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桩功的真传训练要义

浑圆技击桩真传精妙指导

浑圆桩从字面上理解为“圆满、天然、浑厚和无偏倾”之意,桩者意为“扎根、牢固和岿然屹立”之意,浑圆桩是拳学筑基之功法,也是技击所需之根本,通过正确合理的间架调整和神经支配肌肉收缩训练,能迅速“合住架子、找着轴、扎住根”,形成“五弓合一”的整体之力。王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之《桩法换劲》中说:“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力为根始,所谓使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若禅学者,始于戒律,而后精于定慧,证于心源,了悟虚空,穷于极处,然后方可学道,禅功如此,技击犹然。盖初学时桩法甚繁,如降龙桩、伏虎桩、子午桩、三才桩等,兹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合而为一,名日浑元桩,利于生劲,便于实搏,精于打顾,兼通气血,学者锻炼旬日,自有效果,亦非笔墨所能表述其神妙也。”意拳之桩法修炼,目的就是让人体逐渐达到整体并协调统一,使身体骨骼、肌肉、内脏、气血及神经系统浑然一体、融合鼓荡,并达到高度灵敏协调一致。

浑圆桩和技击桩的初步训练是调配好合理的间架结构,通过间架结构的调整,符合力学结构原理,再匹配相应的肌肉收缩,使神经支配肌肉能力得到加强,这就是桩的最根本所在,浑圆桩划分为正面浑圆桩和斜面浑圆桩,正面的浑圆桩是双脚平行站立,两脚共同平均承担身体重量和重心,有利于初学者能正确把握平衡和用力均整;斜面浑圆桩是三七开步,重心分配为前三后七,比正面浑圆桩难度大,但是其动作要领和浑圆结构是完全一致的。

技击桩是以浑圆为依托,浑元桩侧重于对阴阳平衡和肌肉收缩的整合训练,而技击桩侧重于对神经刺激反应的训练,浑圆桩和技击桩在外形上并没有区别,而在于神经支配能力上区别。技击桩是在周身浑圆的基础上通过运动和意念完整协调一致,把神经刺激反应扩展到全身与外界的联系。也就是浑圆桩侧重于对自身整体争力的体认与训练,技击桩侧重于对外部刺激神经反应的应急能力和整体争力的协调性训练,芗斋先生的“与天地相争,如网天罗,巨风卷树,拔地欲飞”意念假借对神经应急反应和肌肉协调训练。技击桩神意假借和激发,必须与具体的用力动作相适应,否则神意假借的精神激发便成了无源之水、凭空臆造的空中楼阁,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此乃是意拳界一大通病,学者不得不明。

特别是在进行杠杆力训练时,首先要清楚自身力点力臂在人体确切位置,就是要如何延长动力臂和缩短阻力臂。通过自身的整体合一达到全身的动力一致和神意假借扩展到无限的空间,直达宇宙的浑元才能“撬动地球”上下左右翻滚;在对三角力的应用中,一定要明白机械力学中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才能使间架隅应之力突显三角形对势,前手臂和后大臂的有形和无形三角、后大臂和躯干的三角、支撑轴与前腿之间的三角、双手臂之间迎合成三角对应等等。

通过种种有形无形的三角对应相争联系,有效化解对方的冲击力,而自身更加省力且轻松自如的爆发和控制,否则忙于应付顾此失彼。螺旋力的应用度很难把握,否则会弄巧成拙,一定要明白以什么为中心轴支撑旋转,以什么为力量动能,只有大道明理方可言“螺旋力”,不要错以为扭转滚动就是“螺旋力”。本质上说,浑圆技击桩就是“动”起来的“桩”,是各种力量和神经激发以及意念假借的综合体现。

浑圆技击桩动领要领我在其他的论文里早有详述,在此不赘述。

道理虽然有很多,但是真理只有一条,虽然目前著书立说者纷多,各派自有一套说法,但是,由于个人之间的造诣和师承等因素,难免会有差异,也不可避免出现谬误,在桩法本质上也是很难以取得一致认识。而孔系意拳的四大体系是以现代体育理论为依托,遵循由简入繁、分解组合的教学原则,解剖了古人留下的拳学精髓,获取浑圆技击桩法精微之妙。习武者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在其他地方几年,十几年,甚至终身都不能达到的功力层次。只有辨清真伪才能不误入歧途,取得事半功倍、立竿见影之效。

降龙桩的真传训练要义

龙是中国人自远古以来传说中的神话图腾崇拜,能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一波三折,曲回迂转,具有神圣不可侵犯之意。降龙桩取降伏巨龙翻身之威、搅天翻地覆之势、呼风唤雨之神韵、吞吐山河之寓意。为特殊身法姿势下之整体浑圆的应用,迂回曲折爆发控制仍不失匀整均衡之平衡,探身踏步盘头呼尾而上下前后对应,拗步回身探视囊中猎物仍含胸拔背不失左右平衡,裆错步斜仍塌腰合胯似古树盘根,纵然天崩地裂仍岿然屹立。

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之姿势,左脚沿右脚后跟向前迈出大约为自身两肩的距离,前(左)脚掌横撑放,足跟踏实,脚掌内侧略向前,前膝部顶撑弯曲,内夹角并有力收缩。右后脚与自身成90度角,右腿似直含曲,全脚掌着地向前聚合,有钩刮之力,重心分配前七后三。拧腰转体前倾,向左转体大略为180度,眼睛直视自己右脚后5米远距离。姿势匹配准确无误后彻底放松筋骨肌肉,学习掌握20个小时后动作即达熟练可进入训练阶段,训练时支撑身体重量之腿膝盖阴面有力顶撑,不可松懈,塌腰合胯但不可弯腰驼背,盘头之手臂有力撑拧,与后手臂对应互为撕拉,后腿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前顶支撑,后坐聚合,整体弹簧伸缩不已,真实用力体验全身整体聚合压缩弹性和运动方向。

由于姿势低、重心不稳定,极易造成后胯断劲,心浮气燥,此时一定要正确掌握最佳用力方式,运动中的压缩点和支撑力点的反弹支撑是本桩法的重中之重,不可在枝节末梢上追求什么意念幻想,只要整体压缩支撑反弹,其枝节末梢的动作要领随之迎刃而解。社会上流传什么“前后摸劲、左右摸劲、上下摸劲、打乱程序摸劲、六面挣力同时摸劲”的训练方法,是一种概念模糊、费力耗时且久不见成效,亦是上阵也无作用的凌乱无主之训练方法(无法满足“怎么训练就怎么用的要求”)。当你训练降龙桩时,你早就具备了整体浑圆力,没有必要再去琢磨什么枝零破碎的梢节片面。

降龙桩与高桩相比只是姿势的不同,而动作要领与高姿技击桩几乎完全一致,所以当间架配备合理后,掌握整体的压缩方向最佳用力方式即可获得特殊状态下的浑圆力来,没有必要去故作玄虚。降龙桩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反复“打磨”过程,当确实掌握降龙桩的浑圆结构后,要检验其正确性和完整程度,就要对身体的每个部位进行测验,尚若发现不足或缺憾,即刻进行调整修复弥补,逐步完善以达尽善尽美,此乃“真传一张纸”是也!训练降龙桩是针对是侧身状态下浑圆爆发应用,也可理解为侧身钩挂打击不失均整的训练,孔系意拳的体系完善之处在于指导理论明确、教学直观、易学易练、训练科学,所耗时日即是增长功力。

伏虎桩的真传训练要义

伏虎乃降伏猛虎之意,桩者,在降伏猛虎时身体如同打入地下的木桩,根深蒂固,岿然不动,因此谓之“伏虎桩”。伏虎桩较其他的桩法要低一些,重心大部分压在后腿,略为四六开步,由于重心降低,两腿肌肉收缩相应增加负荷。一般桩法两腿距离大约为本人的一肩半距离,伏虎桩大约是本人的两肩距离,其要领几乎与技击高桩相同,目的是适应低姿势状态下整体浑圆爆发和应用。倘若高桩要领不得其要,低桩也就无所事从,万法归一,浑圆同源,无非高低姿势不同而已。

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之姿势为例,左脚沿支撑腿的后脚跟向前迈出自身约两个肩的距离,转体调正身体,两脚大约成85度角,按照顺序塌腰、塌肩、扣肩、挺膝、合胯。臀部下坐同时前大腿根部向后收合;头微前俯,含胸拔背,目视左脚前方。左手提起在左腿膝部内侧约一拳距离,手心向右,指尖斜插,虎口撑圆,食指上挑,肘微曲稍撑圆,腋下涵虚,臀下似有板凳支撑,意念中左手掐按虎头,右手掐住虎腰;意念猛虎欲挣脱前窜,我双手按掐其身,全身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用力收缩,顿时全身浑然一体。站伏虎桩时精神要高度集中,时刻警惕虎要伤人,既不被其咬伤又不让其挣脱。伏虎桩功力训练的初期一定要意力并存,竭力递增肌肉收缩负荷强度,当肌肉收缩完全受神经支配后,方可进行肌肉协调训练,即可不用全力,逐渐放松达神经反射灵敏反应之状态,左右交替互换练习。

关于伏虎桩的静、动和左右平衡的掌握,站桩的要求仍然是以“合住架子、找着轴、扎着根”,因此,必须从相对的“静”开始,当达到上述要求后,要“动”起来,就是说双手掐住猛虎向前用力,压缩至前脚而不能破坏后腿后胯的整合;双手按掐住猛虎向后按压同时向后脚跟压缩,保持支撑轴支撑反作用力;获得左右平衡之力首要调整身体的中正,骨盆与前脚的十字支撑,其后是裆部阴面肌肉同时向内收缩,紧紧“咬合”住下“塌”的脊椎,小腹肌肉向脊椎收拢并施加腹内压形成”丹田“聚合固化腰脊椎,形成整体动态平衡。

伏虎桩的程序频率要求与浑元技击高桩原则要领相同。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双腿的神经支配能力和肌肉收缩强度训练,在大步法的闪展、进退融合变化和爆发控制应用时仍然与高桩同样有效。

有很多人提出”用意不用力“的观点,是空想自我膨胀,脱离骨骼支撑下的肌肉收缩力的精神假借,虽然是自我感觉伟大,一经实际对抗就溃不成军。首先不用力如何支撑身体重量?不用力如何保持平衡?不用力如何进行肌肉收缩而形成浑圆状态?浑圆力的所谓“不用力”是经过用力后达到高度敏感神经支配下的高度协调能力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不用力的“松”。如果是一上来就去“用意不用力”那就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四如”之境界,此乃意拳一大误区,学者不得不明。还有很多人要求做到“六面挣力” ,表面看来也对,其实也是一大误区,首先明白“六面挣力”是浑圆后结果,而不是要领,是整合后的一种浑圆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于“四顺序”的训练组合而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