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所珍的宣德炉珍品
明朝300年间,制作了不可胜数的器物,可称上乘之作。宣德炉作为其中的一种,可谓前无所师法,后无能为继,不愧为天地间一精美绝伦的古董,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发展到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铜炉依然浑厚,但不及早先的雅致。请参看以上7斤铜炉的。时至18世纪,风格开始趋向纤弱,在造型和装饰上力求变化,有的也雅致,但总体上浑厚不足。下两图是笔者藏品,原伦敦佳士得拍品,31.8厘米高,乾隆款和乾隆时期,纹饰较繁复,珊瑚镶嵌完整无缺漏。
宣德炉采用铜再加上数十种贵金属原料冶炼而成,冶炼次数达十二次之多,基本上已经达到纯铜的地步,所以手感格外细腻,摸上去像婴儿的肌肤一样细腻柔滑。因其纯度极高,所以手感格外沉重。
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于器物的美的认识,人们也在不断追求。明后期至清前期,人们开始追求艺术中的美学。《造物的艺术论》一书当中提到:“实用性的艺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它既是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于是宣德炉不再被用来焚香或是暖房,而是誉为一种精美的艺术品被摆放在房间里,以增添整个房间的艺术气息。清代贵 族为了使宣德炉更富有艺术气息而花费重金把其打造的异常精美,放在室内制造一种高 贵典雅的华丽,凸显自己的艺术细胞,然而这种过度的装饰却使得宣德炉失去了曾经的典雅和古朴,未免有些文过饰非了。然而无论如何,宣德炉都从曾经的实用功能变为了具有欣赏功能的香炉,清代的宣德炉造型夸张,但是工艺水准的进步,还是体现了宣德炉的艺术价值。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在细观炉色的同时,其实也在感受时间赋予的魔法,岁月留下的痕迹,这是宣德炉独有的特质。藏炉者正是在长期的添炭培灰、烟熏包浆、巾围帕裹、把玩摩挲中得到享受和满足,同时等待着皮色缓慢却切实的演变,期待因岁月的造就所带来的惊喜!
宣德三年是1428年,距今近592年了。因为历史太久远,天灾人祸不断,宣德彝器经过多次镕毁,真品近乎绝迹,竟然没有被公认的宣德官款真品(故宫的宣德款炉也被很多学者质疑);相关史料记载也多有互相矛盾不确定之处,宣德彝谱据说是当时的礼部尚书吕震带头编写的,但此人宣德元年就去世了,于是这本书也值得怀疑是不是后人伪作;连制作所用材料,究竟是红铜还是黄铜,是暹罗进贡来的还是皇宫失火烧毁的佛像,以及宣德皇帝为什么要造这批铜器,都成了一个个迷案,都成了永远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