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化部长王蒙:我担心经典都被吐槽成段子

特色文苑9 5月18日

仅仅浏览,是视觉与听觉的瞬间刺激,容易停留在相对浅薄破碎的层面上。

我担心经典都被吐槽成段子

文/王蒙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来源/网络

在人们日益以触屏浏览取代苦读攻读的今天,我们还有没有深度的与认真的阅读呢?仅仅浏览,是视觉与听觉的瞬间刺激,容易停留在相对浅薄破碎的层面上。

在急于求成的社会氛围中,已经出现了一批万事通、万事晓、不查核、不分辨、不概括、不回溯、无推敲斟酌、绝无任何解析能力,更无创意的平面信息性能人了。

这样的能人有的还一身戾气,出口成脏。他们的出现,对于中华民族“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深处意气平”的传统,是一个灾难。

更多的人以为只要有手机,就能知道哪个官员出了丑,哪个名人的家庭成员犯了事,还有哪样食品吃死了人。

当然也知道了哪个鸟叔成了世界第一的舞蹈明星,还有哪个五岁的孩子出版了他或她的第一本诗集。现在我们这种人也太多了,他看,他听,他传,但是他不思索。

甚至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认真读过、只不过是看了一眼视听节目,觉得一般乃至乏味,便大大败坏了对于经典作品的观感与胃口。

我曾引用过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学而不思,你的水平和网虫、网瘾的人一样,你知道的事非常多,但是你没有头脑。思而不学是什么呢?思而不学,您没那么多知识,整天在那儿胡思乱想。

01、我担心经典都被吐槽成段子

我说我害怕技术发达的结果,会使人白痴化,为什么呢?因为科技的发展会削弱人原来的能力。

网上一调查,吐槽最厉害的是《红楼梦》,我一看,完了,中国人要是按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咱们只能看段子了,而且还是假段子。

而我自己呢,不能忘记九岁时候到“民众教育馆”借阅雨果《悲惨世界》的情景:我沉浸在以德报怨的主教对冉阿让的灵魂冲击里,我相信着,人们本来应该有多么好,而我们硬是把自己做坏了。

不能忘记十来岁时我对于《大学》《孝经》《唐诗三百首》《苏辛词》等的狂热阅读与高声朗读背诵,那也是一种体验:人可以变得更雅训,道理可以变成人格,规范可以变成尊严与骄傲。

不能忘记十八九岁时对于中外文学经典的沉潜:鲁迅使我严峻,巴金使我燃烧,托尔斯泰使我赞美,巴尔扎克使我警悚,歌德使我敬佩,契诃夫使我温柔忧郁,法捷耶夫使我敬仰感叹……

而在艰难的时刻,是狄更斯陪伴了我,使我知道人必须经受风雨雷电、惊涛骇浪。

02、在书中发现过去不理解的生活

我多次想,读书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呢?就是在书中发现了生活,发现了自己过去不理解的生活。

那生活中最快乐的又是什么呢?是在生活中发现了书,某一个处境、某处风景、某一种感受,你觉得这完全应该上书,或者觉得真跟书里面所体会到的,阅读时的感觉完全一样,这是最快乐的事情。

书与生活,可以互证,可以互补,可以互见。小学二年级时,我读了这一辈子第一本书《小学生模范作文选》,第一篇文章叫《秋夜》,第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皎洁的月儿升起在天空。”

我非常兴奋,什么原因呢?

那时候我快满7岁了,已经知道什么是月亮了,而且我对月亮和太阳也有一个比较,太阳很亮、很刺眼,晒在身上很热,月亮我觉得也亮,但跟太阳的亮又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呢?我不知道。

我一看书,这叫“皎洁”,我太兴奋了,老天啊,这是皎洁啊!从此我只要看见月亮就想到“皎洁”,我乐得不得了,我认为自己发现了世界,世界不再陌生,我给它命名了,命名什么呢?——“皎洁”。

我们又必须承认,书永远不会像生活那么丰富、那么直观、那么生动、那么微妙。但是书有书的特点,有些内容是生活里头不能完全得到的。

原因在哪儿呢?书主要是靠语言和文字来表现,来成立的。书是把生活符号化了,符号化的结果,就是把人的思维加在里边,书是表达人的思维能力的。

03、书有条理性、理想性、概括性

书与生活的关系在哪里呢?书有经典性。有些书有一种生活所没有的高大上的性质,甚至于还有一种神性。书代表了前人的智慧、经验、认识,只有读这些书才能够掌握经典,才能够获得经典。

书有条理性。日常生活给了人感受,今天认识皎洁了,明天认识明亮了,后天认识鲜艳了,大后天认识香喷喷了,可生活里这些经验都是乱七八糟的。只有经过符号的梳理,经过语言和文字的梳理,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才开始有条理,这种条理性是日常生活给不了的。

因为有了条理性,就有了清明性,什么事儿说得更清楚了。有时候甚至是在配偶之间———配偶之间最怕的不是意见不一致,而是闹不清不一致在什么地方,有时候就想,要不你写出来哪三条让我干,我一看就明白了,就清明了。

书有理想性。什么叫理想?就是希望有,暂时还没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不光是爱自己的父母,见到别人的父母跟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去爱他,见到别人的孩子,跟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去照顾他,帮助他,这个社会有多好!

书里能表达很多高尚的理想,这些高尚的理想是生活里还没有完全得到的,这就是理想性。

书有概括性。因为人的语言和文字概括了很多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幸福,高尚,崇高,献身,仁义,道德,方向,这些抽象的东西只有靠语言和文字来概括,人看不到的,语言能达到,人听不到的,语言能达到,人摸不着的,语言也能达到。

语言就是人的思维,用人的思维来看世界,来理解世界,来看历史,来理解历史,来看生活,来理解生活。不读书,只是在生活当中,一个人再聪明也达不到。

书是不能够被替代的,一个人的经验不管多么丰富,没有书提高着,总结着,推动着,生活就永远达不到比较高的境界。

04、要读一点费劲的书

那么在今时今日,应该读什么类型的书呢?我主张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

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爆料的书、奇迹的书、发泄的书,更需要读科学的书、逻辑的书、分析的书与有创新有艺术勇气的书。

除了顺流而下的书,还要读攀援而上、需要掂量掂量的书。除了你熟悉的大白话的书,朗诵体讲座体的书,也还要读一点书院气息的书,古汉语的书,外文的书,大部头的书。

除了驾轻就熟的书以外,还要读一些过去读得少,因而不是读上十分钟就博得哈哈大笑或击节赞赏、而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准感觉的书。

获得信息越是便捷、舒适、海量化,越要认真读书,读费脑筋的书。用脑筋读书,而绝对不只是随大流、随趣味、得意于精通八卦,夸夸其谈,最后变成聪明、万事通型的白痴。

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强调:坚持阅读,受益无穷。在触屏时代,不要做网络的奴隶。

(0)

相关推荐

  • “人民艺术家”王蒙说与《红楼梦》

    "人民艺术家"王蒙说"读一部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多活了二十年.红楼梦讲来讲去,读来读去,不过是生活二字".的确如此,人间事,不过一段兴衰荣辱,尘世情, ...

  • 前文化部长王蒙:做人最大的庸俗就是装腔作势

    最大的庸俗是装腔作势.最大的媚俗是人云亦云.最大的卑俗是顾影自怜. 做人最大的庸俗就是装腔作势 文/王蒙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来源/网络 我每天都吃三顿饭,睡八 ...

  • 前文化部长王蒙:一想到和这样的人共度一生,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在人的各种各样的毛病中,在各种骂人的词中,无趣是一个很重的词,是一个毁灭性的词.可悲的是,无趣的人还是太多了.这样的人除了一两样东西,如金钱.官职,顶多再加上鬼鬼祟祟耍心眼儿,再无爱好再无趣味. 一想 ...

  • 前文化部长王蒙:可能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失策

    文/王蒙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有人说我是成功者.什么是成功呢?名位吗?金钱吗?我不是化外之民,我在乎人间诸事,但是我确有粪土名位与金钱的记录.你有吗? 我寻求的 ...

  • 前文化部长王蒙痛批:有些人知道挺多,但没脑子

    文/王蒙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 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我想借这个机会强调:坚持阅读,受益无穷.在触屏时代,不要做网络的奴隶. 有些人知道挺多,但没脑子 在人们日益以触屏浏览取代苦读攻读的今 ...

  • 前文化部长王蒙:我只是告诉你们真相

    当你原谅了某些宵小,也就意味着你完全不必要去在意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不必要在无聊的针尖麦芒上费时间与精力,你给他或她留下了足够的转弯的空间,也就是为自己留下了减少一个蚊蝇增加一株花草的可能,原谅了他人就 ...

  • 前文化部长王蒙:老了,惹不起也躲得起了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我们常常讲不服老,该不服的就不服,例如人老了一样能够或更有条件学习,不能因一个自命的"老"字就满足于不学无术.该服的就一定服,我年轻时扛过二百多斤的 ...

  • 前文化部长王蒙:别用你的尺子,丈量别人的生活

    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消极评价,究竟有多少是靠得住的?有多少是以己度人度量出来的?反过来说,下一代人不是也以自身当标尺吗?当他们看到上一代人已经发胖.已经不明白许多新名词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失望啊. 别用 ...

  • 疫情之下,扬州人都被逼成段子手了……

    昨天是七夕 牛郎织女这天能够在一起吗 答案:不能 因为要先测体温,扫健康码,做核酸检测 而核酸检测结果次日才能出来 至于次日嘛 可以有的都可以有 但是,作为下界的凡夫俗子嘛 好好活着吧 还想什么七夕呢 ...

  • 70本名著的结束语,原来经典都是这样结尾...

    70本名著的结束语,原来经典都是这样结尾的!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