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朝代有一个名相就可以兴国,为什么北宋名相十几个却搞成了一副烂摊子?

所谓名相,即挽狂澜于既倒,以一己之力兴盛一个国家的旷世奇才,比如秦之商鞅、汉之萧何、蜀之诸葛亮。在世人眼中,北宋国祚一百六十七年,名相辈出,如赵普、吕夷简、韩琦、富弼、司马光、王安石、文彦博、寇准等。这么多名相辅国,为什么北宋还是被搞成了一副烂摊子呢?

北宋宰相没那么大权力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这才是宰相!

但是到了北宋,宰相的权力被削弱得厉害。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的策略,其中削实权的第一刀就砍向了宰相。

王安石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就是宰相,而宋朝的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另外设置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不仅如此,北宋还增设了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进一步分化宰相的军事、行政和财政权力。

以前掌握军事、财政和行政大权的宰相,到了宋朝,就连完整的行政权都保不住了。

宋朝的宰相没有权力,又何谈兴国呢?

北宋皇帝不行

宰相的权力都被皇帝给拿走了,皇帝也有作为也行,关键是北宋的皇帝也不行。整个北宋,甚至再加上南宋,论文治武功,真正有能力、有作为、有理想的皇帝,也就一个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一朝,也确实出了一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相赵普。

宋太祖

宋太宗有开疆拓土之志,却无开疆拓土之才。宋神宗虽然有理想、有抱负,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是在内忧外患之下突然抑郁而终,英年早逝,使得改革成果毁于一旦。再往下就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皇帝了,不是无能之辈,就是短命皇帝,要么就是著名艺术家。靠他们治国兴邦,实在难堪大任。

宰相就算再有本事,皇帝不听,事情也无法进行下去。

北宋重文轻武

北宋积贫积弱,在对外战争中表现得那么不堪,不能把黑锅都背到宰相身上,要怪就怪整个北宋重文轻武,太拿武将不当干部了。

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威胁中央统治,宋太祖赵匡胤可谓煞费苦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制武将的权力。

宋太祖先是通过“杯酒释兵权”收了高级武将的兵权,然后将各地精兵收归中央禁军,禁军两司又改为“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禁军教头林冲

禁军的戍卫还实行“更戍法”,造成了“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全国的禁军有一半驻守在京城周围,其余的分散在要冲地区,边境上只屯驻较少量的禁军。这种“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部署策略,在面对辽和西夏等外部威胁时就只能采取被动防守的方针。

在军事上无法采取战略主动,所以宋军往往被动挨打。

宣和二年,宋金签订《海上之盟》,双方约定:宋金各自进军攻辽,金军负责攻取上京和中京大定府,宋军负责攻取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则同意将燕云十六州归还给宋朝。

结果呢?人家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自己负责的上京和中京,大宋军队在童贯的率领下举全国之力两次伐辽,均以惨败告终。

原本是自己负责攻取的西京和南京打不下来,最后只能厚着脸皮让人家金军帮忙搞定。

两次伐辽惨败,金军震惊于宋军战斗力的不堪,转过头来就大举南下攻宋,宋军根本招架不住,旋即亡国。

北宋也没那么不堪

北宋除了在对外关系上经常挨打、受人欺负之外,在其他方面还是非常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和教育最繁荣的王朝,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

清明上河图

北宋在经济上空前发达,这是中西方史学家公认的;文化艺术成就同样达到了古代历史的巅峰,“唐宋八大家”有六位皆出于北宋,众多词人名家,“宋四家”等;科技上有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等;社会生活上节日众多、饮食多样、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霍去病“封狼居胥”为何成为此后武将的最高荣耀?

万历二十八年不上朝,为何没有被架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