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6台心梗手术,5个不到40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爱好!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年轻人也不可大意!

一位医生在朋友圈发了一串数字,

引发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

一个周末6台急性心梗手术,

其中5台手术的患者年龄都在40岁及以下!

心梗的高发和年轻化,让很多小伙伴都感到恐慌,

心梗似乎离我们真的不远!

发这条朋友圈的苏大附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钱晓东,周末他们科室一共做了6台急性心梗手术,其中一位38岁的患者做了两次,所以一共是5位患者,年龄确实普遍较年轻。

幸运的是,

这5位患者的送医都比较及时,
已经被抢救回来。
钱晓东透露,
这几位患者普遍都有抽烟习惯,
都是男性,

有的有高血压,

有的则是血脂高。

他表示,

预防心梗其实最重要的,

就是要保护好我们的血管。

让它们老化的速度,

不要超过我们年龄增长的速度。

毕竟我们的寿命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它们的使用寿命。

至于如何保护好血管,
无非就是控制体重、减少应酬、
注意休息、坚持运动!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戒烟!
烟草里的很多物质会加速我们血管的老化!
说到心梗,这让小编想起另外一个病例。这是一位年轻的妻子,她已经在医院楼道里住了七天。每次经过这把长椅,我都会跟她聊几句,这里冷吗,害怕吗?
她说就在病房门口,护士保安都在,我不怕。
她其实顾不上害怕。她睡觉的长椅对面,是心脏重症监护室(CCU),也就是心脏重症监护室的防盗门,里面不到10米,她的先生正躺在病床上,24小时监护。他只有35岁。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去旁边的招待所住?她说,这里离孩子他爸近,我随时能看见他、照顾他。
我见过太多的心梗患者和家属,这对小两口是最让我心酸和难过的一个。因为她的先生,只有35岁的年轻人,两个孩子的父亲,心肌已经部分坏死并且心衰,未来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还未可知。
而这一切本可以避免。因为,如果他们俩稍稍知道一点心梗和心绞痛的常识,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我之所以把这个病例写下来,就是想提醒所有人,一定要认识并且识别心梗之前的心绞痛,心梗正在发生的心绞痛。因为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恢复越好。
这位年轻的患者要从两周之前说起。在北京郊区上班的小孙,忽然觉得胸骨,也就是咽喉向下的骨头,隐隐地疼痛。他想,上火了?嗓子疼串的?
实际上,这是心绞痛的第一个表现,胸骨后疼痛。
第二天是周二,胸骨疼痛加剧。上班路上,他开车上高速之后,左胳膊突然开始疼痛,伴有胸闷,方向盘都握不住,赶紧出辅路,休息了40分钟才缓解。

劳累之后加重,休息之后缓解,这已经是非常典型的心绞痛了。而且已经串到了左臂。这时他的心肌缺血已经非常严重,死亡已经向他招手。

然而,小孙毫不知情。到单位之后,小孙还是觉得累,他以为是空调太凉所致,关了空调,在值班室躺了一天。
当晚回到家,他开始觉得憋气,胸部疼痛更厉害,甚至都不能躺下,一晚上几乎都是坐着。胸骨后火辣辣的,就像是严重上火的嗓子疼。
这时候已经是急性心梗,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的心肌继续大片死亡。小孙仍然不知道。
到了周五,他带着岳父到医院看肺病,然后他自己又挂了一个骨科的号!幸亏骨科的医生有经验,根据他的描述马上就意识到不对,让他到心脏中心去看看。小孙这才捂着胸口来到心脏中心。
在心脏中心,医生根据小孙的状态,马上要求他去做心电图、超声。心电图一出来,急性前壁心梗!
经过抢救和治疗后,小孙的血压恢复正常,损伤的心肌有恢复的可能,但需要半年之后才见分晓。最好的情况,代偿有了,不心衰了。最悲观的情况,心衰加重。那时候就看射血分数,35%以上,猝死风险就小一些,35%以下,就非常危险了。
小孙的经历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医院上演。一想起他日夜守在楼道里的年轻妻子和两个孩子,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常识、常识、还是常识!如果他们知道一点心梗、心绞痛的常识,这个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那么如何识别胸痛,如何知道各种不舒服,它可能是心绞痛,有可能是心梗前兆呢?牢记16个字:劳力诱发、休息缓解、硝甘缓解,2分以上。下面我逐一进行解释说明。
劳力诱发:一般在劳累情况下,比如走路、快步走、上天桥、上楼、饱餐等等情况下,它的疼痛会诱发,或是加重。
休息缓解:出现疼痛之后马上休息,过一会儿疼痛缓解。
硝甘缓解:“硝甘”就是硝酸甘油,有扩张心脏血管的作用。在疼痛发作过程中,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疼痛若有所缓解,同样说明心绞痛的几率很大。
2分以上:疼痛要持续两分钟以上。如果是闪电样疼痛,那就肯定不是了。
请所有人一定要牢牢记住这16个字,让自己和家人第一时间知道心绞痛,知道心肌缺血,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本文首发:三甲传真综合苏州健康、定焦专家号
责任编辑:詹雨 刘凤玲

版权申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