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15巴拿马世博会真相
(2010-10-19 02:42:43)
主持人:刘老师,您好。您是酒史方面的专家,那么关于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白酒的获奖情况是什么样的,还有便是获奖白酒的排名是什么样的,您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刘老师:好的。获奖的排序分了六等:大奖章、名誉奖章、奖词、金牌、银牌、铜牌。它是按照甲、乙、丙、丁、戊、己,这么排列下来的。所以得奖的名次没有像您说的前三等都得一等奖,事实不是这样的,而是按甲乙丙丁这么排的。所以说大奖章就是大奖章,没有奖章就是没有奖章,金牌奖等于是第四级,第四等,这个就跟社会流传的说法有点差别。
所以说前三等都划成一等奖,这个说法不太确定。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还不能说明这个问题。
2、主持人:那么当时中国1915年去参加这个博览会,中国的酒类它们当时获奖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刘老师:当时的情况是在国内已经参加了一次评选,就是已经举办了展览会选出来然后再送到上海集中,然后再选,选完之后再运到旧金山。当时送到旧金山不叫评选叫做审查,审查就是由各国推举出审查员来审。中国推出17个人,在那里审查。审查人员看完这组物品,不光是酒,从书里查的来看,酒还不是太主要的,包括食品、粮食、谷物或是丝绸和茶叶都在农业这一块儿,连木材都包括在里头,所以它是这么算的。是根据国外一些情况和看法外部关系一起推理出来的。不像国内个个品尝、鉴定,它就是评选,这么来的。书上记载送奖是由政府部门和地方送的。
3、主持人:您刚才说国外的评选情况跟国内不一样,中国酒类的这些品牌或者说是当时参展的这些酒类他们大致的获奖情况是怎么样的?
刘老师:大致获奖的情况,基本上这酒参展之前在国内已经搞过一回评比,而且巴拿马搞的同时国内也正在进行,也是民国四年进行的。说这些酒基本上国内好的产品都拿那儿去了,这些酒已经在评选人思想中有了概念了。所以像这个情况后面也会提到这个问题,说当时在现场偶尔出现摔酒瓶的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这评比都有道程序,外观上内在的都有一定的要求。
4、主持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事先就知道了,中国当时去参展的时候获奖的情况还不错。但是,我们大家有很多误会,刚才如您所说的所谓的金奖其实是个四等奖。
刘老师:对!对!
5、主持人:所以,这个很多人都觉得很诧异。那么为什么很多企业长时间以来都在宣传在赛会上获得了金奖,这说明了什么?
刘老师:它是这样的,对于历史上的荣誉在人们的思想概念中是比较重视的,好像我厂在历史上得过这个奖,我厂酒品发展好像有很大潜在发展力似的,有号召力。这个就造成了追求这个概念,它有一定道理的,甚至有些人捕风捉影说自己也授奖了。但是不是呢?各说一边。对这个会的重视程度当然咱们都知道,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属于世博会,他的国际影响力很大。其实讲品牌谈国际影响都是争这个荣誉。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还是比较正常的,这并不奇怪。
6、主持人:在国内有很多人觉得金奖就是最高奖,其实不是,所以这是一种概念,不能用欺骗这个词,这只是一种误解。
刘老师:情况是这样的。咱们国内讲金奖是老大,银奖老二,底下是铜牌。再底下,就是荣誉奖。在国际巴拿马参会不是那样的,它反过来了,最好的是大奖章。大奖章、荣誉奖章跟金牌都是铜做的镀金的,都是镀金的金牌。它不是金质牌,是镀金牌。
【汾酒名品——三十年青花瓷汾酒】
7、主持人:您刚才说了金奖是第四等,第一等是?
刘老师:大奖章。
主持人:第二等是?
刘老师:名誉奖
主持人:第三等是?
刘老师:奖词。
主持人:第四等是?
刘老师:金牌。
主持人:所以得金奖就意味着得了第四名。
刘老师:对!是第四等.
8、主持人:一等奖是大奖章, 二等奖是荣誉奖章, 三等奖是奖词,第四等才是金质奖章。得金奖这就是第四名。您这次给我们消费者一个很明确的概念,巴拿马赛会上得金奖就是得了四等奖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刘老师:对!这个书上都有记载,因为原来我对这个概念也比较模糊,参加工作以后做了大量的调查才了解了实际情况。
9、主持人:刘老师金奖不是第一名,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排的?您不妨再跟我们说一下。
刘老师:按书上的排列顺序,它是甲乙丙丁排的。金牌是丁等,但是这书,陈琪编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一书中,却把丙放到最后去了,把丁-金牌跳到第三了。有个别人也提到另一种排序,就是第一是大奖章,第二是名誉奖章,第三是金牌。还有一种说法是,把金牌说是一等奖,说二等奖是银牌,三等奖是铜牌,这个就不确切了是欠妥的。但书上写的,在我发表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它这个丙,是按照甲乙丙丁排下来的,而为什么他把丙搁到丁后面呢?这是根据他们的考虑的,就是根据咱中国人甲乙丙丁的排序,因为(丙)奖词没有奖章的,银牌跟铜牌都有奖章的书中把有奖章的排到前面,把没有奖章的放到后面。实际上来说,外国的统计排序也是大奖章、名誉奖章、奖词,是这样排序的。
10、主持人:有些酒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曾在1915年获过奖,我们听过这样一个摔酒瓶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从您的研究或者分析来看,通过摔酒瓶这种方式获得了当时的金奖,有可能吗?
刘老师:情况是这样的,这个事这么多年来我也碰了不少。最早是张裕说的,再后来是茅台,之后是五粮液、泸州,最近又发现了西凤说这个事。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有点可笑!您能说在这么大的一个博览会,通过摔一个酒瓶就引起评委们的注意?这是不可能的事。再说了搞宴会也不见得评委参加。宴会是招待来宾的评委能参加吗?况且宴会是在评审完了以后才召开的。这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提法。这只能说是厂家天真地想法未引起公众的注意,这种说法是比较可笑的。我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书上也没有相关的记载。
11、主持人:据我们所知为了查清1915年巴拿马赛会获奖真相,您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特别有一本《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这本书是由当年赴美参会筹备局长兼监督陈琪主编,由郑孝胥提写的书名,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一书是对解读巴拿马赛会筹备获奖等情况最真实最完备最具权威性的一本史料?
刘老师:完全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我已研究了多年了,巴拿马博览会以后,陈琪是1916回国的,该书是1917年写成的,为什么隔一年?陈琪回国后受到了一些非议,当时有人说,你们去美国花了国家那么多钱,是不是有一些不正当的花销。在此情况之下,逼着他不得已写了这本书,公示他们参与赛会的流程。该书对参与会议的国内国外整个全过程写的清清楚楚,一点不落。怎么评比的?相当详细。一则留下了文献资料以便后人了解当时的真相,再则同时也给他的名声正名,说明他没有在巴拿马赛会上搞些不正当的行为。所以我认为这书是很确切的,在各个书上所记载的巴拿马赛会的情况都是片段。没有像陈琪这么详细由开始到最后全过程详细介绍的。
12、主持人:根据史料的记载,当时在巴拿马的赛会上,汾酒是真正获得甲等大奖的获得者,也是唯一有品牌的中国名酒,这个提法应该是准确的吧?
刘老师:这个是确切的,不光这本书上,其他资料上查都提过这个问题,书上说的很清楚,得大奖章上有四个酒:山西的高粱汾酒,直隶的高粱酒,河南的高粱酒再一个是张裕葡萄酒。说的很清楚,而且据我的考察和书中的记载,带品牌的就汾酒一家,这个是没有任何异议的。我是这么考虑的,该书的记载虽然详尽,但毕竟还是有局限性的。当时有以个体名义参加会议的,名声不大但也拿到了奖词。就根据历史文献来看,历史书里记载的不管是县志也好,州志也好,其它资料也好只要查到了就可以考虑承认你。汾酒在《山西造产年鉴》中也有记载,中国工商部的《展览会实录》上也有记载。剩下的两家是谁,现在还在探讨。但是其中有一家其实我已经定性啦,就是河北直隶的这个是有记载的,而且那家酒厂也找我做过咨询。像汾酒这个有品牌的白纸黑字写的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就是其他的说得金牌,银牌,都没有大奖章的级别高,这是确切无疑的。
【汾酒二十年陈酿——巴拿马金奖纪念酒】
13、主持人:当时巴拿马赛会的真相,通过您的介绍给很多网友和很多读者对当时的一段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那我们也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可能大家对当时的历史不像您这么了解,所以我们会通过很多媒体看到一些不实的或者虚假的宣传,那么您觉得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媒体应该怎么应对这些现象?另外怎么样才能让消费者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能够做到理性去消费?
刘老师:我们应当认识到历史是复杂的,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不管怎么样,巴拿马博览会离现在已经95年了。接触过这件事的人已经远离我们了。我1978年开始写书就去厂家、博物馆、图书馆查相关资料,都没意义都说不清楚这事。这个传说,那个传说,我们去汾酒厂也听过这奖牌的事,当时我们1956年编书的时候。当时汾酒厂提供的资料还是1919年巴拿马赛会,后来又改成1916年,都不准确。因为都没见过原书谁也说不清楚。我出了几本书其中都涉及到这个问题。通过我查这个以后,我写书的时候,我出了几本书,也都涉及这个问题。一个是巴拿马赛会哪个年头,一个是举办了几回、举办的地点、得奖的名次。以及,哪些酒得奖了,得奖的名次。我根据这些情况,查了这些资料以后,就把得出的结论,在1988年公开出来了。我的意思是想通过我的资料,扭转社会上不正确的传说。1988年年底我给各个得奖酒厂都发了信函,连烟台的那家酒厂都发信了,我说你得的是大奖章,不是金奖,比金奖还高两等以上。其他酒厂如茅台、泸州也都发了。就我的考察而言,企业需要提供具体的资料,是哪个刊物哪个书本上的记载。我就是要让大家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提供了我才采纳,因为你说不服我。因为你得奖就是得奖没得奖就是没得奖。你得的什么奖要拿出实物来,因为历史问题哪怕没人说,但你必须有凭有据不能说是传说。要恢复历史状况,只能拿出原始凭据来说明原因。所以说,社会必须把巴拿马赛会的真实情况加以说明,把消费者的错误观念扭转过来。巴拿马博览会就搞了一次,还有厂家说参加了两届,参加了三届,参加了十九届巴拿马赛会,这些都是假的。
主持人:只举办了一次。
刘老师:就那一次,而且都知道是在旧金山举行的。这就是你得奖,得什么奖,有待于消费者慢慢消化理解。
【汾酒博物馆——中国最具历史文化的酒类博物馆】
14、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关于真正的获奖者获得最高奖的汾酒,它应该怎样去宣传或者怎么做好这方面宣传工作?从您的角度来看。
刘老师:在我看来,汾酒,在这上面比较稳重,做事比较保守。在这个方面,有些举动就比较慢了一拍。当今是经济社会,是争时间的时代。具体到这次世博会,就是宣传突出它得巴拿马赛会的。不用说它是不是,不管它,就是说它宣传的攻势,人家就比汾酒提前一步了。关键为什么说我认为就是亏大了,汾酒是在品牌上得第一名,书上写着巴拿马赛会高粱汾酒,大奖章第一个就写着,官帖在咱们这儿,咱们没宣传出去,咱们汾酒在全国的销售还是比较不错,名列前茅。但总的来说,你应该让消费者都知道这事。我的意思是说,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我们厂的汾酒,用原始资料,用其它辅助资料,帮我们宣传。这么,你就叫消费者信任你,相信你。汾酒的清香型在中国酒史上是比较最原始的。而且,汾酒是最干净最好的酒。人们都知道,喝酒就喝清香型的,当然清香型的就以汾酒为主了,北京叫二锅头。二锅头有的说叫老白干类型,衡水也有这类,原来就属于这一大类的,是这么个情况。我认为汾酒想把这个局面打开,还要想办法走多种宣传形式:媒体上、书刊上、各类媒体、报刊上和电视上,把这些整的家喻户晓,汾酒在历史上给国家争了很大的一个荣誉,这是历史抹不掉的。大家珍惜汾酒的光荣,其影响如何更大的发挥,要把这个工作做好。应该打品牌,现在是市场经济,消费层次比较多,有高等消费,有中低档的。汾酒需要根据不同的档次,迎合各个层次消费者的口味。
主持人:好,我们接下来还有两个网友的问题和您互动一下,网友有这样的问题来请教刘老师。我们经常从不同的媒体或者是渠道了解到我们中国的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西凤酒据称都曾经在这次博览会上获得了不同的奖项只是称呼有可能不同,那么根据您的考证有这么一回事吗?他们得的是什么样的奖项?
刘老师:根据我的资料,只能说明茅台酒,因为《贵州经济》上其中提到得过奖,其他的地方也都说得过奖,只有一项说得过金奖,所以贵州的酒是不是得奖不好确切,陈琪写这书统计的是中国得了1211枚,可是《农商公报》是1400枚多,差了200枚,又说各级不著名的厂商也得到过,所以说得奖或者参与过都行,但需要拿出历史资料来证明,我是没有资料,可能他们有但是我没有,当然我们还是希望他有这面方面的资料来证明的。
主持人:有一些奖项是没有证据的,但是依然在宣传,那这种宣传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虚假了,对吗?有一些厂商他目前是没有证据的但是他依然在宣传,那这样的一个做法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纠正呢?
刘老师:颁奖参数这个问题历史年头长,而且留下的资料很少。我从1978年开始查资料,直到1987年,接近10年时间才发现的,因为很难找到相关资料,一般社会上搞不清楚,所以社会流传这些,厂家也好,宣传也好,都是根据传说,比如第二次得奖,第19次得奖,什么八十年金杯不倒之类的说法,都不是严肃对待的,而是根据传说来自己宣传的。这时候我的看法就是:目前市场出现的这种现象还是正常现象,因为宣传自己厂家品种打开市场的销路,挂些历史品牌给增加些销售和增加效益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反过来看诚信度就差了。因为这些事历史问题,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这是必然的,但另一点要实事求是,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尽量不要扩大宣传,现在误导消费者给市场造成坏影响,用市场来炒作。但是在历史上留下的东西总归是要见光的,大家都是知道的,假是假,真是真。我们不能说那些就是假的,也可能是在某种资料上有,所以对这种宣传还是慎重为好,拿出确切根据或者原始资料来,这很让人信服,大家都心明眼亮。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老师精彩的讲解,我想通过您的讲解大家对巴拿马博览会的真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光对历史有了认识,也对汾酒有了认识,它给国家获得了很大的荣誉,感谢您!
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
==============================本文转自新浪网===========================
嘉宾刘景元介绍
刘景元辽宁沈阳人,1938年生,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干部,白酒技师,被聘为北京市第一,二届白酒特邀专家评酒委员,自1956年起从事酒类商品工作,搜集了大量资料,先后参加组织,撰写《中国酒》,《北京酒》,《中国名食百科》,《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国商品大辞典.烟酒分册》等十余册书的酒类稿部分,撰写理论文章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