述了中药是怎么治病的,通过四气五味,平衡人体阴阳不足的,值得学习!
天人同气,都有“寒、凉、温、热”
01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恒温动物,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通过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平衡来保持体温的恒定,否则就会生病。当内外界因素扰乱人体内在平衡,导致疾病发生后,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往往也会进一步遭到破坏,如果产热多于散热,那就会出现发热、功能亢进等热症,而如果散热多于产热,那又会出现畏寒、功能衰退等寒症,对寒、凉、温、热“四气”所造成的寒证和热证,应对的原则就是

“热症凉之,寒症温之,热病寒之,寒病热之”。

令人类幸运的是,中药吸收大自然的能量也具有寒凉温热之“四气”,这正好可以用来纠正疾病状态下人体的寒凉温热的失衡。寒凉药可以抑制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脏腑器官的活动和血液循环,所以用来治热证;温热药可以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脏腑器官的活动和血液循环,所以用来治疗寒证。

比如对于寒邪侵犯人体、凝固血液导致的血瘀和热邪侵犯人体、煎熬血液导致的血瘀,在选用活血化瘀药时就需要考虑药物所具有的寒热性能。对于寒邪引起的血瘀就要选择性能温热的活血药,如红花、桂枝、艾叶等;对于热邪引起的血瘀,就需要选择性能寒凉的活血药,如赤芍、丹皮、丹参等。中药的寒、热、温、凉的四气,正是医治人体寒热失调的内在依据!

酸苦甘辛咸,五味归属五脏
01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杂食动物,凑巧的是人体的五脏,喜欢自然界里的五味,这就给我们养生和治病提供了捷径,肝喜欢酸味,心喜欢苦味,脾喜欢甘味,肺喜欢辛味,肾喜欢咸味,五味和五脏的这种对应关系,古人们称之为“归经”。

“归”,是归属、专任的意思,“经”,就是指人体的经络和它所属的脏腑。“归经”也就是指不同的药物能对某一经络及其所属的脏腑起到特殊的治疗作用,这是中医的一大发明创造,牢记五味入五脏的关系,对治疗疾病有很大的帮助。中药能起到治疗疾病作用的关键,不仅在于中药所具有的自然四气特性上的补偏,而且还在于中草药所具有的归经特性,使得药物四气的能量可以直接通达标的。

辛味可以入肺、酸味可以入肝、甘味可以入脾、苦味可以入心、咸味可以入肾等,这是何等的奇妙。辛味可以发散、酸味可以收敛、甘味可以补中、苦味可以泻火、咸味可以软坚,这又是何等的神奇。如果忽略了这些自然特性,我们就不可能从本质上去认识和理解中药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很多的偏差。

比如说牡蛎这味药,其主要成分无非就是碳酸钙,从药理上研究除了能中和胃酸外没有任何作用,中医却认为牡蛎具有益阴潜阳、软坚散结、镇惊安神、收敛固脱的作用。这些能在实验室中发现吗?不能!这些作用有效吗?临床证实非常有效!

那中医是如何发现这些作用的?那就是通过对药物自然特性的认识!中医认为牡蛎生于水中,具有阴寒之气,所以能益阴潜阳;牡蛎质地重坠,所以能镇惊安神;牡蛎味咸而涩口,所以能软坚散结、收敛固脱。正是因为古人注意到了药物所具有的自然特性以及这个特性对人体内在平衡的作用,才有了今天丰富多彩、疗效确切的中药。

升降沉浮,气机主宰万物
01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气机动物,中医中药就是根据气机原理治病的。人体五脏六腑上下分布,各脏腑在气机所引导下处于动态平衡中:肾在最下面,肾是水中有火,就像汽车电瓶,有正负电。

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性向上,肾火向上走,使脾土温暖,脾把胃吸收的营养研磨,去粗取精,把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各处。

脾的特性,也是向上的,有一部分营养要送到上面的肺脏,与吸入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再由肺向全身输布。肾中的水,水生木,肝之木气在水的滋养下得到营养,生发了,气也往上升。随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肝随脾升,胆随胃降”的说法。

所以,身体上升的腑脏有病,则应考虑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肝气随着肝脾升到了肺和心。木生火,火,五脏属心,火的特性是上炎,但,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属金,主肃降,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一直降到肾中去,温暖肾水,使得肾水不至于寒。而肾水随着肝木上上升而上升,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就叫着“水火既济”。

如果下降的过程被破坏,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就会上面热,不能交于下,下面就是寒的局面。心是恶热的,热,心就会有病,失眠多梦,口舌生疮,而下寒就会腹冷,下肢凉等。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食入胃,物向下行,所以胃气就下降。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胆汁下入十二指肠随胃物下行,顺应“胆随胃降”之说。

胃有病了,就是因胃气不下行,不下行就会上逆,胆汁会反流,这是气机逆行的结果。脾土、肝气随着肾气而上升,心气、胃气和胆气随着肺气而下降,这是一个肾水在心火的照耀下变汽升腾,经脾、肝、心至肺,肺是冷的,汽遇冷变水,经胃、胆、肠又回到肾的气机运转模式。

人体的这一气机模式,很像自然界里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汽升腾,变云吹向高山,遇冷变雨飘落地面,流经千条河流最后又汇入大海,真可谓人法地呀。

中药也有升降沉浮的特性

中药为什么会具有这个升浮或沉降的特性呢?我们还是要从中药所蕴含的自然特性上去寻找答案。

因为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气,而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热往往会使分子向上运动,所以温热药作用于人体,会导致人体内的各种物质分子产生向上、向外的运动,从而表现出升浮的性能;

而寒凉药作用于人体,则会导致人体物质分子产生向下、向内的运动,从而表现出沉降的性能。

这就是中药四气和与人体升降沉浮之间的关系。利用中药的升降沉浮的特性,调节人体出现的升降沉浮的紊乱,是中医中药治病的又一方式。辛能散,酸能收,苦能泻,甘能补,咸能软,另外还有淡味能渗湿

这六种味道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对人体能起到兴奋、增强作用,如辛味的发散、甘味的补益、淡味的渗湿等,这类药体现出来的特性就是升浮;另一类对人体能起到抑制、减弱作用,如酸味的收敛、苦味的泻火以及咸味的泻下软坚等,这类药体现出来的特性就是沉降。

具有升浮特性的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其有向上、向外的趋向性。所以能起到提升阳气、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而具有沉降特性的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具有向下、向内的趋向性,所以能起到潜阳降逆、镇惊泻火、渗湿利尿、泻下通便等作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与人体的偏性相遇,就会产生中合,克服了人体的偏性,使人体恢复了正常,这就是李时珍所说的“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另外药物的质地不同特性也不同,质地轻的药物(如植物的花、叶)往往具有升浮的特性,而质地重的药物(如矿物类,甲壳类,果实)往往具有沉降的特性。

药物的这个轻浮重降的特性,对临床用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比如说治疗头面、肌表、上焦等部位的疾病,就需要选择质地轻扬的药物,利用它升浮的特性,使药物能上趋外达,以发挥良好的作用。

中医有句话叫“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再比如治疗腰腹、下肢、下焦等部位的疾病,就需要选择质地重坠的药物,利用它沉降的特性使药物能下沉潜镇,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医有句话叫“治下焦如权(秤陀),非重不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药的配伍是有原则的
01
补中益气汤是补气药的典型方

补中益气汤是补气药的典型方了,其主要成分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主治气虚下陷(气不足而导致的上升运动不足)导致的食少纳差、大便稀溏、脏腑下垂、眩晕乏力、劳热神疲、脱肛等症。

这个组合的巧妙之处在于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等补气药为根本。补充人体亏损的气,然后又加入了柴胡、升麻两味升浮药,使整个药方产生一种升浮的动力,促进和加强了气的上升运动,因此可以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果去掉柴胡和升麻,全方的升浮作用就会下降或消失,对气陷的治疗效果也就会下降。

镇肝熄风汤是降气药的经典

镇肝熄风汤是降气药的经典,它的主要成分是生白芍、天冬、玄参、茵陈、甘草、川楝子、麦芽、龟板、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牛膝,主治气血上逆头部(气的上升运动太强)而引起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以及中风手足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等症。

这个方子运用大量的质地重坠的药物,如龟板、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等,使整个药方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沉降效果,更妙的是加入了牛膝这味特殊的沉降药。

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称“牛膝能引诸药下行”,所以在牛膝的引导下,更增强了镇肝熄风汤的沉降效果,从而可以迅速改善气血上升过度而引起的诸般疾病,行文至此,您能说中医中药不科学吗?世界上还有哪家医药能如此精细?

中药不是药,是气、味纠偏的过程
01

有些人说中药不是药。认识中药不能只盯在几个有效成分上,而要去思考它的自然特性,思考它的四气、五味以及归经,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和使用中药,真正发挥中药神奇的功效。

如果按某些所谓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中药进行研究,有些人甚至用西医的标准衡量中药,化验中药成份,那就曲解了中药。其实中药治病靠的是气和味这种特性,而不是靠中药的成份直接治病。

比如,有一次我上火了牙疼,到医院说牙床发炎了吃消炎药,不管事儿还疼,还疼?拔牙!我舍不得拔,回家了,我老父亲说多喝凉白开就好啦,我就猛喝,过了一天牙真的不疼了,炎也消了。

你说白开水是药吗?是药!那药店有卖白开水吗?你化验它不就是h2o吗?有什么药性?不是药!那你上火怎么一多喝白开水就好了呢?不是药!那你不上火时一多喝白开水就水中毒了呢?

中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所服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这些植物动物和矿物确实不是药。在中药里有一副药叫“人中黄”,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

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本草备要》记述:

“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

你看,在中医理论下“人中黄”就是一副好药,然而离开中医理论它是什么?就是一滩“屎”!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呢?
01

我们知道,中药所用的药物,大多来自于天然的动、植物及矿物,这些药物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孕育产生的,它们在和自然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对抗、适应的过程中,势必会形成一种能对抗和适应外界因素的物质,所以在不同的自然因素下形成的药物,它体内所产生的物质是完全不同的。

不同的物质能对人体的内在平衡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中药变化万千的作用和功效。

如生长在炎热干旱地带的植物(如芦荟、仙人掌等),往往会在体内产生具有清凉滋润特性的物质,用以对抗外界的炎热和干旱,这种具有清凉滋润特性的物质,对人体内在平衡的影响就是抑制人体新陈代谢、减缓脏腑的活动、减慢血液循环等,所以可以用来治疗人体机能亢进而引起的火热病。

如生长在高寒地带的植物(如雪莲、人参等),往往会产生具有温热特性的物质来对抗外界的寒冷,这种具有温热特性的物质,对人体内在平衡的影响就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脏腑活动、加快血液循环等,所以可以用来治疗人体机能衰退而引起的虚寒病。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药物的自然特性其实就是药物在和自然因素相适应和对抗的过程中产生的某种物质的具体体现,这种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信赖它、肯定它,并在疾病的治疗中大胆地使用它,这是唯物主义的体现。

中药不能治病,治人体环境
01

有人说中药不能治疗病毒性疾病,这话不对。不错,病毒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但这只是外因,然而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病毒的环境中,为什么早不得病晚不得病,是过去没有病毒吗?即便是流行性病毒,为什么有人得病而有人不得病?

病毒是不断进化的,药物的研制速度跟不上病毒的转化,在新的病毒面前,若没研制出新的药物之前,难道我们就等死吗?这显然是笨得要死的人的谬论。

人在病毒面前有什么好害怕的呢?论病毒,人就是最大的病毒,论细菌,人就是最大的细菌,有什么细菌、病毒比人还高级的呢?人体每天都在吃掉无数的细菌和病毒,真可谓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对付病毒,靠的是人体的抵抗力,药物只起个辅助的作用,这是中医治病的原理,这个原理也得到了西医的支持:西医打的预防针是什么?就是病毒,就是先放一些病毒到我们的身体里,让我们的身体里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它,学会吃掉它,所以说抵抗病毒,靠的是人体的抵抗力,药物只能起辅助作用,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众所周知,在亚洲的萨斯sars病毒面前,在非洲的埃博拉病毒面前,真正有效应对的药物是中药,真正有效应对的措施是中医,这是铁的事实,世人有目共睹。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大致了解了中药治病的机理和奥妙,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恒温动物,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通过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平衡调节来保持体温的恒定,当内外界因素扰乱人体内在平衡,导致疾病发生,而中药吸收大自然的能量也具有“四气”,这正好可以用来纠正疾病状态下人体的寒热失衡情况的。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杂食动物,人体的五脏喜欢五味,五味和五脏的关系,古人们说是“归经”。人们利用不同归经的原理,使药物能对某一经络及其所属的脏腑起到特殊的治疗作用。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气机动物,人体各脏腑在气机所引导下处于动态平衡中,而温热药作用于人体,会导致人体内的各种物质分子产生向上、向外的运动,从而表现出升浮的性能;

而寒凉药作用于人体,则会导致人体物质分子产生向下、向内的运动,从而表现出沉降的性能。

现在让我们回头看一看周围的人们,有些人总是在不断地为同一种病而得病治病,不断地为同一种病而打针吃药,不断地为同一种病而住院出院,为什么?

这就像开头说的农村扶贫,如果不实行公有制,不走集体化共同富裕之路,没有亿万农民的积极参与,年年拨钱也没有用,下拔再多的扶贫资金也是枉然。

推及治病,如果放置中医中药不使用,去一味地吃抗生素,那不是自残身体吗?如果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病,不根据病体的特性,利用药物的特性加以平衡,而是相反刺激身体,那不是自杀吗!

“中国对世界是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就是一项”

========== END ==========

(0)

相关推荐

  • 中药千千万,功用从无之最第一之说【一点资讯】

    观神农本草,看药性赋,讲药性,论功用.无不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为用药标准,讲究的是君臣佐使,平衡的是阴阳二气.随着市场经济红红火火,资本闻风而动,姜你军,糖太宗.蒜你狠等农作物都被炒来炒去,而在中药行 ...

  • 瘟疫有三个特性

    瘟疫,是由疫气引发的,属于广义伤寒病范畴.<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已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对治瘟疫热病的经验.其中,揭示了疫病的特征. 疫气一般有三个特性: 第一个特性是,热: ...

  • 中医处方里的中药可以寒热并用吗?

    中医处方里的中药可以寒热并用吗?这还是一道选择题,很多中医认为寒热并用的处方是垃圾处方,我一位朋友天是搞本能论的他也认为不能寒热并用,我一直持保留态度,那么到底能不能寒热并用呢?最近我忽然想明白这个道 ...

  • 升降出入,不明不可为医

    升降浮沉和升降出入,曾是我初学中医时比较茫然的问题.何为升降,何为浮沉和出入.困惑多年,现在我将初学者的疑惑和解开思绪的经历与大家分享.相信此文定能使中医学习者拨云见日. 药有四气,为之升降浮沉.人体 ...

  • 什么是中药之第一讲

    以上是中医李茂昌讲课视频和音频.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医公众号学习 何为中药?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到临床治病,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办法,也可以是情绪,不仅仅是草.木.花.果实和矿物质,来调整人体不 ...

  • 中药是怎么治病的?(通俗易懂)

    天人同气,都有"寒.凉.温.热" 01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恒温动物,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通过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平衡来保持体温的恒定,否则就会生病.当内外界因素扰乱人体内在平衡 ...

  • 中药为什么能够治病?

    内经言"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天人相应,中药取自天地之气味通于人: 人们得病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自然界的寒暑剧变和社会环境的恶劣影响,打破了体内平衡,从而引发人体出现故障,不能正 ...

  •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肾阳不足为何要用极度寒冷环境中生长的中药来治?

    为什么中药能治病? 中医用来治病的药物是中药,而中药大多取自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其中尤以植物为多,所以在古代,中药也被称为"本草". 相传,中药的发现和运用,都来自起源于神农 ...

  • 李华亭:中药是怎么治病的!

    导读 内经言"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天人相应,中药取自天地之气味通于人,本文李华亭讲述中药是怎么治病的,通过四气五味,平衡人体阴阳不足,值得学习! 6月5日早上,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 ...

  • 有了中医思维,你就知道中药为什么能治病!

    <内经>指出:"天地万物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 中药种类与治病机理

    中药种类与治病机理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科.后学文科. ...

  • 中药敷脐治病多

    中草药敷脐,行之有效,方简效捷,历史悠久.药物敷脐既有药物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它可通过脐,借奇经八脉和十二脉及其十二别经之循行,输于五脏六腑,布于全身,以达病所,而治疾病. 脐中,即神阙穴 ...

  • 这味中药不仅能治病还能防疫

    苍 术 药用来源:为菊科草本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无毒.气味皆厚,芳香,为燥.散之剂.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苍术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它健脾燥湿 ...

  •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了!

    中医用来治病的药物是中药,而中药大多取自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其中尤以植物为多,所以在古代,中药也被称为"本草". 相传,中药的发现和运用,都来自起源于神农氏,自古民间有&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