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故乡“过大年”
时光如梭,转眼又是一年。在我的记忆里,年是一家人团圆的美好时刻。
我的家乡在鲁北,过年热热闹闹,总有挥之不去的记忆。
过年,挨家挨户磕头拜年送祝福,长辈们抓把糖果、爆米花,发点压岁钱。随着鞭炮的响动,追逐春天的脚步,把寒冷的冬天放在手里,总有一股冬日暖阳般的暖,如同清泉滋润心田的甜。进入腊月,小伙伴们放鞭炮、玩游戏,从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里,从香喷喷的饭菜和呛人的烟火混合气味里,从人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孩子们感受到了过年带来的诸多乐趣。
我喜欢家乡进入腊月就是年的味道,从热乎乎的腊八粥,到二十九的包子馒头,再到年三十的年夜饭,一股难以忘怀的乡愁涌上心头。
腊月里,集市也热闹了起来,放了假的孩子,好不容易从大人手里软磨硬泡的要到几块甚至是几角钱,兴高采烈地跑到大集上,从集市的这头跑到那头,听放鞭炮的放鞭叫喊,眼馋的看着冰糖葫芦,买几颗糖块攥在手里,在煎包铺前逗留,还是理发的师傅手艺好,将一个个长毛理得精精神神。
我喜欢进入腊月的饼子白菜汤,临近春节,总会买一点五花肉,炒一锅白菜汤,再在锅边上贴一圈玉米面饼子,炖出的汤是香的,带着嘎渣的玉米香味,足够让人垂涎三尺。我喜欢那种味道,每到年根,总像过电影一样的想念。
除夕夜,一家人守岁。同祖同宗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喝酒聊天,一般是没出五福的兄弟家人,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过年吗,一大家人中辈分高的做东,在家准备好酒菜,东家中年龄最小的挨家挨户将亲人相邀到家中,大过年的,一年一次的喜相逢,大家也不用客气,带上过年的好酒好茶甚至是罕见的好菜,陆续来到这家围拢在一大桌,畅谈一年来的收获,与家人们分享着喜悦与缺憾,畅想来年的奋斗目标。酒慢慢喝,菜慢慢上,到了春晚开始,打开电视,边喝边看电视边唠嗑,一幅过年美景总在记忆里翻滚。
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难得一大家人在这除夕夜放弃一切工作、事务,敞开心扉的喝酒聊天,酒量大的,喜欢热闹的,押指划拳。有不胜酒力的,几杯下肚,开始笑呵呵的看着。酒是好东西,过年必不可少,一家人喝着聊着,守岁过大年。时光还是守不住的,一分一秒的往前跑。转眼春晚就要敲响跨年的钟声,高兴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将早早准备好的鞭炮点燃,“噼里啪啦、噼噼啪啪、叮、当、嗖嗖嗖”,一时间,鞭炮的响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此起彼伏。天空已是鞭炮的天空,满天繁星被烟花烟雾所弥漫,远的近的鞭炮声驱逐一年中一切的不快,跑到九霄云外,迎接新的农历春节的到来。
大年在震耳欲聋的响动声中来临,似醉非醉的人们,互道祝福敲定大年初一几点起床拜年后回到各自的家中,鼾声在年夜里也是一种美。鼾声响、睡得香,大年初一是要早起的,贤惠的女人不到四五点钟就起床和面、调饺子馅,准备初一的饺子。
其实过年吃饺子也是很讲究的,在我们家乡,一般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吃饺子。因为每年的三十下午,要祭祖,包好水饺,带点年货鱼肉之类,家里的男人们要到祖坟上祭祖,向故去的老人汇报一年的年景,告知新年到临。初一早上的水饺是必需品,每家每户都要早起包水饺,有荤的有素的,荤的,寓意一年财源滚滚;素的,寓意一年素素静静、平平安安。和面调馅也代表着水平,面多了,馅多了,都有讲究,最好是面、馅正好为好,总之,各有说词,都有美好的寓意。下饺子也有学问,有时把水饺下破了,就会说挣开了,寓意来年大吉大利,财神上门富贵满门。一地有一地的说辞,反正是过年,都出都是吉祥话。要不怎么说是,过年的话,好听。净挑好听的话说,入耳,让人听了高兴。
我是在部队时学会的蒸包子、蒸馒头、包水饺,所以说是家庭过年做饭的队伍中是主力,大过年的,每个人都有一颗玩心,出去串串门、聊聊天、打打扑克,拜访一下长时间不见的乡亲,总感觉时间过得快,几次叫回家吃饭都舍不得离开。我在外的时间多于在村庄老家的时间,门子(说话聊天的地方)不是很多,包包子、蒸馒头都是我分内的事情,嫂子和母亲说得好听,都称赞我蒸的馒头好,包包的包子褶漂亮,禁不住几句好话,我还是非常乐意的把包子、馒头做好,供一家人春节享用。
大年初一,是过年几天最最热闹的。清晨四五点起来包水饺,半大小子起床后先放一挂鞭炮,大人开始包水饺,一家人会包水饺的齐下手,会做面积子的做积子,会擀皮的擀皮,会包的包水饺,一顿饺子不费劲,很快就做好了。一大家人多,这时忙着烧火的老人烧开锅,一家人高兴的端着饺子放入锅中,煮熟饺子,又点燃鞭炮,像是告诉四邻八舍的乡亲,“吃饺子喽、吃饺子喽”。吃饺子前,有一种仪式,那就是磕头拜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嫂嫂,依次给年长的磕头拜年,老人们尽管嘴里说着:“不磕了,不磕了,一边拿出红包,向年幼的孩子孙子孙女发放红包。”一家人在说笑中倒醋拿蒜吃饺子。
一阵忙活过后,天渐渐放亮,总是在太阳升起来之前,满村的街巷拜年的人流开始涌动,走东家串西家,一般是同姓的乡亲逐家拜年,年纪大的或辈分高的老人在家等着乡亲们来拜年磕头,准备好香烟或糖果,每当有人来拜年总是掏出香烟或糖果推让一番,这时的年有了烟火味,街上不时传来几声鞭炮声,也有昨天守岁喝过头吃饭晚的,一阵鞭炮响,引来阵阵说笑声。
拜年是乡亲们坚守的一种仪式感。忙忙活活一年,有的乡亲忙于工作和生计,一年到头见不上几回面,在拜年的相遇中,邀好拜完年,家里来喝茶。春节的酒菜不用怎么准备,过年准备的菜很丰盛,都是现成的。过年到谁家喝茶聊天,都会不一会的功夫,家里的女人端上几个现成的菜来,炖个鸡、炖个鱼,放上几瓶酒,给自己悄悄的放个假,出去串门聊天去了。男人们在家喝酒,有串门的,边坐下一起喝,有时三五人的酒局,也许会喝上一天,由三五人扩大到七八人,有时也会成流水席,过年吗,喝着热闹。
年轻人对酒没有兴趣,喜欢文明时尚过节。便三五相邀,到黄河大坝的拦河段,每个拦河段,都有提水闸,闸口附近绿化的很漂亮,像是一个小花园,面积大些的就是一座公园。年轻人相约到这里,俊男靓女,说说笑笑很是惬意。也有周边村庄谈恋爱的男女在这里相会,倾诉衷肠吐露心声。
故乡的热情,驱散冬的严寒。风吹故乡,一股股亲情乡亲在热闹的村庄里升腾。大年初一是幸福的,家家户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到了晚上亦是如此,发小们年终相聚,大有一醉方休之架势。要好的同学朋友、谈得来的乡亲,都会拿出好酒好菜和热情把初一点燃起来。我喜欢故乡的大年,总有在外无法想象和弥补的热闹。
到了初二,则是另一番景象。我们的风俗是初二到姥姥家拜年,初三走姑家,初四走姨家,亲戚多的、兄弟多的也有分头行动的。我们兄弟俩总是一起去姥姥家给舅舅妗子拜年。由于姥姥姥爷去世早,我们都会早早的给舅舅拜年,舅舅便烫上好酒等待我们的到来,我们兄弟俩每年都会和舅舅喝个痛快,有时也会等表哥表弟走姥姥家回来,端上酒菜,再喝上点,酒足饭饱后回家。回家晚些,乡亲们才认为在姥姥家吃的好喝的好,一般是一天的功夫,到四五点才能回到家中。
每到年根临近,我总会想起在老家过年的点点滴滴,那些在我记忆里抹不去的亲人,大都悄悄地离我而去。过年本是高兴的事情,我却为我失去父母没有家的感觉头重脚轻。我总觉得我的根在故乡,每当过年我还是回到故乡,将自己的心交给故乡,在故乡感受过去那种年的味道,尽管我已是年过半百,依然如一个顽童,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在那段记忆里奔跑,仿佛听到那阵阵鞭炮声……
作者:张实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融媒体中心。